【都市農業】展望未來 建立科技社區生態村?
撰文:若山
出版:更新:
上述提及近年發揚的都市農業試驗—社區農耕、垂直種植及環境控制耕作,看似是都市農業平行而不大相交的發展方向。這些「理想」可否聚合成為都市的可持續烏托邦原型?在歐美國家和民間的支持下,科學家和規劃師都在探索這個可能。
一家由科技實業家開辦的英國初創公司正在研發並提出,在世界不同地方建立科技社區生態村,並說未來將率先在荷蘭實現,及後可能在其他歐洲國家試行,包括英國。該間名為ReGen Villages的非牟利初創公司跟各國建築團隊共同研發,其中包括完成了初步構思方案的瑞典建築團隊White Arkitekter,以及英國奧林匹克體育館的建築師Sir Robert McAlpine等;它也跟各國政府商討,在全球建造結合科技和仰賴自然系統的生態村(eco-village)模式—低密度人口、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自給自足。
生態村的誕生承接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社區運動,以及八十年代中期公共住宅和生態村運動,及至九十年代生態村的構想正式由羅拔.吉爾曼(Robert Gilman)和黛安.吉爾曼(Diane Gilman)提出,他們撰寫的研究報告《生態村和可持續發展的社區》(Ecovillages and Sustainable Communities)影響深遠,生態村陸續在六大洲逾70個國家建立起來。生態村的社區規模較小,成員約為200人,成員之間分享共同的生態觀和經濟觀。生態村會減少使用水和電力等能源、積極開拓再生能源,並促進本地社企和農業發展……
若山
文化工作者
兩年前赴倫敦深造,現定居英國
上文節錄自第23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0月27日)《展望未來 建立科技社區生態村?》。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