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晶片商轉投新晶片架構 可抗衡NVIDIA霸權?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鑑於英偉達(NVIDIA)的承諾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部份英偉達的競爭對手已在考慮「另一個瑞士」。路透社引述一位不願具名的韓國晶片產業消息人士說,這宗交易將令英偉達競爭對手擔心ARM可能會提高授權費:「長遠來看,ARM客戶可能會嘗試尋找替代品。」這或者會為新興平台RISC-V提供機會,這是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研究人員開發的架構,在2014年免費供應,現時RISC-V基金會總部位於瑞士。

新挑戰者在後頭

事實上,已經有一些晶片製造商轉用RISC-V架構,包括不少中國業者,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華為都是RISC-V基金會成員;即使英偉達本身,也在其少數產品中使用RISC-V架構。華為被美國列入制裁黑名單兩個月後,阿里巴巴去年7月選擇了RISC-V取代ARM的架構,來設計它首款用於智能喇叭、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連接互聯網裝置的微處理器;紫光展銳也採用了RISC-V架構來開發用於藍牙耳機等消費電子設備的晶片。基於RISC-V生態系統的晶片設計服務供應商台灣晶心科技也說,已經看到在中國的業務有所增長;另外兩家台灣晶片知識產權供應商M31和力旺電子也預計可從中受益。

專營RISC-V架構晶片設計的SiFive聲稱,中美科技戰下,Nvidia收購Arm的不確定性,將令更多晶片客戶轉投RISC-V開放陣營。(SiFive)

科技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師Alan Priestley預計,英偉達收購ARM可能會加速這趨勢。正如J&J Investment投資總監程正樺向《日經亞洲評論》指出:「中國不希望這種關鍵科技和敏感的客戶數據落在一間美國公司手中。長遠而言,更多中國公司將盡可能避免使用ARM,以降低供應被中斷的風險。 」聘請了數名RISC-V創造者的美國加州初創公司SiFive,在英偉達宣布收購ARM後備受關注,SiFive專門出售基於RISC-V的晶片設計,公司新任行政總裁Patrick Little直言RISC-V變得更重要:「RISC-V提供全方位自由……現在有一股引力傾往SiFive,部份原因在於它向全球開放。」 Little在英偉達宣布交易後不久上任,他聲稱過往在晶片設計較次要部份使用SiFive技術的客戶,在他上任頭48小時內就聯絡他,想在主要設計上更緊密合作。

誠然,RISC-V尚未成熟到可威脅英偉達和ARM,至今仍局限於低價值晶片。如何建立軟件、工具和測試生態使之成為可行且通用的ARM替代方案,將是艱巨的挑戰。英國晶片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策略總監Woz Ahmed預計,大多數ARM客戶在等待黃仁勳是否兌現諾言時都只能接受現狀,畢竟,他們別無選擇。但也有一些行業專家認為,RISC-V現在能吸引想替代英偉達的公司投資。

Intel以人腦的連結方式為靈感,正研發「神經形態晶片」(neuromorphic chips)。(Intel)

更長遠而言,即使能獲各國政府放行,英偉達的AI王國盤算亦非從此一勞永逸。雖然GPU目前在AI應用市場上佔主導,但近年出現從設計之初就專為AI而設的新一代晶片,未來有可能取而代之。Priestley提醒,AI正在發展早期,新的硬件和軟件組合可能會取代現有的市場領導者:「現在有各式各樣架構想針對AI工作,當中不少可能比GPU更有效。」

晶片界老大哥英特爾已收購了好些AI初創公司,包括以2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AI晶片商Habana Labs。英特爾更正在研發所謂「神經形態晶片」(neuromorphic chips)來取代GPU,以人腦的連結方式為靈感,設計出像神經網絡般運行的晶片。

Graphcore本周發表了新的AI晶片,Colossus Mk2 GC200 IPU。(Graphcore)

有些終端用家已因應各自的應用自行研發AI專用晶片,例如Google為其機器學習系統Tensorflow而設的「張量處理器」(TPU)、百度的「崑崙」和Tesla的完全自動駕駛(FSD)晶片。一些成熟的晶片製造商如高通和Xilinx,以及崛起迅速的初創公司如Graphcore和Cerebras等,都各自研製了設計有別於英偉達或ARM的AI晶片。Graphcore研發的「智能處理器」(IPU)已獲摩根大通(JP Morgan)、英國牛津大學、美國Laurence Berkeley國家實驗室試用,其行政總裁Nigel Toon揚言:「英偉達是200磅的大猩猩,但我們視自己為主要的挑戰者。」

上文節錄自第23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0月5日)《捲入中美科技戰 AI王國或成泡影》。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4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故事】藉「一帶一路」 重整香港人才戰略

鄰區極速超車 本地持續落後 香港需要怎樣的智慧城市藍圖2.0?

與改革派青年黃裕舜對話 香港須在改革中「愈辯愈明」

利君雅突遭延長試用期 港台與港台記者的「雙重尷尬」

NVIDIA創半導體史上最大併購案 晶片霸主之位仍待確認

「法國MIT」崛起 挑戰英語大學霸權

閉關鎖國 探尋城市不同可能 疫情下,「宅度假」變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