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學習・深度|基層學生學習難 為何政府資助未能對症下藥?

撰文:黃舜煬
出版:更新:

教育局日前宣佈全港學校於本月23日起分兩階段回校上課。而在恢復面授初期,課堂只設半日制,局長楊潤雄指已得悉有部分學校會在下午安排網上教學,或許未來一年學生仍離不開在家上「網課」的生活。惟早前有調查發現,政府的資助網課措施存在漏洞,部分基層學生缺乏電腦或因網速問題,而未能適應網上教學,何以政府花了資源,但未能對症下藥?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下稱「社協」)於上月30日發表「貧困學童有否足夠電子設備應付網上學習」的調查報告,透過問卷訪問597個家庭、涉及733名兒童。有40.2%受訪兒童表示家中缺乏可供上網的上網電腦,需要依賴父母手機上課,亦有約47%受訪者表示無打印機,因此未能列印習作。除硬件外,網絡亦是一大難題——有約36%受訪者表示家中沒有安裝寬頻或欠缺足夠的數據和網速上課。

不時登出登入、未能連接網絡、畫面朦朧不清⋯⋯這些情況均成為不少基層兒童網上學習的不快寫照。網絡問題及家庭環境限制使大部分基層兒童在這大半年內未能順利學習,學習難見成效,同時擔心學習進度落後於人。

網絡問題及家庭環境限制使大部分基層兒童在這大半年內未能順利學習,學習難見成效。(資料圖片)

遠水不能救近火?

教育局於2月6日宣佈「停課不停學」後,主要沿用舊有計劃協助學生適應網上學習。早於2018年,扶貧委員會建議關愛基金資助清貧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以實踐電子學習的項目,為期三年,當年預計涉款約4.2億元,約10萬名學生受惠。

在「資助清貧中小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以實踐電子學習」計劃中,正領取綜援、學校書簿津貼的合資格中、小學生申請後,政府會將發放予學校,再由校方代為購買裝置。計劃原先只供推行電子教學及「自攜裝置」計劃的學校參加,當局鑑於疫情遂在3月將計劃擴大至所有推行電子學習至官立、資助、按位津貼或直資中小學的合資格學生。

施麗珊於上月底在電台節目中稱,「資助清貧中小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以實踐電子學習」計劃忽視學生的實際需要。(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然而,社協幹事施麗珊於上月底在電台節目中稱,計劃忽視學生的實際需要,據她所知有部分學校未有參與計劃,因此部分有需要學生無法申請。而早前深水埔街坊福利會小學校長張麗雲接受《香港01》訪問時亦指出學校申請後,經採購招標,裝置要在年底才到貨,無法及時滿足學生的上課需要。

儘管民間社會團體亦自發協助基層解決上網難題,仍是杯水車薪。舉例說,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香港青年協會和香港小童群益會合推的「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劃」為合資格學童提供10萬張每月30GB的流動數據卡,雖然數據卡能解決沒有家居寬頻的問題,但並不代表學生可以安心上課,居住環境差以致接收不良、電子設備匱乏仍是學習的一座大山,阻礙學生在疫情下平等地接受教育。政府只提供電子設備資助,又如何全盤解決問題?

告別派錢思維 負起統治角色

疫情尚未結束,學校主張停課不停學,數碼鴻溝可如何儘快修補?事實上,內地在實施全面網上教學初期,也面臨著類似問題。部分學生居住在農村等網絡信號較弱的遍遠地區,難以有穩定的網絡上課;亦有部分貧困家庭無力購買電子設備及支付上網費。有見及此,中國國務院其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於3月發表《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寬頻網絡助教助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通信管理局加強與教育部門合作,並聯同電信企業解決貧困家庭學童上網問題,其中包括:提升學校網絡、加強農村偏遠地區網絡覆蓋及建設4G或5G基站、提升教育服務供應商平台的傳輸能力、鼓勵電信商推出特惠流量計劃等等。

「派糖可以解決問題」是香港政府的一貫管治思維。(資料圖片)

中央以統籌各地方行政單位和機構形式,解決基層學童上網學習時會遇到的難題,嘗試以「網絡數據、電子設備、網絡測試、線上管理監督」等一條龍服務,確保學生在疫情期間也不會耽誤學習。

從調查及不同媒體報道中歸納,香港基層兒童在家網上學習主要面對缺乏電子設備、沒有安裝網絡、訊息接收不穩及居住環境不宜學習四大問題。政府及教育局在推行網課教學時,需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單靠提供資助及擴大資助範圍,只是將問題推給基層家庭自己處理。無可否認,兩地的社會背景、網絡、學習模式等發展並非相同,但相比起香港政府以「派糖」思維解決數碼鴻溝,中央主動承擔統籌責任,分配社會資源,精準地滿足學生學習需要,這正是香港政府需要借鏡之處。

更多《香港01》深度報道文章︰

【新冠肺炎.深度】拆解反對全民檢測的兩大偽命題

【抗疫基金・深度】第二輪保就業 為何政府總是重複犯錯?

【抗疫基金・深度】新加坡派錢保就業 香港企業錢照收人照炒?

【新冠肺炎・深度】外傭宿舍無王管 免費檢測只是揚湯止沸?

【新冠肺炎.深度】為什麼香港必須力爭「清零」?

【新冠肺炎.深度】當「反對內地醫護援港」 究竟「反對」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