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合作】聚焦深圳40年 一座站在中美科技角逐中心的城市
「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要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對廣東省明星城市深圳有這番評述和指示。
其實,自1980年被設立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以來,幾乎是從零開始的深圳經歷四十年狂飆突進的發展,已然躋身於中國最發達城市,與北京、上海、廣州等成名已久的城市並列,並在全球嶄露頭角。這座城市的成功固然得益於多種因素的集合,而其中一個關鍵之處就在於搭乘上現代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很快佔據了一席之地,並展現了問鼎全球科技創新至高地的巨大潛力。但也正因此,深圳成為二十一世紀中美大國之爭火力投注的一個焦點。
如果不是中美貿易戰,尤其是美國在科技領域以中國通訊設備製造商華為作目標的定點攻擊,相信很多人,包括不少中國人在內,可能對這家成長於廣東省深圳市的科技巨頭沒有多少了解。華為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的1987年於深圳市創立,當時只是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三十餘年後,華為已經發展成一家在現代信息技術革命中舉足輕重的參與者。與此同時,華為也是數量繁多的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個代表,與深圳這座城市經歷了共同的發展和進步,並相互成就了自己。
擁「硬件的矽谷」美譽
在企業數量方面,2013年,深圳市經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000家;2017年則突破一萬大關,達11,230家;至2019年底,更高逾17,000家。這意味着,僅在2018、2019年兩年間,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就猛增了5,770家。如此發展趨勢頗令人有嘆為觀止之感。
在專利申請方面,2019年,深圳知識產權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全市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授權量增速、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五項核心指標居中國第一。具體而言,2019年,深圳國內專利申請量為261,502件,佔中國專利申請總量6.23%,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第一,按年增長14.3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22%。
在人才方面,根據深圳人才局的統計數據,2018年全市人才隊伍總量達510萬,按照同期常住人口1,302.66萬來計算,人才的比例已經達到39%。截至去年底,深圳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183萬人,比上年增長10.1%。雖然高校數量不及京滬,但對高新技術人才的吸引力卻不遑多讓。
【產業政策】經濟結構未轉型——港府是「無能」,還是「無知」?
「中國創新看深圳,深圳創新聚南山。」深圳市南山區似乎尤其引人注目。根據當地發表的數據,2018年南山區的本地生產總值(GDP)突破了5,000億元人民幣,常駐人口約為142萬人,人均GDP逾5萬美元。當地集中了中興、華為、騰訊、大疆等科技巨頭,因此內地網民一度有調侃將中美貿易戰比作美國與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辦的貿易戰。
眾所周知,美國矽谷是當今電子工業和計算機業的王國,也是世界高新技術創新發展的開創者和中心。深圳也有「中國矽谷」之稱,至少是其中的一個有力競爭者。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等單位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創業指數》報告指出,中國當前的創新創業模式主要有三個典型的代表:以深圳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創業模式、以杭州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創業模式、以北京和上海為代表的創新型創業模式。
內地財經雜誌《價值線》曾有一篇文章《爭奪「中國矽谷」》分析,北京高校雲集,金融資本雄厚,IT企業數量全國領先;深圳是全球公認的硬件產業中心,全球手機近七成出貨量、平板電腦近45%出貨量來自這裏……
上文節錄自第22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8月31日)《聚焦深圳40年 一座站在中美科技角逐中心的城市》。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訂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