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症當前 建立公共衛生團隊迫在眉睫
無論是醫管局中高層的傳統晉升渠道,還是香港的公共衞生服務以醫療服務為主,而醫療服務體系又以非牟利的公營服務為主的原因,臨床醫療和公共衞生常被混為一談。然而,公共衛生危機爆發,也暴露了公共衛生人才危機。
承接上文:【新冠肺炎】與臨床治療混淆 疫情暴露公共衛生人才危機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兼行政總裁Paul Taheri曾推出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每年對40名醫生進行培訓,並在其中選拔能力較高的醫生到商學院進修,以此訓練醫生在醫務系統中的管理才能。
應該怎樣培養公共衞生人才?
世界最著名醫療機構之一的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克利夫蘭醫學中心)也一直在培訓醫生的管理領導者,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課程「領導醫療保健行業」就有意針對性培養醫療管理領導人才,課程內容囊括情商、團隊協作和精神、情境領導和衝突的處理等;43%參與此項目的醫生,於十年後晉升至克利夫蘭診所的領導層。不少醫療機構紛紛效仿,開設醫療管理課程。事實上,自1990年成立的醫管局,也深受這套培訓模式影響。
醫管局成立的原意為統籌公共醫療服務,並透過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向特區政府負責,而食衞局則負責制訂醫療政策和監察醫管局運作。前者亦打破了以往「臨床與行政相分離」的模式,並以「臨床主導,管理配合」的做法取而代之。問題是,這不但混淆了臨床醫療和公共衞生的理念,而負責食衞政策的官員大多由醫管局高層晉升,而醫管局高層主要亦由臨床醫護當中提拔培訓,似乎忽略了「衞生管理」和「公共政策」的重要。
針對修讀專業醫護課程後任職的醫護人員,醫管局會提供一些管理相關的課程進行輔助,供醫管局轄下公立醫院診所的醫護人員申請,部份培訓課程可供非醫管局醫護人員自費報讀。但由於管理類課程數量十分有限,也會有大專學校開設碩士課程,吸引在職醫護報讀。對於想要在醫管局進修學院外的院校進修的人員,申請後通常會被予以12到14天的帶薪假期。醫療系統中的管理與醫學背景雖然並非直接掛鈎,但對於或晉升至管理層面的臨床醫護人員,需要更多學習進修醫療管理課程的機會。
2002年中大醫學院與工商管理學院就曾合辦醫療方向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此項目是專為醫療界的管理及醫護人員所設立,課程涵蓋了商業管理和醫療的專業知識,讓學員能夠應對醫療界對專業人才需求的挑戰。根據中大的新聞發布,當年為充分了解高級醫療及護理人員對醫學管理深造課程的需求,向350名高級醫生及護理人員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受訪者未曾修讀有關的深造課程,但其中約六成人員表示有意修讀相關的課程,醫療界對專為業界人員度身訂造的課程需求可見一斑。然而,該課程開辦一年後即停止。
除此之外,港大的專業進修學院也開設了碩士深造文憑—「醫療行政管理深造文憑」,為期兩年的兼讀制課程。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旗下的管理教育培訓機構—香港管理學院也設置了國際化標準醫療管理專題課程。這些課程多為碩士文憑,旨在培養在職醫護的管理能力,側重臨床醫護對醫療體系內的管理內容進行進修。
大灣區需公共衞生人才
相對進修性質的培訓,醫療管理的學士文憑課程,則是針對性培養圍繞醫護核心圈層的外圍圈層—後勤行政人員。東華學院創辦醫療管理學學士課程,是香港早期的主修醫療服務管理學的工商管理學位課程,為期四年,主要提供醫療設施管理、建築設備管理、藥物及醫療器材採購訓練,供應屆中學畢業生報讀。
馮玉娟指出,此項目是針對香港醫療管理專才的空隙,培養以商業醫療和公營醫療運作模式相配合的管理人才,課程以工商管理內容為基礎,重點放在醫療方面:「醫療人才管理和一般商業人才管理很不一樣,在未知的處理、風險的應對和商業也有很大的分別(以臨床和病人服務為主)。所以就與此理念相配套來設計了這門學士文憑課程,針對後勤行政人員,培養其配合醫護進行醫療工作的能力。」
但馮玉娟認為,儘管各大院校也有開辦醫療管理方向的課程,但是由於之前整個社會對醫管人才的需求不明確,導致很多學生都不了解這個領域,對畢業後的出路也不清晰。「醫療服務在香港的歷史很久遠,相對而言,醫療管理對大眾來說卻還是個新的概念。這就面臨一個問題,一般中學生對這個課程的了解匱乏,所以要做好課程的推廣。」她指出,不僅為香港,還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甚至全國對醫療管理人才的需求,政府應該協助相關課程的推廣,比如將醫療管理類項目列入指定資助課程,這樣不僅吸引到更多人報讀,還能夠吸納資源,將醫療管理水平提高。
上文節錄自第206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23日)《香港怎樣培養公共衞生人才》。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