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三大國空氣污染程度 看「中等收入陷阱」迷思
踏入冬季,香港的藍天便不再,因為開始改吹來自內地的北風。季節性因素,往往主宰一個地方的空氣質素。在印度,11月的空氣污染情況每每處於危險水平;今年情況尤甚,該國第二大城市德里(Delhi),上月的空氣污染創歷來新高。空氣污染既是天災,也是人禍。一個地方能否由低收入國家過渡成為高收入國度,不再困於「中等收入陷阱」,空氣污染問題往往是一項決定性因素。
撰文︰李道
德里的空氣污染災難,空氣質素達到危險級別的日子長逾十天,污染程度更比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微細懸浮粒子或PM2.5濃度每立方米10微克)高出十倍以上。監察全球各大城市空氣質素的機構AirVisual指出,德里的「PM2.5」濃度曾錄得超過每立方米500微克,相當於世衞標準的50倍,個別地區的超標數字更達150倍。
天空一片泥黃,空氣不單刺鼻,而且刺眼,學校既因學童健康理由而關閉,飛機亦因能見度低而停飛,就連德里首席部長克利瓦爾(Arvind Kejriwal)也形容當地已淪為「毒氣室」。
天時地利人和 吹起印度污染
每年11月,印度農夫秋收割稻米之後,都會燒掉稻桿等殘留農作物,以整理土地為下一輪種植小麥做準備,燃燒過程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再者,10月尾至11月初是印度傳統的排燈節(Diwali),於此「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歡慶裏,人們都會燃點蠟燭祈福,又會大放煙花爆竹,這令空氣污染問題火上加油。即使當地法院已經禁止燃點爆竹,但地方單位卻未貫徹執行,故德里各地仍然煙霧瀰漫。
遺憾的是,問題不僅涉及「人和」,而且有「天時」和「地利」配合。位於德里西北面的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正是燃燒殘留農作物的重災區,再往北則是喜瑪拉雅山脈這個天然「屏風」,大大阻擋了空氣流動。夏季時,炎熱空氣形成一股上升氣流,南方的印度洋海風會有助吹散印度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但冬季時,德里卻會颳起北風,連帶把西北部因燃燒農作物而產生的懸浮粒子吹來,這些粒子遇上德里早上的濕氣便會沉落地面,而來自北面高山的冷空氣更如蓋子一般,將下層地面的污染空氣鎖住,難以散去。
據世衞的空氣污染排名,十大最污染城市中印度高佔九個,重災區主要集中在北部。其中,人口約300萬的坎普爾(Kanpur)污染程度雖然最高,但同屬榜內、多達2,500萬人居住的德里,其污染問題更惹關注。除了11月,德里的日均PM2.5濃度幾乎是世衞標準的六倍。排燈節後,普遍超標倍數更高逾50倍。當地政府直言,單是2015年已有超過6,500人因空氣污染造成的呼吸系統疾病死去,此乃德里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畢竟,除了受累於季節性因素,印度正處發展中國家的高污染期。一般而言,當一個地方的經濟開始起步,空氣污染問題難免加劇,直到發展逐漸成熟,情況才有望改善。比較世衞2016年的城鎮PM2.5濃度統計,發展相對落後的非洲為每立方米35.5微克,但發展中地區如東南亞的數字則為57.3,至於發展成熟的歐洲和美洲則低至17.6和13.4。
Our World in Data追蹤了1990至2017年因空氣污染而造成的死亡比率,發展中國家期內數字普遍惡化。該機構分析指,當人均GDP提升到5,000美元至15,000美元左右,死亡率才會見頂並回落。換言之,經濟上有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倘若跨不過去,發展恐怕不進則退。其實,空氣污染亦然,突破關卡之後,環保問題往往得以紓緩。
今日,印度人均GDP僅約2,000美元,既遠低於香港的約48,000美元,也低於中國內地的近10,000美元。加上當地貧富差距問題嚴重,據亞洲開發銀行資料,印度約有13%在職人口每日收入低於日均購買力的1.9美元,約20%5歲以下小孩營養不良。截至2016年,印度15%人口尚未接通電網。若要談論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無疑顯得奢侈。所以,當地農民仍用火燒方法來清理農田,而非使用成本較高的機器輔助。除了依賴燃煤發電,車輛普遍使用骯髒的柴油而非汽油,德里汽車佔人口比率極高,甚至乎每兩人就有一人有車,反觀香港則平均每十人才有一輛私家車。
在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俱未成熟之下,經濟、社會的發展代價往往是烏煙瘴氣。追查德里冬季空氣污染源頭,30%主要來自工廠的二次粒子,即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結合而成的污染物,26%來自燃燒生物質(biomass)、25%從車輛排出、8%源於焚燒垃圾。
當然,隨着印度慢慢富起來,政府也意識到問題所在。高污染的工廠和煤電廠已陸續關閉,當局亦鼓勵家用石油氣,取代燒柴等固體燃料。在空氣污染最嚴重時,德里還引入「單雙號行車」,又禁止高排放的貨車進入市區,並取締車齡超過十五年的汽車。明年所有在印度銷售的汽車,更須符合新的排放要求。
可惜,運輸效率更大的公共交通系統,卻遠遠未能取代私人駕駛。即使許多巴士、的士已改用天然氣,但市內巴士數目卻嚴重供不應求,與預期目標少了幾乎一半。再者,鐵路車票相對昂貴,國內機構Centre for Science and Environment(CSE)指出,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公交系統負擔沉重的地區,德里市民花在搭地鐵的開支,平均佔家庭開支的14%,近三成乘客更謂佔去20%—香港市民用於交通的整體開支則僅佔8%,反映德里地鐵的運輸效益差強人意。CSE的另一份報告批評,縱然第三階段的鐵路工程完成,但整體載客量仍較原訂目標少32%,而去年地鐵票價不減反增,更令客量進一步有減無增。
北京今非昔比 但仍有待改進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北京過往空氣污染嚴重,為人詬病。然而,現在北京已可成為德里的借鑑對象。
近年,北京空氣質素大幅改善。AirVisual的資料顯示,空氣污染最嚴重的2008至2013年,北京PM2.5濃度徘徊在每立方米100微克左右的高位。此後,數字卻幾乎以每年減少10微克的速度回落,到最新2019年首8個月,數字已大降至42.6,年均濃度累計降幅達到20%。雖然,數字仍遠高於世衞標準,但空氣污染問題大幅紓緩,卻是不爭的事實。
以每日空氣質素劃分,按照美國的空氣質素指標(Air Quality Index, AQI)衡量,北京被視為「好」的日子亦從十年前普遍約5%,大幅增至今年的22%,反之被批評「對敏感群體不健康」、「不健康」、「非常不健康」的日子,則從介乎70%至80%,大降到約40%。根據AirVisual的年度排名,去年北京空氣污染在全球排行122;機構的報告表示,若然情況持續改善,北京今年有望跌出200名之外。
冬季北方常颳沙塵暴,這股黃色風潮往往令北京不見天日。不過,市內數目眾多的車輛其實是最大的PM2.5排放源。北京市統計局指出,2018年全市汽車數量突破608萬輛,全國第一,其中私家車有近480輛,以同期北京常住城鎮人口約1,860萬計算,相當於每四個人就有一輛私家車。受惠經濟急速增長,北京汽車數目在2007至2013年期間,幾乎以每兩年增加近100萬輛的速度急增,這也理所當然地推高了同期PM2.5濃度。但自此以後,汽車數目已穩定在550萬至600萬輛之間,而2017年尾當局更把每年發放牌照數量限於十萬個。
中央政府近年大力推動「零排放」電動車,全國新能源汽車的註冊登記數目每年增逾20%。而且各地亦大力推動同屬「零排放」的鐵路,目前北京市已有23條營運路線,其中逾半皆是近十年啟用,預料未來兩年還將建成四條新路線,屆時市內公交佔機動化出行量比例料升至60%,而軌道交通佔公交比例則達62%。此外,2017年北京亦關閉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凡此種種,均有助大大降低市內空氣污染物排放。
當然,整體而言,要全面解決中國內地的空氣污染問題,還是任重道遠。某程度而言,北京空氣質素好轉,不等於全國同樣好轉,甚至乎是建基於其他地方之失。譬如,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雖領先世界,電力能源水、風、光、核的規模世界第一,但能源組合裏仍依賴近70%的火電。根據AirVisual的2018年排名,榜內首30位高污染城市只有五個不屬於印度及毗鄰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若擴大至首100位來看,中國城市則佔了超過一半,而上述首30位排名的五個「例外」,也全由內地包攬。
正如世衞的PM2.5地圖所示,2014年中國兩河之間較大範圍屬污染程度高區域,至2016年縱然有所改善,但北京的污染程度不低;直到2018年,全國許多地方仍處空氣污染程度較高區域,包括北京周邊亦然,反映區內空氣質素仍然欠佳。如果說,北京在經濟與環保方面已晉升為一流城市,但在全球而言,中國仍處「中等收入」階段。
美國空氣殺人 比車禍奪命多
世衞的PM2.5地圖顯示,美國全國的空氣質素似合乎世衞標準,不過,生活在這個「高等收入」國度,仍不代表當地人民完全免疫於空氣污染。美國肺部協會的國家空氣品質報告(State of the Air)指出,全美仍有43%市民即共1.4億人居於不健康的空氣底下,幾乎每25個美國人就有一人死於有毒的室外空氣—雖比全球平均數字較低,卻較車禍殺人和槍手殺人數字都要多。倫敦帝國學院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亦指出,美國每年有逾三萬人死於空氣污染相關因素,而女士和男士的預期壽命亦因此縮短0.15歲和0.13歲。
事實上,美國的空氣污染問題近年有所惡化,日漸頻繁的山火正是元兇之一。單是加州,就連續三年發生大規模山火。2017年尾的山火,火場面積竟達1,140平方公里,即大於香港陸地面積的1,104平方公里。2018年8月的山火,火場面積也達1,148平方公里,刷新歷史紀錄。2019年10月,山火規模雖然「只有」300平方公里左右,但也嚴重影響當地空氣質素。當時,AirVisual便監測到三藩市灣區的空氣質素指數(Air Pollution Index, API)一度攀至200以上的極危險水平。
據美國環保署資料,自1970至2017年,由PM2.5到PM10,以及其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氣污染物,當地總排放量累計大削73%,情況無疑令人鼓舞;可是,此後數字卻止跌回升,以致2017至2018年的污染日子,居然比此前四年的總和還要多。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年中表示,「在美國,我們有最潔淨的空氣。」AirVisual直斥這屬「假新聞」,因為空氣質素最佳的榜首是冰島,美國的PM2.5數字較該國高出54%。
一手促成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特朗普,能否真箇引領美國成為全球空氣最佳的國度?答案或未可知,但更多人卻將極端天氣下的山火問題,歸咎到這位「氣候專家」身上。查去年榜上美國十大最污染城市,幾乎全跟山火有關。
相關文章︰
【國際影像】印度新德里空氣污染成「毒氣室」 學校停課車輛限行
【國際影像】美國加州山火20萬居民撤離 消防員衝進火海奮力撲救
上文刊登於第193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2月16日)《從世界三大國空氣污染程度
看「中等收入陷阱」迷思》。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