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新科技預防山火 有沒有真正對準「火源」?
各種預防和控制山火的新技術固然各有可取之處,但它們都有一個限制,就是無法從根本上處理山火的人為成因。亞馬遜森林大火就是直接由人類的經濟活動所燃點的。
雖然當地原住民世世代代在雨林用火開闢耕地,但他們的耕作面積相對較小,每隔幾年更會遷往新的區域,讓森林復原。「必須指出,他們(原住民)能夠控制這種用火。而現時不尋常的是火勢有點失控。」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地理系助理教授Laura C. Schneider說。
轉捩點在於去年當選巴西總統的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他自參選起就承諾會以鼓勵開發受保護的原住民區域和國家公園來重振國家經濟,同時削弱那些保護熱帶雨林免受非法伐林的環保勢力。在他推動下,大量農民湧入熱帶雨林,用火清除森林土地作耕地或放牧。正如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生物圈科學實驗室主管Douglas Morton觀察:「從太空往下望,會發現是經濟活動導致火災,而不是乾旱。火災沿着交通走廊、巴西亞馬遜州和馬托格羅索州(Mato Grosso)邊緣發生,正是近期有人定居和擴張農業之處。這是經濟活動的信號,不是氣候的信號。」
據巴西國家太空研究院(INPE)監察數據,今年5月至7月巴西森林削減的面積都多於2016至2018年同期;光是7月已消失了2,254平方公里植被,是過去四年同一月份的三至五倍。雖然巴西環境部長薩勒(Ricardo Salles)辯稱火災是乾燥氣候、高溫、強風造成,但研究亞馬遜伐林對氣候變化影響的生態學家Adriane Muelbert反駁:「在前幾年,山火主要與雨量不足有關,但今年頗為潮濕,令我們認為山火是由伐林造成。」非牟利組織Amazon Watch項目總監Christian Poirier亦指,即使是乾旱季節,潮濕的亞馬遜雨林也不容易起火,不像美國加州或澳洲的叢林。INPE高級科學家Alberto Setzer更明言,99%山火都是由人類活動造成,「不是故意就是意外。」
若要「怪罪」起來,除了農民和博爾索納羅以外,市場的需求者也難以撇清責任,因為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受全球對大豆和牲畜的需求推動。據美國農業部(USDA)統計,巴西是全球最大牛肉出口國,佔全球總出口近20%,當中光是中國內地和香港這兩個市場便分別佔去年巴西牛肉總出口量的19%和24%。巴西肉類出口商協會(ABIEC)的數字顯示,去年巴西出口了164萬噸牛肉,創史上新高,換來65.7億美元收入。
牛肉養殖業本身就佔所有牲畜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1%,佔全球排放量14.5%;而牛隻排放的另一溫室氣體甲烷,暖化效果更是二氣化碳的25倍。難怪不少人會認為,比起研發各種預防山火的新技術,減少食肉更能阻止山火蔓延。芬蘭財政部長Mika Lintila在8月底就向歐盟呼籲,「有迫切需要評估禁止入口巴西牛肉的可能性。」
亞馬遜森林的情況並非孤例。1990至2015年間,蘇門答臘、婆羅州和馬來半島已失去了71%泥炭沼澤森林,很多都是被種植棕櫚的耕地所取代,因為棕櫚油用途廣泛,從餅乾、即食泡麵到洗頭水、化妝品等,是當地最重要的植物。
更為深遠的全球山火成因,正如Morton上月中在一個電台節目指出:「我們正活在一個暖化和較乾旱的世界,而在氣候變化之下,我們將繼續看到更多容易發生山火的情況。它們肯定較難抑制。隨着氣候令植被和其他在地上的燃料更易燃,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更多火災,火勢也將更為猛烈。」
像近期北極地區的山火都是因高溫令植物乾燥易燃而引起。今年夏天阿拉斯加部份地區錄得破紀錄的高溫,安克雷奇市(Anchorage)7月4日的氣溫高達攝氏32.2度,過往同一天的平均溫度只有23.9度。極端炎熱和乾旱除令樹林直接枯死,也帶來了其他間接影響,例如本來較冷的氣溫控制了加州的小蠹蟲(bark beetle)數量,但隨着氣候暖化,這些樹木害蟲得以大舉繁殖擴散,最終製出大量山火燃料。
至於全球氣候暖化的兇手和受害者是誰,毋須多說。因此Ingalsbee認為,加州真正需要做的是擴闊供電來源至各種可再生能源,這樣才可減少依賴那些懸在空中的危險電纜,並真正從源頭預防山火。
各種預防山火的新科技實際成效如何,或許仍需時間才知道,但肯定的是,當認清山火的真正成因,或許如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再生資源教授Mike Flannigan所說,「每一宗人為的山火都是可以預防的。」
相關文章︰
上文節錄自第18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0月21日)《山火燒不盡 靠大數據撲滅?》。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