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戰場搏殺多年 內地互聯網創一代退下火線
中國除有自己的中國邏輯,人們還有自己獨特的人生時間表。套用於職場而言,就是一般達到某種成功地位的時間較短。在中國職場,30歲未到,當個部門總監是常事。上時快,退亦快。50歲上下的中國互聯網第一波創業先鋒們,已紛紛選擇用各種形式轉換戰場,或至少退下一線。曾幾何時,叱咤的BAT巨頭,馬雲於9月借生日會兼公司二十周年紀念,搞個大show宣告正式從阿里巴巴引退。隨後,傳出48歲的馬化騰不再擔任騰訊徵信法人和執行董事;51歲的李彥宏不當百度雲計算執行董事的凑熱鬧新聞—顯然,他們只是卸任個別子公司的職務,並沒真正離開管理層,但一股大佬引退的風潮,已在默默展開,伴隨着老一輩的柳傳志上月底宣布不再擔任聯想控股(天津)有限公司法人的新聞—毫無疑問,中國互聯網「創一代」明星企業家正醞釀告別商業舞台。背後原因是否一如不少評論所指的「國進民退」政商考慮,未必能輕易證實,互聯網行業的年齡淘汰定律亦不容忽視。不過,這批大佬們的「第二人生」方向,確是給到足夠的懸疑點。他們大部份年紀「尚輕」,還有半生要走下去,擁有夠多的資本勢力和知名度,大佬們在另一個江湖,能否發揮另一種影響力而推動社會演進,才是最值得關心的問題。撰文:李照興
在全球化背景下,這一批「創一代」大佬們難免要跟國外一流的商業領袖比較,在投身公益慈善或推廣藝術與教育之外,他們會有什麼創意去實現新的人生價值?作為中國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個體創業先鋒及引退者,無論如何選擇,他們將編寫全新的當代中國「後成功學」價值觀。
不是每把聲音都覺得大佬們的引退是那麼值得討論以至遺憾的一回事。人民網「沒有所謂的馬雲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雲」的說法,與其說是想低調化這種坊間對白手興家英雄的個人崇拜,潑一潑冷水,重提大時代和國家的背景才能造就英雄這觀點,不如說是想把那大佬們是「被引退」的傳言壓下去。
但這種來自官方適時的「清醒贈興」,其實未能如願地把大佬們去神話化。要知道,這一波大概出現於2000年全球科網熱潮的中國新創業者,他們的故事,他們的企業文化,已成了一整代人的成功指引,以至拼搏動力。
締造傳奇:趕上科網時代
這批創一代,可能是那段全球科網股熱潮下,為數不多得以持續發展及獲利的先驅,當後來科網股熱潮爆破,在幾近二十年後,他們卻不僅已成了一個新時代的創業成功案例,更帶來了巨大而實在的生活模式改變。
突然,這批創業先鋒的名字,變得如藝人般家傳戶曉,他們的奮鬥經歷,或那些不一定來自官方認可的傳奇,代替了心理學書、企管書,成為勵志及成功學的熱賣爆款。那是1997年丁磊創立網易,1998年馬化騰創立騰訊、劉強東創立京東、張朝陽創辦搜狐的年代。阿里巴巴創辦於之後的1999年,和攜程及盛大同一年,一度成了互聯網創業的經典案例;之後才有海歸派李彥宏於2000年創立百度。而後,就是歷史。
互聯網創一代之所以給予中國民眾有近乎共同記憶的感情,正是建基於這種前無古人的氣勢,沒有先例,很多灰色地帶被容許(如一直不能徹底解決的版權問題),他們的成功固然或多或少需要政策及權力層的協助,但表面上,他們屬於民間自營,恰切地詮釋着一種其時中國獨有的自主精神和改變世界的大夢。
他們是中國版本的new money淘金者,他們的成功法則,引為人民的上進聖經。他們的一舉一動,同樣引人以娛樂八卦般的心態去看待。於是,傳頌馬雲的創業毅力之餘,不能缺少的,是熟知他如何熱愛金庸小說,如何自命風清揚(《笑傲江湖》人物),又如何令公司上下都得安一個江湖名號。
但除了這種武俠形象的移情之外,他們得到崇拜,更多是出於一種社會價值觀的轉移及確立,畢竟,他們至少在經濟資本而言,是百分百的成功人士。他們無疑是中國最頂尖的富豪群體。根據顧問公司貝恩(Bain)發布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當前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群規模達197萬人,其中創富一代企業家約佔四成,他們來自房地產、製造業和互聯網三大領域(在內地稱為驅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在不同年代適時地抓住機遇,締造了行業和財富傳奇。因此,這個群體的引退潮不僅關乎個人情懷,更潛在影響着財富的流動。
中國人有根深柢固的財富「守成」和家族傳承意識,儘管多數創一代企業家未能脫離這個窠臼,但還是有人在新時代作出了觀念突破。在較早的2012年,來自舊經濟的創一代—美的創始人何亨健宣布退休,一方面順從於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大潮,將企業交給了職業經理人,另一方面亦將60億元人民幣資產注入以個人命名的慈善基金會(後更名為「和的」),用於精準扶貧、教育、養老和扶持創業等多個領域。
創辦了萬科集團的王石則做得更加徹底,他放棄了公司的大部份股權,轉以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的身份活躍在另一個舞台上,輾轉世界各地,登山涉水,參加聯合國的氣候大會或參與環保賽事,並對外宣稱:「這些事情更有意義,也更接近我個人想實現的人生價值。」
傳播是如此成功,他甚至可說是給到大佬「第二人生」的最具體鮮活形象,無論上半場多拼搏犧牲,依靠的是超強的意志、獨有的眼光和時勢的造就,那是自我實現的成功原動力;來到下半場,一定要專心做自己最享受及最喜歡做的事,而原動力則變成貢獻社會。那個放棄了名利的大佬,在某個意義上,給人一種尋回自我的樸實。
繼續閱讀:退而有道 內地民企大佬們的第二人生
相關文章:【觀察】馬雲風光卸任阿里巴巴董事長 官商關係遊刃有餘【有片】馬雲含淚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 年會變身「搖滾巨星」高歌騰訊徵信公司大換血:馬化騰不再擔任法人,卸任執行董事
上文節錄自第18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0月14日)《內地創一代陸續華麗轉身 大佬們的第二人生》,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