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之味.影評】五味雜陳之間 三姐妹經歷自我成長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麥曦茵導演、許鞍華監製的《花椒之味》是一齣中型成本合拍片,也是一部女性電影。單就牌面上看,飾演大家姐的鄭秀文,搭配友情演出的劉德華與任賢齊,無疑吸引本港觀眾。儘管電影故事原著為張小嫻的《我的愛如此麻辣》,又搭配香港愛情電影的經典組合,電影卻並非重點講愛情,而是講同父異母的三姐妹(分別由鄭秀文、賴雅妍、李曉峰飾)如何在相處之中面對人生挑戰。撰文︰寇斯珮

《我的愛情如此麻辣》是一本書信體小說,麥曦茵只抽取了當中小部份元素,絕大部份內容都重新構思及組織情節,電影故事與小說已經相去甚遠,因此就算說原創也不誇張。麥曦茵將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個人的不同側面融入故事角色之中,創造出一個彷彿「一人分飾多角」的世界。

根據這個入口,觀眾不難發現麥曦茵作品常常建基於她的分身宇宙。她的電影都會呈現一個豐富的群像世界,不同角色都在呈現她某個時期的思考或生活見聞。她的第一部作品《烈日當空》,也被視為台灣電影《九降風》的香港版本,同樣也建立了多個少年莽撞又細膩的小宇宙。

前作《曖昧不明關係研究學會》同樣用了複雜的人物關係網和他們的情感觀點串起故事。來到第五部長片,《花椒之味》有着過去麥曦茵作品難得一見的大卡士,也似乎在照應着香港電影愛情類型片的某種回憶。

但《花椒之味》不只是愛情電影,戲份最多的鄭秀文當然是第一主角,她面對的生活挑戰遠遠不止愛情。她對病逝的父親有難以化解的心結,和同父異母的妹妹關係陌生,與當初訂婚而未能走下去的前男友曖昧不清,還有一間父親留下來、自己卻興趣不大的火鍋店。

這不是鄭秀文過往那種眾星捧月的電影,其他人物沒有變成功能性符號,僅僅用來襯托主角,他們有自己的思考,也有自己的挑戰,並不只為成全主角而存在。

鄭秀文為第一主角,她面對的生活挑戰遠遠不止愛情。(《花椒之味》劇照)

麥曦茵加諸於角色身上的,不是經歷移植,更多是觀點和趣味的移植。《我的愛如此麻辣》這部小說並未為導演構成束縛,許鞍華也讓她放手創作。如今電影裏人物的思維模式及處事理念,都已變成了麥曦茵的方式。從接手火鍋店到最後女主角找到人生方向,儘管是小品電影常見的走向,卻因為一路上這些人物的互相交手而多了幾分耐看。

鑑於市場縮小,香港電影長時間鑽研小品,銀幕上剩下可供挑選的配方實際已經不多。麥曦茵不是要談「家和萬事興」,而是希望在故事裏突出家庭中的個體,寫在家庭責任突然出現後,三姐妹如何經過這一階段自我成長,雖然是群像,卻相當具備自主性。導演也不斷在劇情中耕耘,鼓勵角色打破通常意義的「犧牲」狀態,尋找自我價值在當代家庭及社群內好好安放的方法。

麥曦茵要談的是在家庭責任突然出現後,三姐妹如何經過這一階段自我成長。(《花椒之味》劇照)

從故事的另一邊去思考,鄭秀文扮演的大家姐,同時又是這幾年香港電影中常常描寫的小商販或小僱主。從寫實的層面,他們是社區親和力的主角,從抽象的角度,這也是最常見的手法,描繪香港人如何在大財團和速食文化中生存。那似乎是香港電影多年來一直未拋棄的關懷。

這麼一想,香港在實際生活中發展放緩,的確從方方面面影響創作人對平凡人的畫像,也使得普通人的生活命題,總與衝出困局的期望結合在一起,變成某種固定的期望和想像。

與香港的所有生活小品一樣,主角終究需要確定,自己如何從滿足他人期望的框架走出來,找到自己真實的人生軌迹。故事發展又受限於寫實的風格,我們期望主角能有破格的勇氣,還期望她可以有不多不少的好運。無論是觀眾,還是電影主創,都知道童話故事已經不是現在香港電影的敘事方式。女主角不可能突然一發不可收拾,把火鍋做成上市公司旗下的連鎖店,還需要在恰好的抉擇中,得到恰好的歸宿。

+2

麥曦茵終究是理智的,也是慈悲的。我們透過鄭秀文的角色,見到了她在工作中與人相處的理念,見到了她梳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她最終賦予女主角走入下一階段的機會,也恰到好處地語焉不詳,觀眾仍可滿懷希望,相信現實中的人們也剛好有一個縫隙可以得到做自己的機會。

說到這裏,《花椒之味》的酸甜苦辣才有了一種與我們切身的安慰。儘管帶着偶像的光環,卻又如此觸手可及。

更多《香港01》周報影評:【殺人回憶.影評】 真實連環殺人案改編 細膩鋪陳善惡分界線【狂野時速:雙雄聯盟.影評】 動作喜劇細胞不遜肌肉細胞【信用欺詐師JP.影評】情節處理失準  未彰社會不公義

上文節錄自第176期《香港01》周報(2019年8月19日)原標題為《《花椒之味》五味雜陳之間 觸手可及的出路》,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