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安全成疑 思想被窺 誰想用腦機介面?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蟄伏三年,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於2016年7月創立的Neuralink上月中終於在美國加州科學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發布其研究成果—自主研發的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藉接駁人腦與電腦,可助神經病患重拾原有能力。治病只是他的初步目標,他希望最終能以BCI化解人工智能(AI)給人類帶來的「生存威脅」。但是,這種植入手術是否安全?而把你的思想透露給這些科技公司,又信得過嗎?

承接上文︰技術與監管尚待解決   Neuralink遺下大堆問號

並非所有神經科技投資者都認為,植入式裝置是唯一方案。Lux Capital共同創辦人Joshua Wolfe便投資了研發感測技術解碼神經訊號的CTRL-labs,他說仍未能接受Neuralink或Paradromics等公司使用植入式裝置:「現時,我無法考慮需要在耳後鑽洞的技術。」

Neuralink的腦機介面可用iPhone App調較和控制,但也因此引起駭客入侵疑慮。(Neuralink)

除CTRL-labs外,Kernel亦在研發外置設備,在人體外偵測神經元的發射模式再傳送至電腦。這些非嵌入式的神經科技會使用腦電圖(EEG)、磁力共振造影(MRI)等技術監測大腦活動,雖然無法仔細記錄或刺激每一個神經元,但毋須進行腦部手術。CTRL-labs行政總裁Thomas Reardon預期,在腦外擷取訊號和資訊有重大潛力:「Neuralink的宣布着眼於取得訊號,但其實,最困難的部份是把這些訊號解碼。把輸出解碼是所有機器學習問題的首要一步。」

麻省理工媒體研究室(MIT Media Lab)博士後研究員Nataliya Kosmina則有另一安全疑慮。她表示,當從發布會上聽到可以用iPhone的應用程式操控植入裝置時,真的「嚇壞了」,認為這比程式遭黑客入侵和銀行戶口被入侵更危險。正如杜克大學法律學院教授Nita Farahany指出:「對我來說,大腦是自由思想、天馬行空、容許異議的的安全之處。我們正在沒有任何保護之下,接近跨越這私隱最後防線。」

有私隱專家擔心,使用腦機介面的患者未必有能力保障自身私隱安全。(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ols of the Health Sciences)

然而,我們是否信得過科技公司,把腦袋所思所想交給他們管理?非牟利組織「私隱國際」(Privacy International)項目主管Frederike Kaltheuner指出:「收集大腦活動原生數據或將人置於巨大風險中,可用來影響、操控或利用他們。誰可以取得這些數據?這些數據會不會與第三方分享?用家需要能全權掌管自己的數據。」

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病理學家及輔助語言技術專家Melanie Fried-Oken質疑用戶根本無法確保全權掌握自己的數據,「只要關掉收音咪功能即可,但若果你根本沒有這種物理控制呢?」她指出:「到底你願意犧牲多少私隱和身份來換取通訊功能,我們仍沒有答案。」因此,諮詢公司Futurum Research首席分析師Daniel Newman預期:「要把我們的大腦數據附託於大企業,這種想法會給社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安。現時沒有證據令我們應該相信或樂於邁向這個方向。」

被科技巨企直接窺探所思所想,或許令潛在用家對腦機介面卻步。(Getty Images)

對於Neuralink現階段的成果,Hires如此評價:「它的確像某種科幻小說的願景,令不少人興奮,但我看不到這種東西真的會有市場。當中所需的科技發展遠遠超過Neuralink現時這個裝置的功能。馬斯克那終極目標……到底可否做到?還差得遠。但這是否向前的一步?可否有意義地推進這領域發展?若他們能通過安全和監管核准,我認為是。」

這一次,似乎連馬斯克都少有地不太心急:「我想,所有這些計劃只會緩慢地進行。Neuralink不會突然間就會有神奇的神經織網來掌管大家的腦袋。這需要很長時間,而你會看到它來臨。」

相關文章:馬斯克開發腦機介面Neuralink    冀與人工智能共生腦機介面研發熱潮    從治療病患到思想互動

上文節錄自第17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8月5日)《馬斯克再創狂想曲 電腦駁人腦 智商增值擊退AI?》。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