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三藩市帶頭立法禁用 多地密切跟進監管人臉辨識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鄰近科技搖籃矽谷的三藩市一向予人擁抱創新科技的印象,上月中卻決定對一項新科技「企硬」,立法禁止地方政府使用人臉辨識技術,是美國首例。近期,人臉辨識因準確率不高的問題而備受人權組織抨擊,斥其只強化現有對有色人種及女性的歧視,並間接「協助」政府像「環形監獄」般監控全民。對人臉辨識技術立法規管已是公認需迫切處理的問題,但這項科技在緝拿罪犯、尋找失蹤人口等方面屢建奇功,到底該暫停使用以爭取時間讓技術和法規趕上,抑或全面禁止?

三藩市監督委員會上月中以8比1通過《停止秘密監控條例》(Stop Secret Surveillance Ordinance),禁止該市政府機構使用人臉辨識技術收集而來的資訊。雖然三藩市警方在2013至2017年曾測試人臉辨識技術,但現時沒有用來執法。而用於該市國際機場及港口的人臉辨識系統是由聯邦機關執法,因而不在此限;私人及商業使用,例如Face ID解鎖iPhone、視像門鐘等也不受規管。

人臉辨識系統可助警方在人群中收集人臉數據,用之與監察名單中的照片對比,例如嫌疑犯大頭照或失蹤人口照。用作人臉辨識的監察鏡頭多安裝於人流多的公眾地方,如街道、購物商場、足球比賽或音樂會場地等。

去年發表的兩份研究報告揭示某些知名人臉辨識系統帶有偏差,其中一份指IBM和微軟(Microsoft)的系統辨識白人男性能力遠比黑人女性為佳;另一份則指亞馬遜(Amazon)的系統有同樣問題。雖然微軟和IBM聲稱已改善系統,亞馬遜亦表示更新後的系統已沒有種族及性別差異,但相關爭論仍愈趨激烈,人臉辨識技術的價值愈加受到質疑。

人臉辨識雖然在執法上屢建奇功,但其對私隱的侵害和可能造成的偏見歧視,令許多人對這科技充滿戒心。(Joy Buolamwini Medium圖片)

三藩市的禁令寫道:「人臉辨識危害公民權益和公民自由之傾向,遠超它聲稱的好處,而且這科技會加劇種族不平等,在政府持續監控下,威脅我們的自由生活。」新令還禁用車牌自動辨識和槍聲偵測工具,並擴充了一條去年通過的法例,要求該市地鐵系統BART闡述如何監察乘客。

推動新例的監督委員Aaron Peskin對通過表決感到高興:「這就像是說:『我們毋須成為監控國家也可保障安全,我們毋須成為警察國家也有良好治安。』這些部份來自與社區建立互信,是基於有良好的社區資訊而來,而非靠『老大哥』(Big Brother)科技。」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律師Matt Cagle則說,禁令阻延這種或會損害有色人種和新移民的科技崛起,踏出了正面的一步:「人臉辨識不會令我們更安全,只會令我們更少自由。」

(法新社)

反對監控點點開花

Peskin表示,這項禁令將對全國發出強烈訊息:「我認為由於有眾多科技公司總部落戶三藩市,地方立法者因而要負上相應的責任。我們有極大責任監管科技過分之處,因為他們的總部就在這裏。」 Cagle也同意:「你不想走在街上,被追蹤或被秘密演算法列為監察對象,這是全美國共享的價值。我們預期是次表決通過這條禁令,可激勵其他社區控制這些重要決定。」

在三藩市牽頭通過禁令後,美國一些州份或城市已「密謀」跟進立法規管使用人臉辨識技術,例如奧克蘭及麻省薩默維爾市(Somerville)。奧克蘭私隱諮詢委員會主席Brian Hofer有份協助撰寫三藩市禁止人臉辨識的法案,並已與柏克萊和奧克蘭的政策制訂者交涉,以推動在這兩個城市通過類似禁令:「我們在這刻行動,避免覆水難收。」

薩默維爾市立法者以ACLU的立法範式為引導,試圖立法禁止地方政府使用人臉辨識技術,推動禁令的市議員Ben Ewen-Campen說,將於本年夏天表決:「我明白有人或會覺得這一步太極端,而我就視之為我們終於介入。這項科技正以大眾並未預備好的速度發展,並且是時候與公眾展開對話。」

三藩市禁令一出,加州的奧克蘭和栢克萊、麻省薩默維爾、華盛頓國會山莊(圖)甚至英國等,也密切商討跟隨。(Getty Images)

現時,麻省各城市的警察經常與該州汽車註冊部門合作辨認疑犯,ACLU成員Kade Crockford正與薩默維爾市官員商討禁止分享這類數據。而在國會山莊(Capitol Hill),4月提交的一項法案亦要求人臉辨識技術的商業使用者,在未經消費者的知情同意下,不得收集和分享用來辨認或追蹤消費者的數據,惟法案沒有處理政府應如何使用該技術的問題。

在英美等地,人臉辨識多次引起市民反抗。今年4月底,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幢住宅大廈因業主試圖在入口安裝人臉辨識系統,導致逾130名租客共同發律師信反對,認為裝置侵犯私隱。英國卡迪夫城市民Ed Bridges在2017年出席一場和平的反槍械集會時,被南威爾斯警方以人臉辨識拍下面容,上月底入稟控告警方侵犯私隱和數據保障權,案件仍在處理中。

人臉辨識已在美國多地被地方警察、FBI、海關等用於執法。圖為邁亞密機場。(Getty Images)

堵截濫用已是共識

人臉辨識之所以引起巨大不滿,部份原因是其在執法上的應用愈趨頻密。現時,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在不少機場和港口均有使用人臉辨識技術,據電子前線基金(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資深調查研究員Dave Maass取得的部份名單,拉斯維加斯、奧蘭多、聖迭戈、紐約、底特律、德罕(Durham)等地的警方都有使用。喬治城大學私隱及科技中心總監Alvara Bedoya補充,超過30個州已允許地方或州政府,以及聯邦密探(FBI)把車牌上司機照片用於人臉辨識搜尋。

Bedoya的同事、高級研究員Clare Garvie取得的警方文件則顯示,在2010至2016年間,逾2,800宗拘捕都是基於人臉辨識比較的結果;在2018年,超過8,000宗案件使用了人臉辨識搜查。歌手Taylor Swift也曾在一場演唱會會場以人臉辨識技術辨認出跟蹤狂。但Cagle表示,現時難以確切知道人臉辨識技術的應用在美國有多普遍:「公眾對政府和公司的使用狀況一無所知,被蒙在鼓裏。」

演員Woody Harrelson的肖像,曾被警方用作辨識一名貌似他的疑犯。(Getty Images)

更差的是,現時美國並無聯邦法例管制人臉辨識技術,導致濫用成為常態。馬里蘭州和印第安納州等便允許警方使用駕駛執照相片等大型數據庫進行人臉辨識搜尋和對比;俄勒岡州警方則只能對比嫌疑犯大頭照。「對比駕駛執照相片是個道德難題,因為這是在未獲市民同意下搜尋他們的面容。」俄亥俄州華盛頓縣警局高級資訊系統分析員Chris Adzima解釋。

上月底一場國會聽證會討論了使用人臉辨識執法引發的憂慮。與會者如ACLU資深立法顧問Neema Singh Guliani及Garvie皆警告,人臉辨識推出太快,且有嚴重缺陷,或使警方錯誤辨認疑犯。「這科技有技術缺陷和偏見問題,因此會不對等地傷害有色人種。」 Garvie說,「更嚴重的是,有些單位誤用或濫用這科技,且通常隱瞞自己擁有這些科技並秘密使用。」她上月中發表報告指,一名啤酒竊匪雖被拍到容貌,但不夠清晰,人臉辨識無法得出結果,一名紐約警員說疑兇貌似演員Woody Harrelson,警方竟乾脆以Google搜尋Harrelson的照片進行人臉辨識。

人臉辨識濫用風險不再是想像。《紐約時報》揭發中國政府正使用這技術監控新疆維吾爾族人一舉一動。(Getty Images)

另一方面,中國內地大規模使用人臉辨識技術的情況也引起全球警惕。今年4月,《紐約時報》根據五名不願具名的知情者透露,翻查政府採購檔案及一些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的宣傳資料,披露中國政府如何使用人臉辨識技術監控境內1,100萬維吾爾族人。供應商之一的雲從科技在網頁介紹如何作「小區敏感人員防控」:「在小區門口部署攝像機,當識別為維族、藏族等敏感人群時,建立人像庫,實時關注這些敏感人群的進出記錄及活動軌迹(結合全城封鎖人臉大數據);當該小區的敏感人群數增加時(如當初該小區居住了1名維族人,20天後小區出現6名維族人),便立即預警,由公安人員上門詢問處置及備應急預案。」

正因上述種種顧慮,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大學法律教授Andrew Ferguson在聽證會上主張:「《第四修正案》不能從人臉辨識技術造成的私隱威脅中拯救我們。唯有立法才可對這項科技的實時威脅作出反應。立法必須有遠見,必須考慮到這些監控系統的範圍、規模和複雜程度都在不斷增加。」

上文節錄自第166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10日)《三藩市帶頭立法禁用 人臉辨識技術再惹爭議》。

相關文章:

質疑警方執法受阻 多個組織反對禁用人臉辨識學者力撐禁用 人臉辨識「對社會有毒」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其他【科技.未來】有關人臉辨識文章:

人臉辨識成多國執法新潮 環形監獄時代來臨?人臉辨識無法可依 是時候監管了?

人臉辨識引入校園 以安全為名的監控人臉辨識欠指引 或加劇有色人種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