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物.一】繪本盛行 好書哪裡尋?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何紫曾說,沒有兒童文學的童年,不算是完整的童年。昔日小朋友的童年,有何紫的作品陪伴,如今的小朋友更幸福,父母蒐羅圖畫書(picture book),法國、荷蘭、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有無厘頭,有荒誕,有暗黑,有溫暖,也有看來看去都看不明白的故事。不要緊,圖畫很美,看圖畫也很開心。圖畫書在歐美發展成熟,每個地方的出版物各具特色,在亞洲國家中,日本走得較前,發展出「繪本」,台灣沿用此名,並在引入版權方面非常積極,每年出版翻譯作品逾千本。至於香港,近年亦開始流行閱讀繪本,民間繪本館冒起,坊間提倡親子共讀,閱讀與活動緊扣,形成一股風潮。今期專題我們走訪本地繪本推手、創作人、出版社,看看繪本作為小朋友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到底有何吸引力?我們亦聽聽出版人如何引入版權、推動原創,以繪本征服小朋友的心。(此為兒童讀物系列之一)
香港金閱獎與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於2017年書展期間進行的「香港兒童讀物出版市場之趨勢」調查顯示,在531個受訪者中,近52%主要閱讀本地出版的兒童圖書,而在最受歡迎童書類別中,超過70%受訪者選擇童話及小說類,選擇繪本或漫畫類的則有62%,證明繪本有價有市,不乏支持者。
曾聽聞許多家長喜歡到台灣購書,每次去旅行,總會安排一個下午到書店,讓小朋友挑選喜歡的繪本,亦有家長有意尋找本地出版的繪本,卻總是無功而還,不是選擇太少,便是太着重功能性,不是教小朋友注重衞生、過馬路要小心,便是滲入學術知識,教數字、形狀、英文字母等,趣味性不強,欠缺想像力。
本地主打繪本的出版社並不多。聯合出版集團旗下的新雅文化是老牌兒童圖書出版社,出版教科書、幼兒讀物、成長小說等,亦有出版繪本,但數量不多。另一間較常被提及的是小樹苗教育出版社,成立超過三十年,出版的讀物較為益智。深耕幼兒至高小讀物的木棉樹出版社,近年引介不少翻譯繪本,當中不乏大師之作,但是,這些平裝繪本似乎未得家長的歡心。
台灣城邦出版集團多年前在香港成立分店,小小的書店有三分之一的空間劃分為兒童繪本區域,十多個書架放滿各類繪本,店員透露該店引入台灣20間出版社的繪本,是書店主要的收入來源。「以前買繪本的地方不多,我讀書時期會在城邦買繪本,那時書店在灣仔一幢唐樓,我們都叫它小白屋,氣氛很特別,頂層用來舉辦活動。」香港繪本文化創辦人高佩聰說。她讀設計出身,曾為不同的出版社畫插圖,這幾年出版了《等待》、《想不到》、《你會咚咚咚嗎?》等原創繪本。
從兒童的角度看世界
她留意到近年繪本出版愈來愈盛行。十多年前,香港書展試辦國際文化村,參展機構引入當地的繪本、童書;幾年後,本地書商開始從台灣引入作品;近年書商趨向將繪本包裝成教科書,家長一看便知如何利用書本教導小朋友。這一兩年,書展漸見本地創作者的身影,書商甚至將書攤部分位置撥出來做閱讀空間,邀請講者來講故事。高佩聰認為好的繪本不應只談功能性,應有作者的態度及兒童觀,所謂的兒童觀便是以兒童為本,從兒童的角度來看事物,而非用成人的角度來教訓人。「繪本可以有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作者,因為每個作者都有他看事物的角度,同一件事不同作者有不同的演繹,即使書籍再多,都不會重複。」
高佩聰成長的年代,沒有繪本,只有橋樑書,她對書的認知便是滿滿的文字。畢業後她在出版社做畫師,看到編輯如何把關文字,看到文字工作者的熱情,有意了解創作是怎麼一回事,便到香港教育大學報讀課程,認識了一直深耕兒童文學及推動圖畫書發展的霍玉英老師,對方鼓勵她多閱讀多創作。「其實,這個課程無關創作,主力探討及分析作品,我們會分析少年小說的架構、文學特色,從中得知原來寫小說需要部署,知道坊間有哪些理論書。」
她經常到旺角的二樓書店尋書,慢慢發現繪本的創作理論大多從台灣翻譯而來,開始留意當地的書展、沙龍分享,老師亦會製造與台灣繪本創作者會面的機會。在不斷接觸及探索下,她得到一些創作的機會。2012年,她成立香港繪本文化,主力出版繪本,2014年,她將自身懷孕生小朋友的心路歷程繪畫出來,獲得香港圖畫書創作獎佳作獎。兩年後她出版第一本書《等待》,作品後來榮獲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
與此同時,她亦物色本地不同的創作者,為他們出版繪本,譬如張佩斯的《想不到》、張韻珊的《你會咚咚咚嗎?》,每本書從收到原稿、修訂、編輯、製作,到正式出版都需時甚久。她相信在不斷重畫與否決的過程中,能夠將內容提煉得更好,小至字體修訂,大至從單頁變成跨頁,都有學問,而繪本的精髓往往藏在細節處
高佩聰觀察到本地創作者在掌控兒童觀方面未夠成熟,「香港缺乏對繪本的研究及分析,年輕人得到的專業訓練相對少,他們常常以自己的角度看世界,較為自我,創作的故事也以自己的年齡層為主。」進入兒童的世界,需要經過時間的洗鍊,她也花了很長時間,才摸清如何說一個兒童故事,乃至以專業知識來為創作者編書。
對於愈來愈多家長願意花錢買繪本,她認為與書店引進及民間推廣不無關係。早年城邦將台灣打書釘的風氣帶來香港,2012年誠品進駐香港,進一步打造閱讀氛圍,恰恰這些書店都開在人流密集的地區,吸引有購買力的中產家長買書。近年,坊間機構及獨立書店亦意識到繪本的力量,有幼稚園老師在觀塘開設童書館,每月制訂時間表、舉辦活動,也有家長在中環開設兒童書店Seeds,專營中英文童書及舉行工作坊。
高佩聰說:「繪本的有趣之處在於,我們在說故事的時候,才能彰顯其生命力,因為閱讀與氛圍、情緒有關,在書店看一本書與閱讀推廣人推介一本書很不一樣。閱讀推廣人會花較長時間理解故事,將書本的感覺演繹出來。現時不少書店會設計一些講故事的活動來讓小朋友參加,對推動繪本閱讀很重要。」
關於繪本的故事,還有以下這些:【兒童讀物.二】原創繪本難推 本地欠有經驗的編輯
上文節錄自第16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3日)《一同看繪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