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犯罪.三】人們為罪案與暴力着迷 心理學家:享受恐懼快感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真實犯罪片是近年興起的文化產物,但人們為罪案和暴力着迷,實非今日的事。十八世紀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囚犯都是公開絞死,人們會搶佔有利位置觀看行刑;報社更會聘請畫家,專門繪畫行刑場面和兇案現場;時至今日,熱門新聞排行榜中,兇案總是位列首位;重現經典奇案的書籍和劇集也必定引起討論。撰文:黃珮瑜

安坐家中享受窺秘快感

人為什麼會被暴力和犯罪行為吸引?有心理學家嘗試解釋這個現象,指出暴力一方面不被現代社會接納,必須壓抑下去,另一方面又是人類最原始的衝動,這種善與惡之間的拉扯往往叫人着迷,而犯罪片正正呈現這種掙扎,因此令我們欲罷不能。根據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學說,犯罪片甚至容許我們窺探兇手的內心世界,藉此探究本我,喚起深埋已久的情緒和長期壓抑的慾望。

多倫多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Jooyoung Lee認為是好奇心作祟:「大部分人對不平凡的事充滿好奇心,最明顯例子是車禍,想像你駕車駛經高速公路時,忽然看到路上有一堆廢鐵,你會很想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麼事,雖然你心裏知道那肯定是一宗悲劇。」Lee認為真實犯罪片就如交通意外和天然災害,雖然你知道情況慘不忍睹,但滿滿的好奇心令你無法移開視線。

犯罪片和恐怖片的吸引之處,正正在於它可以讓人一邊安坐家中,一邊走進人性黑暗的世界,感受有限度的驚嚇。(Getty Images)

想看又不敢看,明明心裏怕得要死,偏偏又要硬着頭皮做,這種感覺大家都不會陌生。試回想我們小時候已經嚷着要玩過山車、玩鬼屋,像被虐狂般享受被嚇,背後的原因原來跟安多酚(endorphin)有關。每當人受到驚嚇,身體便會釋放出安多酚。這種能令人感覺良好的物質,跟嗎啡等麻醉劑一樣,能夠止痛和產生愉悅感,因此又稱之為「快樂荷爾蒙」。

犯罪片和恐怖片的吸引之處,正正在於它可以讓人一邊安坐家中,一邊走進人性黑暗的世界,感受有限度的驚嚇。換句話說,就是在一個完全受控的環境內感受恐懼,以及它所帶來的快感。Lee進一步指出,相比起其他片種,真實犯罪片額外給予觀眾的是一種賦權的感覺,雖然那其實是一種錯覺。「觀眾代入了故事情節,以為自己有份破案、有能力推翻法官的判決、釋放囚犯、拆解一宗懸案,這都令觀眾異常興奮。」

Rachel Fairburn與Kiri Pritchard McLean主持的搞笑播客節目以連環殺手開玩笑,絕大部分聽眾都是女性。(網上圖片)

犯罪節目受眾多為女性

不要以為真實犯罪節目的捧場客都是男性,大部分受眾其實是女士。英國諧星Rachel Fairburn引證這點,她和拍檔Kiri Pritchard McLean一起主持搞笑播客節目《All Killa No Filla》,拿連環殺手開玩笑,她說絕大部分聽眾都是女性:「作為女人,人身安全是你時常警覺的事。你內心經常會有種恐懼,因此會留意自己的舉動、避免夜歸……無時無刻自我提醒:這(兇案)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她認為女性自覺比男士更容易成為受害者,因此透過觀看和收聽真實犯罪節目,去了解兇手犯案過程、心理狀態等,就如參與了一場虛擬演練,將來一旦遇到危險情況也懂得如何應對。

關於電影和恐懼之間的關係,加拿大貴湖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的學者曾經做過一項研究,找來180多名參加者觀賞40套恐怖片,並給予評分。這些電影全都跟人類三大恐懼—捕食、傳染病、個人受到侵犯有關。參加者須判斷電影有否觸碰捕食、傳染病、個人受到侵犯這三個主題,觸及愈多愈獲高分。結果發現獲得高分的電影,現實中的票房收入也高。研究人員的結論是,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恐怖片,往往都觸及潛藏內心深處的恐懼。

韓國賣座恐怖片《屍殺列車》,便涉及了捕食和傳染病兩大元素。(《屍殺列車》劇照)

雖然不同領域的學者都指出,沉迷犯罪片是正常不過的行為,但有專家警告:看得太多或會帶來負面影響。Lee稱:「我們的文化很迷戀(fetishize)性罪行和針對女性的謀殺案件,就連真實犯罪節目也圍繞這些題材。」他認為觀看太多暴力情節,會令人變得麻木,並將這些行為正常化。有心理學家建議留意晚上做什麼夢,如果發覺開始發噩夢,那麼可能是警示:這個節目正潛入你的意識中。

相關文章:【真實犯罪.一】兇案搬上大銀幕 以求真為名的二次傷害?【真實犯罪.二】為收視定為公義? 性侵受害者:想借我過橋

上文節錄自第16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6日),原標題為《人們為何對罪案着迷?》,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