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馬拉松】半馬海外組奪冠 17歲麥文鋒:跑步令我目標更明確

撰文:歐陽翠詩
出版:更新:

作為遊客,在朝鮮平壤遊走,兩位導遊緊緊隨行,想自由地在大街到處逛是不可能的。從餐廳走出來,有軌電車徐徐經過。遊客舉起相機,麥文鋒卻準備起跑。瞬間,另一輛電車駛來,這個17歲的小伙子在軌道旁起跑,速度及得上電車,體育老師姚汝基把他和電車並行的這一刻錄影,為平壤之旅留下難得的紀念。這位長跑小將在平壤馬拉松的半馬海外組稱王,為其跑步生涯寫上標誌性的紀錄。難得去到朝鮮這神秘國度,小將仍時時不忘為自己訂下的目標,看得更遠。

在和體育老師姚Sir一同前往的朝鮮之旅,麥文鋒奪得了半馬海外男子組冠軍寶座。(受訪者提供)

近年,朝鮮對外漸漸開放,吸引了不少想一揭神秘面紗的遊客前往,但要入境旅行和跑馬拉松,還是需要跟旅行團前行,也有很多規矩要跟從,總會聽到遊客時刻被監視監聽的傳言,仍有不少人會擔心進入朝鮮是否安全。

這次要走入朝鮮這個封閉國度,對於年紀小小的麥文鋒來說,最擔心的還是自己的表現,生怕未能達到最初訂下要破半馬青年組紀錄的目標,或是成績不夠好,辜負了大家的期待。這次朝鮮馬拉松之旅,是他追夢的里程碑,旅程也讓他看到了朝鮮在媒體鏡頭以外的面向,衝撃了他對這共產國家的想像。

七萬名觀眾座無虛席的場面,令麥文鋒覺得很震撼也興奮,像是奧運選手的待遇。(受訪者提供)

馬拉松開幕禮,金日成競技場七萬個座位座無虛席,觀眾都在揮動手上的金黃色雪糕紙筒,以激昂的呼聲迎着跑手,那像是奧運選手進場的待遇。難以區分席上的人是在演一場戲,還是真心地歡迎,而文鋒期待的,是終有一天真的能以奧運選手的身份踏進賽道。

每次提起跑步,文鋒言談間總流露着自信和決心,彷彿所有困難都能克服。最終他以1小時13分49秒的時間衝線,雖然破不到香港青年組紀錄,但奪得海外男子組第一的寶座,他已十分感恩了。

第一次在海外參賽,對賽道不太熟悉,在折返點多跑了約200米,後來才發現本來在後的跑手沒有繞過大彎,被當地精英反超前了100米,又激發起他加速再追。邊跑邊迎着兩旁的人群,他感覺到途人都只在為當地選手打氣,但相信有人看着自己跑,他更想證明自己的實力。「跑到凱旋門的時候,好像有一種跑奧運的感覺,看到就知道終點快到了,有種凱旋而歸的感覺,經過時印象特別深刻,很有意思。」

17歲的麥文鋒短期目標是打破香港半馬青年組紀錄,長遠冀能取得奧運入場券。(受訪者提供)

當初踏上跑道,可謂無心插柳,但今日取得佳績,卻是刻苦而來。原來,在初中的一次陸運會賽事中,沒經過任何跑步訓練的他取得了前三名的成績,激起他對跑步的興趣。他說,「我不太擅長其他運動,也沒有別的天分,難得找到自己有滿足感的運動,就試着落街跑。」

跑步中找到人生方向

文鋒本來對跑會沒什麼概念,但偶然看到有一群飛達田徑會的人在訓練,他們很用心,也很團結。機緣巧合之下,他就加入了該跑會,並開始接受有系統的訓練,包括短跑和中長跑,並在訓練中慢慢喜歡上跑步。

練長跑有時候是孤獨的,但意志卻可以變得更強大。(鄭子峰攝)

當時,他大概14歲,同齡學生主要跑的長跑距離是800米或1,500米,飛達訓練的基本卻是10公里賽事,需比其他人多幾倍耐力,跑會中跟他接受同樣訓練的多是30、40歲的叔叔。文鋒就這樣打下了很好的耐力底子:「雖然爆發力不強,速度不是很快,耐力卻是明顯優勢,所以就專攻半馬(約21公里)。」

練長跑聽起來是孤獨、苦悶的,但意志卻可以變得愈來愈強。他說,「一般人可能會覺得跑步很辛苦,但勝出之後,會有成功感,感到自己比別人優勝。」他說自己的體型較瘦,也適合跑步。

起初練跑,一星期約兩至三課,一有時間,他就會另加一課慢跑,每課加上熱身,約兩小時。(鄭子峰攝)

最初,文鋒一星期練習三至四天,每天一課,堅持了約一年,包括中距離中速跑(tempo run) 、間歇跑(interval,衝圈較為快的練習)和周日的長課。如果有時間,他就會另加一課慢跑,每課加上熱身,約兩小時。他笑言慶幸自己住在沙田,可以在城門河旁邊練跑,這也是一段好跑的路。「不知是否正因如此,沙田區在學界長跑特別厲害。」

長跑的訓練時間不短,而且需要持久投入,在學業成績競爭風氣強盛的香港,不會覺得影響學業嗎?文鋒說:「跑步令我目標更明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原來,他本來念一所band 3中學,校風不太好,一直想轉到一間較好的中學。但光憑讀書成績是不夠的,他希望在跑步上努力,可以憑兩方面的成績幫助自己轉校。

他笑言慶幸自己住在沙田,可以在城門河旁邊練跑,這也是一段好跑的路。(鄭子峰攝)

高原訓練助上一層樓

隨着認識加深,單單在跑會練習已不能滿足他,要想方設法令自己進步。文鋒於是跟跑會到雲南接受高原訓練,到玉溪市的體育學校受訓,在海拔1,700米的高原見識到國家隊高手的訓練模式。「那是國家培訓人才的地方,他們主要是16至17歲,和我差不多,有約100人,成績好的可以成雲南省隊代表。」

「那裏的訓練方法和香港的很不一樣,我當時吸收了很多,可以應用在練習上。」他說,當地的訓練安排很配合學生運動員的需要,每人主攻一個專項,早上練習完再上學,下午也練一課,比較強迫性。不像香港,不想去就不去,很靠個人自覺。「他們身上有自律的特質,很少會說辛苦,也許已習慣了。」

在雲南的訓練中,習慣了稀薄的空氣後,回港跑步的速度更快。(受訪者提供)

在海拔1,700米的地方,空氣較稀薄,可能會有高山反應,難以呼吸,文鋒亦明顯感到跑步特別吃力,也有缺氧的感覺,經歷很深刻:「但當你適應了那裏的氣壓和稀薄的空氣,回到香港,就自然地會變強很多,速度也更快。」文鋒透露,在香港,通常是一個星期三至四課,但雲南那邊的訓練卻是密集式的,容易令人進步。「長跑主要靠練得多,休息足夠,加上飲食配合,很難出不到好成績。他們的風氣真的從小受訓,有強迫性模式化的訓練。」

在那邊體會過後,他回港開始更密集地練習。「即使下雨我也會跑,用這個模式後進步很快,長跑的底子已穩定,所以一年多兩年來到現在,也是一天跑兩課,一星期有一至兩天跑一課強度低一點的慢跑。」跑了一年就取得沙田及西貢區的長跑第二名。中三完結後,順利轉到現時的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學校對跑步,乃至田徑運動很支持。所以,兩三年間,我去了四次雲南,訓練從兩個星期至兩個月也有,都是在暑假抽時間去。」

在2月香港的渣打馬拉松賽事前,他因為自己的好勝心連續跑了兩場高強度的比賽,後來身體負荷不了大病兩周,打亂了訓練計劃,很快又要迎來學界D1和平壤賽事,他都一一撐過去。(鄭子峰攝)

他現時的學業成績算是中等,因為練跑的確花很多時間。「別人可能會說,把時間分配得好就是了,但練完跑真的會很疲累,一日保持住兩課,很難再抽時間出來溫習。太疲累時溫習也很難入腦,惟有上課時用心聽書。學校現時功課不算多,也注重其他方面的發展,不只是讀書,壓力不太大,也很自由。」他說,「感覺像每天跑步、上學、跑步,然後就是休息,這樣的生活已循環了兩年左右,才換來今天的成績,但有些事情是要犧牲的。」終於,這犧牲換來了國際賽佳績。

結束馬拉松後,在之後的數天中,他也終於可以放下心頭大石好好投入平壤的旅程,年紀小小的他,在封閉國度的幾天有何深刻體會?請繼續閱讀:【平壤馬拉松】朝鮮行衝擊思想 麥文鋒:港長跑欠密集訓練很落後

上文節錄自第159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23日)《17歲小將平壤馬拉松揚威 麥文鋒:跟電車競賽 跑出新天地》。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第一屆武博】眼界.決定境界!5月3至5日在九展舉行的第一屆香港武術及搏擊運動博覽(武博),活動包括解構武術電影的光影武林隧道、有趣好玩的武館街遊戲,以及超過100個體驗班,讓市民、初學者或武術專家,透過這個多元化體驗型博覽會,從武博擴闊眼界、提升境界!按此立即購票按此瀏覽武博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