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成效不彰 量質未達標 拖經濟發展後腿
人才決定社會發展的現在,也影響着未來。英國科學家瓦特改良蒸汽機,掀起一場工業革命;喬布斯開發iPhone,令全球手機市場重新洗牌;馬雲創立阿里巴巴,顛覆中國傳統零售模式。現時全球人才爭奪戰正打得如火如荼,香港近年亦致力吸納海外人才,除了於去年4月成立「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外,又先後公布「香港人才清單」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但事實上本港回歸以降早已求才若渴,為何時至今天,仍現人才荒?香港的經濟及社會面貌又如何窒礙海外人才前來?香港要怎樣才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香港,工作是有出路,只是生活沒有。」24歲的Jamie無奈地說。2016年從香港大學畢業後,她先在全球調查研究、諮詢及培訓機構工作一年多,再輾轉到初創飲食平台擔任業務發展經理,每天應付數之不盡的會議外,也需在非辦公時間隨時回覆客戶及合作夥伴的查詢。
這幾年,Jamie每天都抱着離港生活的念頭,希望到西班牙進修,如果找到工作便定居下來。在她眼中,西班牙氣候宜人,空氣清新,而且物價低廉,更重要是工作較為輕鬆,不論環境還是工時都較香港優勝,有些公司的午休時間更長達兩至三小時:「那裏工作步伐較為悠閒,當地人工作是為了享受生活,但香港人工作只是為了生存。」她相信,如果在西班牙過得不如意,也可以到其他歐盟國家生活,享受生活應有的面貌。
Jamie很有語言天分,精通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等語言,對香港這國際都市而言,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工作機會與待遇不薄。儘管如此,她仍決心在2020年前離開:「雖然當地(西班牙)面對嚴峻經濟問題,外地人可能被壓榨,但總比香港的政治問題好,現在政治前途那麼不明朗,日後可能會成為中國平平無奇的城市,那時也不知怎辦。」她認為,當對未來感到無能為力,離開或是最好的選擇。
無處容身的專業?
城裏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走進來嗎?
26歲的楊瑞在海南省長大,2015年在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系畢業後,他到香港城市大學攻讀傳播與新媒體碩士,學成便回到北京一所互聯網公司擔任產品經理,負責設計應用程式產品。
回想本科畢業時,楊瑞說那時希望擁有碩士學歷,同時想體驗不一樣的教育體制,所以便來到香港,而這裏也沒有令他失望:「我覺得挺不錯,課堂與老師都很好,而且與內地的教育氣氛及文化也不一樣,所以便當開開眼界。」他還說,雖然香港的生活費比較高,但不算離譜;在日常生活裏他也努力學習廣東話,雖然還不能與本地人流暢交流,但已克服不少隔閡。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留港發展呢?他坦白說,快要畢業時略略了解香港的就業行情,「我想朝着互聯網方向發展,但當時香港這方面的產業比較薄弱,所以也沒有多想就直接回去(北京)了!」他解釋,就讀金融或保險相關課程的朋友,較能應對香港的產業,所以畢業後順理成章留下,但自己的互聯網傳播專業,內地反而有較多發展機會。
楊瑞工作了快三個年頭,作為南方人,他不打算在北京定居,期望將來到廣州、深圳,甚至回海南省工作。如果香港互聯網產業有好的發展,也不排除再來香港就業,但基於中港發展差異,他認為機會不大,「內地的互聯網發展可能會更繁榮一點,而香港(傳統商業模式)早已做得很好,便可能不需要互聯網了。」
他形容,這正源於兩地發展差異,「就如八達通,一卡通行已成為香港成熟的商業模式,但內地卻沒有這回事,正因如此內地便給了微信、支付寶機會,大家也要做二維碼,但香港已有八達通,感覺其他方面也沒有必要變好了吧!」
無處安放的熱愛?
在北京的另一邊,Regina也有相似經驗。她在遼寧大學導演系畢業後,到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全球傳播碩士,2015年畢業留港工作兩年後離開。她說,當年在香港一所電訊公司做銷售工作,跟她的專業沒半點關係,「讀書時我很想留下來,卻很難找到相關工作,企業不太願意給內地生太多機會,尤其是一些細公司,他們會比較喜歡懂粵語的員工,但我們很多人都不會講。所以當有公司願意聘用便立即答應,沒有說喜歡不喜歡。」她還記得,當年選擇來香港讀書是因為課程性價比高,只是香港迫人的生活環境及氛圍,令她最終離開。
「我不太喜歡香港,住的地方太小,當時住港島區,那邊的人對內地人不友善,每天也過得不開心。吃飯時服務員的態度也特別差,所以覺得要回去。」她意興闌珊地說,自己只會聽卻不會說粵語,生活不方便,有時候也分不清本地人是真的不會普通話還是裝不懂,總是不瞅不睬。她又指,當時與朋友合租的單位,月租19,000元,僅得兩個狹窄房間,下雨便嚴重漏水,但房東也不理會。Regina說:「那時候賺錢不多,大部分放到租金裏,壓力很大。我與朋友覺得住房環境還可以接受、賺錢少也不要緊,但總覺得生活得較壓抑,周六、周日沒有辦法出去玩,看電影也很貴。」
高昂生活成本及壓抑感驅使Regina離開香港,她現在於北京的媒體策劃公司工作,直言生活質素變好了:「我對目前的工作很滿意,住房、收入(按當地物價水平計)也比香港好很多,生活得比較舒服。要數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內地很多人的想法還是比較單一和講求集體,香港會比較尊重個人生活。」近年來,她認識的許多港漂已回內地,大部分會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發展,不少是為了家庭及過上更好的生活。
「那如果給你津貼補助,在香港更好地生活,你願意留下來嗎?」記者好奇地問。「可能會吸引剛畢業的我停留一段時間。但補貼得再多但生活不快樂,我也不會長期留下來,這很視乎本地人的友善程度。如果大家也只活得像外地人,沒有歸屬感,這樣也很難留下來的,體驗兩、三年當吸取經驗,然後離開。」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香港身份證?那個根本沒有什麼吸引力吧!」
三個事業發展、對將來想像不相同的人,都在香港留下年輕的逗點,但卻不想在這裏走到終點。香港曾是令人趨之若鶩的淘金之地,為何如今卻讓這些年輕人避之則吉?
請繼續閱讀:【人才政策】港府自視甚高 「以為只要開門 別人便排着隊進來」
上文節錄自第159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23日)《 量質俱未達標 拖經濟發展後腿 人才政策成效不彰》。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第一屆武博】眼界.決定境界!5月3至5日在九展舉行的第一屆香港武術及搏擊運動博覽(武博),活動包括解構武術電影的光影武林隧道、有趣好玩的武館街遊戲,以及超過100個體驗班,讓市民、初學者或武術專家,透過這個多元化體驗型博覽會,從武博擴闊眼界、提升境界!按此立即購票或按此瀏覽武博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