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四】SEN學生學生靠App 融合科技成效視乎支援政策
位於將軍澳的協康會裕明特殊幼兒中心是為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童提供密集訓練的教育中心。自2014年獲得資助後,協康會把SCERTS(知情解意)教學模式引入轄下十間特殊幼兒中心,裕明特殊幼兒中心是其中之一,也設計了App輔助教學。此乃《人工智能助治自閉症》專題報道之四
課程活用SCERTS教學模式,提供社交溝通、情緒調控及人際網絡支援。此教學模式重視施教者,因此師生比例為一比六。當日課堂包括主題課,自理能力以及寫前訓練,三種同時進行,學生可在座位表上自行選擇課堂,可離座吃點東西,或在情緒角稍歇平靜。每節課堂後設有20分鐘休息時間,導師會給予零食獎賞,小朋友都期待獎勵。導師在小朋友的情緒到達臨界點前,已要用技巧調節其情緒。
中心的課程按學童的能力和學習需要分組,需社交調節情緒的課室,顏色分外鮮艷,各種圖卡及提示通通貼在牆上。情緒圖卡讓學生隨時撕下來表達情緒,「嬲」字圖卡是最多小朋友使用的。
課程針對自閉症孩子的特質而設定教學方法,其中TEACCH結構性教學法會營造有規律的環境,提供多元化的視覺提示工具,並按不同程度劃分。比方「上廁所」的提示工具,低程度會使用馬桶玩具,中等程度會用圖卡,高程度會用文字。
技術作輔助 家校結合應用程式
協康會高級幼兒導師潘桂好指出,課堂常常運用SCERTS設計的流動應用程式(App)「知情解意」教學,例如讓小朋友表達情緒的溫度計、學習等候的輪候表,而且可以選擇需要的獎勵。應用程式的遊戲有動態及靜態,孩子有時會玩重複性強的「篤波波」遊戲紓壓或聽音樂紓緩情緒。
自2013年起,協康會研發了七個適用於iPad的流動應用程式。「知情解意」可讓家長通用,了解孩子學習進度,孩子也可在課堂用一致的方式表達情緒,還有針對練習寫字、鍛煉空間感的「寫前遊樂園」、推動社區探索的「社區樂悠悠」等。協康會行政總裁歐陽偉康表示,「知情解意」App用途廣泛,物理治療師在孩子使用跑步機訓練時,可輔助使用,肌張無力的小孩在躺下來時,也可以用App練習。
據協康會提供的數據,該會服務的弱能兒童類別,不論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特殊幼兒中心或到校支援,總共逾半數為自閉症患者。社署數據指出,截至去年11月30日,有8,000名輪候者,單單特殊幼兒中心就有近2,000人輪候。
歐陽偉康指出,目前只有中、小學增設SENCO(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一職,他提倡幼稚園設立專人跟進SEN學童,加強教師應對不同學習障礙學童的培訓。「在大班教SCERTS,自閉症小朋友都適用,可以給他們一個活動角落,或在桌上安設視覺提示。」
缺乏SEN支援 六歲成政策分水嶺
六歲是支援SEN學童的分水嶺,此前由社署提供訓練支援,之後則交由教育局跟進。在目前的融合教育框架中,2018年《施政報告》指出,由下個學年起,教育局每年額外撥款約八億元,提高第三層支援津貼額、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的職級,同時在公營學校開設校本言語治療師。
教育局現時按差異程度將「學習支援津貼」分為「三層支援模式」,按每間學校所收的SEN學童數量,以校本形式發放金額。然而,去年的審計署報告發現,局方沒有明確準則劃分層級,不僅由學校判斷SEN學生的層級,而且有一半中小學未有善用津貼,33%錄得一成盈餘,有時校方亦拒絕向家長及社工透露學生所屬的層級。部分學校只是辦輔導班、補底班,未有按學生個別需要提供具針對性的服務。
台灣及美國早訂明「個人學習計劃」(Individual Education Plan,簡稱IEP)為SEN學生的法定權益,香港則採用全校參與模式,第三層支援雖可訂定IEP,但由校方決定。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曾經批評,學校的「學習支援津貼」層級撥款不應設置上限,歐陽偉康亦無奈表示:「最終仍視乎學校決定。」
上文節錄於第147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月21日)《機械人陪小朋友社交 人工智能助治自閉症》。
相關文章:【自閉症.一】中國千萬患者 靠人工智能篩查【自閉症.二】機械人教小朋友社交 治療以人為本【自閉症.三】照料高敏感孩子 家長摸索最佳干預方式【自閉症.五】課堂記錄行為數據 自閉症學校冀助孩子過獨立生活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