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豪專欄】提升工作滿意程度 唯有靠辦公室BFF?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知道「BFF」是什麼嗎?如果閣下的子女讀中學,你會知道,BFF是「Best Friends Forever」。中學生探索友誼的含義,在學校環境容易發展出緊密的關係。三個英文字之中,兩個有問題,「Forever」過分樂觀,「Best」不夠準確,但都不重要,BFF代表好朋友。

辦公室可以是冰冷兼嚇人的地方,特別是對於年輕同事,每朝早是否帶着輕鬆心情上班,分別很可能是有沒有辦公室BFF。食lunch可以是一種折磨,不想被同事知道自己「孤伶伶」一個人食,強迫自己跟不喜歡的人一起食更加痛苦。學者做過不同的研究,結果相同,辦公室有BFF,打工族對工作的滿意程度和自信程度較高。

從辦公室BFF的角度,很明顯地看到代溝。中年人較注重界線,刻意分開工作和生活,保持professional形象。能夠在辦公室建立友誼,當然是好事,但沒有也無妨,照樣全力以赴。中年人的身體語言像在尖叫︰同事不需要是朋友。年輕一代卻不一樣,工作和生活之間無甚界線,不少年輕人視BFF為是否繼續做下去的條件。在年輕人眼中,工作和生活之間根本不應有界線。數據和證據在眼前,企管人只得一條路,視辦公室BFF為好事,並且主動在辦公室內營造和建立友誼的氣氛。

午飯時間可以說是打工族最期待的時刻,沒有朋友的除外。(iStock)

氣氛也可以造出來?對,絕對可以人造。答案是製造同事在公司以外的接觸機會。人事部主管不用絞盡腦汁,這一招萬試萬靈,一百年前適用,一百年後也行得通,是安排公司以外的活動,例如off-site開會、大食會、周末行山和踏單車。遠離公司的環境,解開平日的架構束縛,同事之間產生微妙的感覺。忽然間,我們看到同事的另一面,原來我們每日戴着面具,面具後面是另一個人。

最經典是off-site開會,我的經驗甚豐富,試過去內地和澳門,亞洲其他城市也去過,budget不夠時,去黃金海岸(香港的),最重要是開會後的活動夠精彩。燒烤這簡單的活動,可以看到人的耐性,甚至領導能力,我見過同事討論燒雞中翼的方法,拗到面紅耳赤。會計部的Peter平日木木獨獨,但在卡拉OK房唱到除衫。認識另一個人需要在不同環境中接觸,離開平日的模式,釋放出巨大吸引力——噢,原來你是這樣一個人。

安排公司以外的活動能解開平日的架構束縛。(iStock)

製造辦公室氣氛,我認為最關鍵的人,是最高領導。有些CEO認為辦公室氣氛是多餘的,做事以目標行先,以最專業方法處理,實事實做。有些CEO視辦公室氣氛為一種競爭優勢,例如辦公室BFF現象反映員工的凝聚力,有助提升創意和生產力。打硬仗的時候,雙方實力相差不遠,分別很可能就是不容易觀察到的些微優勢。CEO由上至下領導公司的文化,責無旁貸,其他人根本不能取代。CEO彷彿高高在上,不過日久見人心,這個人是否真心,同事始終看得穿。辦公室內製造氣氛,是一時興起,或人有我有,或真心相信,很快便知道。CEO認為辦公室BFF現象是多餘,相信受薪的人有責任交出功課,沒問題,千萬不要造作,因為虛偽是死罪。

辦公室BFF現象跟CEO有關,另一個原因,是辦公室友情的一塊重要基石,是認同感。認同感不深奧,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為什麼做現在做的東西?戰役中,軍人作戰的奮勇程度,跟認同感有很大關係。換句話說,軍人認同自己在打的這場仗嗎?越戰中,美軍和北越軍人都弄不清政客口中的東南亞局勢,對於19歲的年輕人,太深奧,但北越軍人知道最起碼的一點:這裏是我們的家園,戰敗的話,家散人亡。相反,關於越戰的意義,直至今日,美國人也不能達致共識。夜闌人靜,美軍不禁要問,我們為什麼在這裏?

辦公室BFF現象反映員工的凝聚力,有助提升創意和生產力。(iStock)

認同感需要由上至下,CEO以身作則,清楚傳達意義。下屬弄不清工作的意義,上司需要負責。如果所有人只知道「受人錢財,替人消災」,全無認同感,做出來的結果,好極有限。

同事連續幾日做到三更半夜,上司無興趣知道,這幾個人的認同感只有來自互相尊重和互相欣賞。離開辦公室,你眼望我眼,去消夜吧!BFF是在這些時刻建立的,不過,大家的話題是,外面有什麼好路數。

上文刊載於第144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24日)《辦公室「BFF」》,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蔡東豪《企管人文》專欄文章:【蔡東豪專欄】公司如家庭 減人工裁員時還是一家人嗎?​【蔡東豪專欄】打工族要對抗內疚 調整心態好重要【蔡東豪專欄】當同事說屋企有事 上司可以這樣應對……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