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黃背心運動】馬克龍被斥離地 示威愈演愈烈民怨如何解決?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上周六(12月8日),由「黃背心軍」引發的全國堵路、示威風潮,連續第四個周末爆發。原來自發的「反燃油稅」運動已擴散成全民抗爭。法國總工會(CGT)、法國工人力量總工會(FO)都呼籲運輸工人無限期罷工,法國農民總會(FNSEA)也動員上街,而學生組織、救護車人員也集體加入,可見一場革命已然展開。一個名為「巴黎黃背心」的示威組織聲明:「政府讓步,決定不再加稅,現在我們更要爭取更多!」網絡上更有不少要求馬克龍下台的呼聲。有消息稱馬克龍本周將發表全國講話以解民怨,但民望跌至23%的他深陷「捱打」困局,似乎束手無策。

困局在於「黃背心運動」幾乎全是透過社交媒體、由人民自發的運動,最初沒有得到任何工會支持,到現在工會也只是以和應形式參與,而非領導。其他後來加入的示威群體如中學生等,更高調聲明並非「黃背心」一員,只是與之並行、有類似訴求而已。

自發運動散亂 難尋出路

示威欠缺領導者,使得政府即使願意緩和局面,也不知從何入手。雖然菲利普一直有計劃與示威者代表見面,但有關代表若非被其他示威民眾叫陣退場,就是被迫承認不能代表示威群眾。如今民間各派加入,更使示威訴求愈加紛亂──農民要求停止針對農業的法令、貨車工人要求取消超時補貼封頂的法規、學生反對高中公開考試改制等──政府面對諸多不同的訴求,連番讓步亦無補於事。

民間各派加入,使「黃背心運動」訴求愈加紛亂。(美聯社)

示威者訴求矛盾,更讓政府無法完全滿足。「黃背心軍」的一大核心不滿,是難以負擔生活基本需求。不少示威者表示,每個月都要擔心月底會否捱餓。有見及此,政府宣布暫緩增加食品價格的「止蝕額」(法國食品法律禁止分銷商以低於「止蝕額」的價錢出售食品),以免加重低下階層的負擔。然而,此舉卻引來農業界強烈反對,因為增加「止蝕額」變相使農產品價格上升,對農民有利。法國農民總會便指摘政府將人們購買力不足的矛頭指向農民,並揚言本周將再度動員上街。「基層捱餓」與「農民收入」之間的矛盾,似乎無解。

沒有領導的示威缺乏有效管理,經常會被一小撮激進暴力份子騎劫。雖然出現在巴黎的過千名暴亂者,與十萬計散落各處的和平堵路民眾毫不相干,卻儼然成了整個運動的象徵。在一般情況下,暴力的出現會使示威愈加失去民心,最終以衰敗告終。然而,今日馬克龍政府離心離德,據法國媒體RTL及M6委託「哈里斯民意調查」(Harris Interactive)於12月2日所做的民調,即使有超過八成法國人不同意訴諸暴力,支持「黃背心運動」的民眾依然超過七成(上周六示威前的最新數字降至稍低於七成),大部分人即使不相信暴力是由警方挑起的陰謀論,也認為此次示威是「官逼民反」,有暴力出現也不為過。

即使有超過八成法國人不同意訴諸暴力,但支持「黃背心運動」的民眾依然超過七成。(美聯社)

示威開初,馬克龍也許認為暴力出現會使示威運動瓦解,因而堅持不讓步。如今革命風潮已成,想力挽狂瀾,也因示威沒有領導和統一訴求而難以入手。

「馬克龍革命」的諷刺

最為諷刺的是,馬克龍在去年之所以能異軍突起,席捲法國政壇,正是靠其「革命」主張,其競選自傳兼願景一書更以《革命》為名。如今這種群眾革命精神卻令他陷入下台危機。馬克龍上台之初,就批評法國的傳統政黨都走上歪路,「要程序,不要結果;要法規,不要進取;要繼承前人財富的社會,而不要一個公平的社會」。不過,自命「非左非右」、行中間路線的他,一上台便大幅削減對財富擁有者的徵稅,因而被掛上「富人總統」的稱號,更被其草根支持者視為叛徒。

馬克龍正是靠「革命」主張在去年法國總統選舉中突圍而出。(視覺中國)

法國財政的確需要根本性改革:政府支出長期佔全國經濟的一半以上,稅收也佔經濟總值近四成半。可是,一心推行改革、更以不顧民情做「正確」的事而自傲的馬克龍,為何會有今日的苦果?

馬克龍曾任職投資銀行,奉「新自由主義」的經濟路向為上,以為減省程序、稅負和法規,就能推動法國經濟發展,卻忽視了他口中的「公平社會」。據法國公共政策機構(IPP)估算,2018至2019年度的稅務改革,最大得益者是中產家庭,而收入最低的20%家庭,大部分收入卻會因稅改下跌。

法國有八成人需駕車上班,其中三成人每程都超過30公里。(美聯社)

法國有八成人需駕車上班,其中三成人每程都超過30公里,以減排為由加徵的「燃油稅」,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有法國示威民眾表示,當他知道有「黃背心」示威要在巴黎舉行,便花光最後的一分一毫為汽車加滿柴油,開到巴黎向馬克龍政府絕望抗議,可見人民對當下社會分配不公的深切痛恨。

乘民眾革命冀望上台的馬克龍,卻更像自以為是的「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化身,上任不久就召集國會兩院議員,在極具帝王象徵的凡爾賽宮發表長達90分鐘的演講,惹來「法老王馬克龍」的批評。他對平民百姓的態度更是高高在上:曾經有一名年輕人因直呼其名,沒有尊稱他為「總統先生」,被他在巴黎街頭眾目睽睽之下教訓一頓。前內政部長、資深左翼人物科隆(Gérard Collomb)也對馬克龍的高傲忍無可忍,在兩個月前憤然離職。科隆當時直斥馬克龍「離地」,不只不理解平民百姓的世界,更連一眾官員的話也不願聽取,指長此下去,馬克龍將會孤立無援。今日革命之火接連燃燒近四周,科隆的預言雖不中,亦不遠矣。

馬克龍對市民的態度被批評是自以為是的路易十四。(美聯社)

治亂之間 民眾厭政成風

巴黎的街頭暴亂者,無論是乘亂惹事,還是堅信暴力革命,法國政府也應該迎頭痛擊。壓止暴亂如今只屬一時之計,長遠之策還是要以改革路線大轉向去平息民憤。然而,今日民眾訴求矛盾,只有滿腔革命熱血,馬克龍即使自毀「不向街頭屈服」的底線,「自降身價」與過去的法國總統看齊,在「燃油稅增加」問題上,更於一周之內從「硬推」到「暫緩半年」,再讓步至「明年再不實行」,連其標誌性的廢除「財富稅」政策也擺在枱上,依然無法平息民眾怒火。如今,馬克龍的執政只繫於其國會支持之上,可說是命懸一線,他除了望天打卦,期望寒冬能暫時制止街頭抗爭之外,似乎別無他法。

不過,法國的一眾反對黨派在此次民眾運動中也佔不了多少甜頭。傳統的共和黨(LR)和社會黨(PS)雖然多有批評馬克龍,但民望依然低落。由極左翼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領導的「法國不屈」(La France insoumise)在民調中雖然是最得民心的反對黨,但在示威爆發後,其支持度亦有輕微下跌,恐怕是與梅朗雄本人說會參加「黃背心運動」,卻被斥別有政治企圖有關。

馬林勒龐多次出言支持運動,卻因沒有親身參與運動而避過爭取政治資本的質疑。(路透社)

唯一在今次示威中民望上漲的,反倒是極右翼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領導的國民集會(Rassemblement national)。馬林勒龐本人多次出言支持運動,又主張解散國會,不過卻因沒有親身參與運動而避過爭取政治資本的質疑。由此可見,示威者反對任何政治領導,與2017年總統大選棄權票創歷史新高的「厭惡政客」現象一脈相承。

馬克龍急行「新自由主義」改革,忽略社會公平,讓原本把最後的政治寄望放在他身上的民眾更感絕望,釀成是次革命風潮。馬克龍中間路線的失敗,也許會讓法國完全走上民粹路線,使下一次選舉成為極左與極右之爭;法國更有可能在民眾厭政的情緒下,走上不斷反抗任何執政者的不歸路。這一個革命的國度,難保不會生於革命,敗於革命。

上文節錄自第141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10日)《 被斥不知民間疾苦 馬克龍束手無策》。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