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內戰將終止 三大勢力主導敘利亞和平路線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由庫爾德人為主體的敘利亞民主力量(SDF)代表團上周抵達大馬士革,與巴沙爾政府商討敘利亞北部地區政治安排。這也是敘利亞內戰爆發七年來,庫爾德勢力首次與中央政府談判。與此同時,俄羅斯、土耳其及伊朗三國代表團亦在索契會面,推動巴沙爾政府及反對派達成政治協議。事實上,自政府軍年初在東古塔發起軍事行動後,敘利亞已有數月未有爆發大規模衝突;伴隨逐漸明朗的局勢,敘利亞各方達致和平協議似乎指日可待。

政府軍、自由軍、巴沙爾、反對派、努斯拉陣線、ISIS,敘利亞土地上龍蛇混雜;俄國勢力、美國勢力、土耳其勢力、沙特勢力、伊朗勢力……深陷內戰泥潭的敘利亞曾經「七國咁亂」,但凡能叫出名來的區域國家都在此處插旗,尋覓代理人。

七年之後,無論是惡貫滿盈的ISIS,或是當年阿拉伯之春中呼風喚雨的反對派,都已成昨日黃花。活躍在這片土地上的政治勢力,只剩下大馬士革的巴沙爾政府、控制東北部地區的庫爾德勢力,以及由土耳其牢牢把握的「敘利亞反對派」。

一大兩小格局初成

三方勢力並非三足鼎立,反而呈現「一大兩小」的格局。巴沙爾政府控制的領地,佔敘國領土總量的80%(見地圖),居住着全國九成以上人口。政府軍及親政府力量一年前已控制了阿勒頗、霍姆斯在內的所有大城市,更攻克大部分油氣資源所在地,令反對派失去金錢支持。

敘利亞東北部的黃色區域由SDF控制。這一組織名義上由當地不同武裝團體組合而成,宣稱代表阿拉伯、庫爾德、突厥等不同族群的利益,更委任阿拉伯裔的達拉(Riad Darar)為主席之一。然而,SDF的主體依然是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YPG),這支隊伍曾為擊垮ISIS勢力立下汗馬功勞,更是第一支解放ISIS大本營都拉卡的武裝力量。

至於西北部的情況,則稍顯複雜。地圖上的青綠色區域都由反對派武裝控制,不過,「反對派」是個極為模糊的概念。數年前,反對派尚歸於敘利亞全國聯盟(SNC)的領導之下。只是,在去年開始,隨着反對派最大據點阿勒頗落入政府軍手中,SNC便再也無力領導旗下武裝勢力。數月前,反對派在大馬士革附近最後一個據點:東古塔被政府軍拔除後,政府軍同反對派對峙的二元格局已不復存在。

根據敘利亞官方媒體阿拉伯通訊社報道,過去一周時間,在四個師團的猛烈攻勢下,政府軍開展的「玄武岩行動」獲得重大進展。除了從沙特支持的敘利亞「南方陣線」手中奪下其控制的唯一大城市、內戰中首個被反對派控制的城市德拉,更控制了幾乎全部敘以邊境,及敘利亞─約旦邊境。盤據在伊德利卜附近的伊斯蘭主義軍事團體成為政府軍下一階段的打擊重點。

對反對派而言,唯一尚屬穩定的,只剩下土敘邊境的一片狹長區域,這裏原本是庫爾德人的領地。今年1月,土耳其以SDF同境內庫爾德工人武裝勾結為名,發起「橄欖枝行動」,派出地面部隊驅趕此處的庫爾德武裝。與此同時,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自由軍」也不再與巴沙爾政府針鋒相對,轉而進入阿芙林地區配合土耳其行動。換而言之,這支「反對派」的性質已由「反抗大馬士革政府」,轉向「配合土耳其行動」。

敘利亞庫爾德人抗議土耳其在阿芙林地區展開軍事行動 (視覺中國)

反對派勢力的實力變化,亦體現在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兩大國際機制上。聯合國召集的日內瓦會談,自2014年起為敘國政府和反對派提供難得的溝通平台。不過,由於政府軍在戰場上佔盡上風,去年11月召開第八輪會議並未達成任何共識。隨着反對派勢力土崩瓦解,日內瓦會談更失去存在價值,再也沒有重啟。

相反,土耳其參與的阿斯塔納機制,即由土耳其、俄羅斯、伊朗三國共同牽頭的政治解決機制,則因敘利亞境內土耳其勢力的加強,顯得更具代表性。

政治力量三角關係明朗

事實上,上周在大馬士革及索契舉行的兩場政治會議,已涵蓋敘利亞大部分成型的政治力量:主導局面的巴沙爾政府,以及尚存實力的土耳其和庫爾德勢力。

除了在戰場上取得巨大優勢,巴沙爾政府亦得益於SDF與土耳其間的矛盾。無論是在SDF或是土耳其政府眼中,對手帶來的威脅都遠大過大馬士革政府。本已坐擁強大勢力的巴沙爾政府分別同SDF及土耳其接觸,食盡兩家茶禮。處於弱勢的兩方卻陷入鷸蚌相爭的窘境。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於2015年訪問莫斯科,與普京會面,是為敘利亞戰亂在2011年爆發後的首次外訪,可見兩國關係之重。(視覺中國)

阿斯塔納機制的三國中,俄羅斯及伊朗都是巴沙爾政府的傳統盟友,自內戰爆發起便堅定站在政府軍一邊。除了伊朗革命衛隊以「志願者」名義派出大量精銳部隊進入敘國,俄羅斯空軍的介入更在三年前打破戰場僵局,令政府軍勢如破竹。反觀土耳其政府早在2012年便承認反對派聯盟為敘利亞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四年後卻加入三國機制。箇中緣由除了與西方關係轉差,也在於「家門口」的庫爾德問題分量,早已壓過了鄰國的家務事。

2016年,土耳其軍隊以反恐為名,發動「幼法拉底河之盾」行動,名義上打擊ISIS,卻處處追擊庫爾德人武裝,落下「ISIS幫兇」惡名。今年2月,埃爾多安又親自挑起「橄欖枝行動」,打擊原本在阿芙林地區的SDF武裝。比起惡貫滿盈的ISIS、備受責難的巴沙爾政府,以及神魔難分的反對派,力抗ISIS勢力、吸納全球志願者,更以英勇女兵形象示人的SDF可謂國際社會眼中的「乖孩子」。土耳其對其動手,不利自身形象。究竟有怎樣的深仇大恨,才能讓安卡拉「連面子都不要」?

本年4月,伊朗總統魯哈尼、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及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土耳其安卡拉舉行首腦會議,討論敘利亞問題。(視覺中國)

自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奉行民族沙文主義後,作為非主體民族的庫爾德人便備受打壓,廣為人知的「庫爾德工人黨」便在如此背景中興起,試圖以不對稱的恐怖襲擊對抗政府。SDF的主體,敘國境內的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YPG)前身更曾是敘國境內的工人黨分支。當他們的控制區同工人黨活動區連成一片,人員、資金、軍火便得以走私入境,自然引發土耳其警惕。

早前的「橄欖枝行動」已證明,土耳其及其轄下「反對派武裝」軍力遠在庫爾德人之上。儘管遇到些許麻煩,但土軍仍在兩個月內掃清西北部的庫爾德控制區,破壞SDF同工人黨武裝間的交通網絡,更將SDF趕到東北部的荒漠中。若不是埃爾多安忌憚巴沙爾政府,順勢剿滅SDF絕非不可能。如此危急情況下,與大馬士革政府達成協議以求維持自身安全,便成為SDF唯一的出路。

SDF的軍隊訓練 (視覺中國)

在上周進行的SDF與大馬士革政府的對話中,雙方已對戰後政治格局達成基本共識:SDF將承認大馬士革為唯一合法政府。作為回報,敘利亞東北部將可維持一定程度的自治;雙方已協商建立多個委員會跟進相關事宜,而自治的程度及具體方案仍待雙方繼續協商。眾所周知,SDF成立後專注於打擊ISIS,甚少同政府軍交手,兩者間並無夙怨。而經歷多年苦戰的政府軍希望及時止損,將重心轉移至戰後重建,雙方進一步達成協議的可能不低。

一直以來,埃爾多安都堅決反對庫爾德代表加入阿斯塔納體制內;大馬士革同庫爾德談判時,土耳其勢必會繼續阻撓庫爾德勢力坐大。相較之下,埃爾多安早前不斷提及的「巴沙爾勢必要下台」恐怕也要被擱在一邊了。

美以成僅餘變數

一直以來,影響敘利亞局勢的不只有區內國家,域外國家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敘利亞內戰始終逃不開代理人戰爭的屬性:初期由西方國家資助的反對派佔盡上風;中期,俄羅斯的介入則逆轉了戰局。不過,如今大國們似乎既無動機,也無能力逆轉局勢。

去年12月,本報《敘利亞重建路漫漫 俄羅斯能否締造和平?》一文便指出「俄羅斯基於軍事力量和美國政策混亂的戰略利益擴張期,已接近完結」,此後不大可能再有大動作。

過去幾年,借助成功扶持巴沙爾政權,並在土耳其和庫爾德人間尋找平衡,俄羅斯不僅保住了地中海唯一的戰略支點,更拉近同土耳其在內區域國家的關係,可謂盆滿缽滿。如今俄國訴諸的自然是以政治協議的形式,鞏固戰果。而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亦不容許該國深陷敘利亞泥潭之中。

美國民眾上街反對美國在4月聲稱針對敘利亞化武設施的空襲 (視覺中國)

至於美國,特朗普政府在敘利亞問題上,很可能尚未有清晰的戰略目標和路線圖。今年4月,特朗普在出訪波羅的海國家的記者會上便表示:美國在敘利亞投入過多資源,將考慮撤軍。或許是難抵國會建制派和軍方壓力,兩周之後,他便再次啟動「精準打擊」,空襲政府軍涉嫌研究化武的設施。可以肯定的是,以特朗普做出重大決定,必會大張旗鼓自誇一番的慣例,美國至多會維持在SDF控制區的軍力,而非「搞個大新聞」。

事實上,SDF選擇同大馬士革政府協商,已是美國影響力趨弱的體現。敘利亞反對派勢力變弱後,美軍將大部分援助投放於SDF身上,以幫助其打擊ISIS及制衡巴沙爾政府。SDF更被外界視為美國盟友及其在敘利亞的利益代表。可是,早前土耳其揮師阿芙林及曼比季時,駐紮當地的美軍只作象徵性抗議便讓路予土耳其;國務院亦絲毫未能動搖埃爾多安的意志,必定令SDF大為失望。SDF如今倒向大馬士革,也是意料中事。

伊朗示威者舉行反以色列示威,焚燒被穿上以色列國旗的特朗普人像。(視覺中國)

由此可見,失去SDF的支持後,美國已缺乏涉入敘利亞局勢的空間。與其盟友以色列一樣,美國的關注點已轉移至如何限制伊朗在地區的影響力。本月初,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俄時便表示:「以色列無意威脅巴沙爾的統治,但會要求莫斯科努力將伊朗軍隊撤出敘利亞」。美國也正在拉攏沙特、阿聯酋等國,建立新的軍事合作機制以對抗伊朗,敘利亞則已成為「失敗的過去式」。

戰火即將平息,但七年的戰爭摧毀了這個國家的大部分資源。通往敘利亞永久和平的道路,仍是道阻且長。儘管如此,該地區人民多年受難後,終於迎來久違的陽光。

敘利亞大城阿勒頗 (視覺中國)

上文節錄自第12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6日)《七年內戰將終止 三大勢力主導敘利亞和平路線》。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