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厚天高》導演談梁天琦起跌背後 點煙解憂青年的反思之路?
擦一下打火機,點燃香煙,剎那間那點點星光,好耀眼。他說,沒有香煙的話,自己會死掉。點煙,也象徵了他的故事。在短短三年間,梁天琦的人生大起大落,他內心面對眾多的矛盾、迷惘、掙扎,就靠着這口煙緩解。在紀錄片《地厚天高》中,導演林子穎把他這一面呈現於人前,讓更多人理解原來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電影不只是梁天琦的寫照,更是許多年輕人成長之路的反映。
6月11日判刑前夕,梁天琦在Facebook直抒胸臆,既寫道「由始至終,驅使我參與政治的,是對一個民主、自由香港的追尋」,拷問「在香港這地方,我們正為下一代創造怎樣的環境?」也反思「如果我能夠汲取今日的教訓,繼續為下一代的未來而奮鬥,相信父母也會為之高興。」
「雨傘運動」後,這個20多歲的年輕人曾經風頭無兩,不少人把他當成「英雄」,亦有不少人指摘他為「暴徒」。經歷了立法會新東補選嶄露頭角、旺角騷亂、立法會選舉無法入閘、為他人助選成功後的DQ(褫奪議員資格)風波,最後被判暴動罪成,六年的鐵窗生活於石壁監獄開始。
鎂光燈下的政治新星 她鏡頭下的「廢青」
梁天琦參與選舉時「本土派」、「港獨派」的政治旗幟鮮明,其令人眼前一亮的演說能力,曾經使人覺得他是一個對自己的抗爭路線、手段堅定不移的人。林子穎說,大家當時對他抱有很多投射、期望與標籤。「人們問他問題,只想知道他怎麼看『香港獨立』、將來會否參選、選完會做什麼。人人只問他政治的事,但這是不是他想讓別人看到的他?」
見證了梁天琦大起大落的一年多,林子穎卻說自己一直刻意保持一點距離,沒有單純地把對方當作朋友。有人批評《地厚天高》刻意美化了梁天琦,淡化了他「港獨的色彩」;也有人指摘電影把暴力者吹捧為「英雄」,以文化的軟性手段鼓吹「港獨」。林子穎卻強調自己無心宣揚太多政治理念,片中看到的梁天琦,就是她認識的梁天琦,他因為社會環境日趨惡劣,希望另闢蹊徑尋求出路。
事實是,在旺角騷亂中,梁天琦犯了法,最終得承擔責任。對此,他如此概括:「自從審訊開始,時間便倒帶到兩年前的初一夜晚,時而放慢,時而停頓。我的世界再次與當晚接軌,並就此停滯,也相信會逗留好一陣子。」
「英雄」也有迷失時 真實的他難以被理解
林子穎鏡頭下的梁天琦,形象有點偏向憂鬱小生,會彈結他紓緩情緒,遇到不順心的事,總會取出一支煙。梁天琦向她坦承患有抑鬱症,因為社運才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對我有這樣的信任,我想應該是因為一來我對政治沒什麼興趣,二來我提問時總會問很廣的問題,像是『你今天覺得如何』、『你今天有什麼想分享』,然後他便會說很多事情。」
2016年立法會選舉時,梁天琦為了「入閘」,簽署確認書承認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在他眼中這是「妥協」。卸下熒幕前面對公眾的負擔後,他內心糾結,在鏡頭下無奈又有點激動地說︰「這樣的我現在就不再是搞社運了,是搞政治。」他害怕成為一個自己原本唾棄的人,成為一個「政棍」。
「選舉後他開始敢在公眾面前承認自己也有缺點,也有軟弱的時候,也很迷失。我覺得對他來說是一件好事。以前的他從新東補選到立法會選舉,要表現出自己很有政治理想、很自信的一面,我不是說這部分的他不真實,而是他自我質疑的那一面比較少人見到。我很慶幸他給我拍到或是了解到這部分的他。」
林子穎原本以為,梁天琦簽確認書會獲得支持者理解,可惜並非如此,「香港人是可以很苛刻的,你『跪低』就是你變了,是你『企得不夠硬』;或者你嘗試不跪低,到最後做了一些『蠢事』,像梁頌恆宣誓事件,他們又會質疑你為何當初不『跪低』,不按規矩去玩。」
看着梁天琦面對的牢獄,林子穎覺得很可惜。一直以來,他做的決定,比如回香港接受審訊,很符合她對他的理解──他是一個願意為自己做過的事承擔的人。
對於梁天琦六年刑期是否過重,不同政治光譜的人解讀各異。大律師吳靄儀在求情信裏稱讚他「理性、熾熱追求社會公義、亦會自我反省,不逃避結果責任」。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則表示,過去很多年輕人以為只要有政治理想,就可以不顧法律,今次判刑有阻嚇作用,符合社會期望。
梁天琦的代表律師在庭上指他不會放棄香港,不會放棄繼續追求民主。但是,與梁天琦相處了好一段時間的林子穎坦言,不肯定牢獄生涯會對他造成什麼改變。她補充,難以想像到十年後的香港會是怎樣的光景。「對於每一個有心在政治這方面繼續發展的人,十年可以差很遠。我知道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個代議士,但我想到時候會比較難達成。」
她最希望的是透過這紀錄片,讓本身不是「廢青」、不年輕的人明白,雖然梁天琦等人的政治立場和他們不同,但經歷的事與他們差不多。除了看到梁天琦內心掙扎的一面,電影還想反映香港年輕一代努力為政治理想抗爭,卻一步步被現實擊退的困境。「創作時吸收的養分是這土地帶給我的,拍攝在2016年上半年開始,到2017年尾結束,這時期的香港是一個不太令人樂觀的地方。紀錄片原意是想反映真實的,當沒有一個樂觀的真實可以反映的時候,就會看到這樣的一面。」
她希望不同的人看到年輕人掙扎成長的一面時,會有所共鳴。她認為,不論是哪個階層的人,都很難做到「忠於自己」,而生活過得舒適的人或既得利益者,不會明白這些年輕人的處境,也不理解為何他們有那麼多的怨氣。
離開還是留下 不是一個人的事
梁天琦在電影中談到,新東補選的時候多了很多人留意,受注目應該是夢寐以求的事,但他不明白為何其實自己不太開心。
林子穎覺得,這種成長的迷惘,她同樣在面對着。她多次說過,紀錄片是很「剝削」的一件事,對方在向你訴說故事,自己內心卻不得不思考應該問什麼問題要什麼bite,明明別人的故事很慘,卻因為別人的痛苦取得了自己的成功。
林子穎想知道梁天琦對她鏡頭下的自己的看法,然而,主角仍未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地厚天高》選擇了一個如此有代表性又富爭議性的年輕人作為主角,本來應該引起社會很大的迴響,但電影一直無法在主流商業電影院放映,只有數個獨立場地願意公映,一票難求。早前電影在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中獲獎,林子穎前往台灣參與映後分享會,接受六家媒體訪問,當時也正值旺角案件的審訊期。
年紀輕輕,只有22歲的她,因為作品的主角而受注視,卻又是建基於主角的痛苦身上,林子穎對此也有點不懂如何自處。可是,她卻認為她有必要讓更多人認識到這部電影,讓更多人去了解這個主角的故事。
雨傘運動後,抗爭者經歷了一連串低潮,許多年輕人不再參與政治活動。林子穎形容,「會覺得累,是人性的一部分,我們會死心、會絕望。」她說,真正最狠下心腸的人應該已經離開香港。
對於「離開」,梁天琦在入獄前的自白中也流露憂思,他提到自己回港受審前,讀到報道稱漸多港人希望移民,又讀到一些權貴稱若青年對香港前景悲觀,大可選擇離開。他說:「去或留固然是許多人面臨的抉擇。但假使香港人,特別年輕一代,都不再留戀香港,退居其他地方,香港的未來也就從此有了定數。」無論是否認同他的政治理念,大概也無法否定他的斷語:「我們只有扎根這遍(片)土地,這裏才有改變的可能,香港也不再是座浮城。」
梁天琦的起跌其實也滋養了這種悲觀愁緒,畢竟,他的光環曾為許多同齡人帶來了寄託;他眼中為了參政而違心作出「妥協」,現實卻說明他的「港獨」主張無法通行;旺角的一役,更令不少道不同卻懷着同情愛護之心站在身旁的人,離他及與他的同齡人而去。
「從這幾年的風波,我重新學會了很多寫在紙上的道理。我要感謝所有遇上的人,特別是帶我來到世上的父母親。」除了父母不離不棄,梁天琦後來所表現出的承擔及尋求和解的做法,也吸引一些曾被他唾罵的「對頭」為他求情。在接下來的鐵窗生活中,若他能夠如己所言汲取教訓,繼續為下一代的未來而奮鬥,真正的社會改變能否實現?
上文節錄自第116期《香港01》周報(2018年6月19日) 《〈地厚天高〉導演談梁天琦起跌背後 抽煙解憂的青年 踏上反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