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Chan.專訪】對香港既熟悉又陌生 守護文化由粵語入手
上文提到現為法國電視主持及棟篤笑藝人的陳茗倫(Sony Chan)今次回港除了舉辦了小型棟篤笑,更為《香港01》周報與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合辦的電影放映會擔任映後分享會講者。11歲隨家人移民法國的Sony,對香港的記憶凍結在美好的1980年代。異鄉成長的經歷令她反思「香港人」的身份,偶然回港,Sony覺得本地文化界處於式微狀態……場地:1963木十豆寸
重溫《【Sony Chan.專訪】借法國歲月反思香港 以自信面對城市低潮》
Sony認為香港有太多本土文化須要保留,其中一個要守護的,是前陣子熱烈討論的母語。一種語言的變革,甚至當中所融入的外來元素都能勾勒出時代的輪廓,Sony卻直指不少新一代的用詞都是錯誤的。「二奶」變「小三」、「冷氣」變「空調」、「折頭」變「打折」,邊說邊鄙視這些字眼毫無美感,她認為原汁原味的廣東話,是首要保留的產物。
她在巴黎認識了擁有共同母語的廣州朋友,他們比香港人更早與中國政府交手,談及廣東話面對的危機,朋友淡然道,這些小動作不用放上心。Sony不抗拒普通話,但只視它為額外的語言,「我們的母語永遠為廣東話,我們永遠都叫作香港,而非大灣區。」她認為一個制度中有千百種人,你有你的堅持,他有他的生存之道,道不同不相為謀,要明白制度裏有些人要靠奉承來維生,那就「讓他們藉此維生,我們不需理會」。
她只是偶然回港,去年再踏上這片土地,已隔了十年光景。硬件沒太大分別,走進充滿小學回憶的太古城,她還是能領路,溜冰場仍在,但細碎的軟件已經更新了百千遍,難免感到陌生。扭開電視,張國榮、梅艷芳已在另一國度,餘下的是一堆在她而言沒活力又沒魅力之輩。不悲不喜的一字眉,沒性格、沒表情,這樣的歌手比不上那位畢打街素人女郎,短髮、前衛、紫色眼影在眼簾上飛舞,把本地薑的色彩混合日、美的特色,成為專屬的港式時尚。她為年輕人感到悲哀,除了種種挑戰,亦因為欠缺選擇,「台上的明星都叫人反胃,根本沒有模仿對象,沒選擇才看韓劇。」除此以外,比天高的樓價、滿街的政治橫額都非當年之物,甚至那些活生生地大呼愛國口號的人,更是聞所未聞,「愛的方式有很多,提點然後改善,也是愛的表現。」
重新學會溝通 不要分幫分派
因為並非長期留港,Sony未能感受到最真實的城市變化,但假設她選擇留下來,單是幻想已令人卻步,「香港是不容易生存的地方,樓價高但並非物有所值,也要擁有高情商。」令她感受尤深的,是一眾抗拒溝通、各持己見的人士,面對異己便即時拉上鐵閘。記得劇集《天與地》中的對白,和諧並非100個人說同一番說話,而是100個人說100句不同說話之餘,亦互相尊重。由最初的黃絲、藍絲,到現在的80、90後評價千禧世代,把人按政治取態甚至年齡劃分,漸漸令鄰里親朋站得愈來愈開。她坦言自己有點陰謀論,覺得政府樂見如此走勢,分裂不限香港,是全球都面對的現在進行式。面對一眾有權有勢的政客和財團,Sony說打工仔階層坐在同一條船,更應該團結,要求政府為我們做事,而非花費精力在內訌上,否則便完全上當。「不要辱罵對方,首先要聆聽對方的想法,亦要有技巧地表達意見,而並非分幫派。」
無論對香港,還是對香港人,她都有信心。儘管混亂中的人面目猙獰,她依舊相信大家只要願意坐下來,即使擁有不同理念,都能夠好好溝通,說到底還是想政府更好、想香港更好。法國貌似開放,把性事高談闊論也不會被加諸淫娃的罪名,但亦有禁忌,為免外人眼紅,或把你視為財大氣粗的暴發戶,錢財絕對不可露眼。形象開放的法國有保守的一面,那標榜自由的香港又是否屬實?「香港一向相當自由,但近幾年更需要我們保護,希望我們可以繼續發表心中所想。」
高潮低潮是循環 信自己才有希望
經濟被國內城市趕上,文化受韓流逼近,無論政府官員還是媒體,都說香港似乎不再有優勢、不再獨特。儘管電影界新一股浪潮正在翻騰,獨立音樂漸為人接受,Sony還是覺得本地文化界處於式微狀態,但她視此為命中注定的循環,難以推翻,自行調節心態是最理想的方法。「或者命運就是如此,每個地方都會有高潮和低潮,高的時候不要驕傲,低的時候也不用灰心,世界不會容許你成長期贏家。」世界是圓的,法國經濟低迷,只好咬緊牙關捱過去;阿根廷和巴西窮困的時期較長,近數年才漸見起色。亦有人預視非洲和印度會跟隨中國步伐在未來起飛。種種權力交接在她眼中都公平不過。迷失的人需要楷模立於跟前,推他一把,在這個充斥魑魅魍魎的迷失都市,又可指望什麼?「看着自己,要對自己有信心。」
6月15日,Sony會聯同女影香港主席及性別研究學者黃鈺螢(Sonia Wong)為01周報x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法式好戲放映會主持映後談。兩大女神同場大談法式愛情觀及探討各地同志電影大不同。01會員免費報名,萬勿錯過!
《戀戀法式夏季》電影簡介故事背景由1971年的法國農村延伸至大都市:鄉村女孩Delphine為了逃避家人逼婚,搬到巴黎,邂逅致力於女權運動的Carole,為女性薪酬、生育等議題進行抗爭。二人因為Delphine父親患病,一起搬回老家,守護愛情的背後,要面對因同性戀身份而孤立無援的局面,亦更難宣揚女性主義。
上文節錄自第115期《香港01》周報(2018年6月11日)《借法國歲月反思香港 港產笑匠:以自信面對城市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