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有學位課程 香港卻無「中藥師」
「仿中成藥」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不單上法例上的缺失,關鍵的核心是因為香港無論在處方及製造中藥方面有嚴重缺失。首先,先論述中藥從業方面,雖然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制定《中藥材零售商執業指引》,確保有關中藥從業人員具備藥材及其調配的知識,包括審方、調配、發藥等,但其實現時並沒有所謂的「中藥師」,對中藥配發從業員亦沒有一個註冊制度,而內地早於1999年已為中藥師進行資格考試及認證制度。
根據《中醫藥條例》及其附屬法例《中藥規例》,進行中藥材配發的中藥材零售商,須提名一名負責監管中藥材配發的人員。有關中藥商亦須按規例的要求提名不多於兩名的副手,其中一名副手須在該負責人不在場時執行其職務。(見表2)參照現時關於中藥配劑人員的招聘,新入職的薪金大多是介乎11,000至13,000元左右,與醫科專業的護士、中醫師相距甚遠,難以吸引新血入行。
曾先生是中藥從業員,自2000年開始投身中藥行業,至今18年。他指中藥從業員質素參差,「中藥師」的專業如同西醫的藥劑師。他指中藥第一重把關的是批發商,但當中沒有要求相關人員必須有中藥學歷。根據立法會文件,即使是牌照所要求的零售商負責人,只要有五年的工作經驗,便不需其有相關學歷或資格,而註冊中醫只要有六個月在香港配發中藥材的經驗亦可兼任。
他說,中醫與中藥師分別大,如中藥師集中研究藥物的劑型及服用分量等,情況就如西醫與藥劑師的分工。中藥的歷史悠久,故有班年紀老邁的「老藥工」,他們未必有相應的學歷,但政府可提供過渡性的短期課程供其進修,可至今未有相關規定或指引。
目前,只有浸大設有相關的中藥學位課程,每年只能培訓數十名畢業生,以浸大為例,最近一屆的中藥學士畢業生共十四名,更重要的是,即使投身中藥行業,並沒有「中藥師」的專業資格認可。
現時,中藥行業資歷架構大致可分為中藥師、中藥專業人士及中藥從業員。(見表3)根據中藥師協會提供的資料,由於香港沒有「中藥師」的專業職級,因此大多數人須在內地考獲國家執業藥師或同等資格,工作種類多跟中醫診所藥品監督、採購、檢測、鑑定等相關,扮演監督者或責任承擔者的角色。
「中藥專業人士」屬輔助專業職級,須具相應的大專學歷及工作經驗,多為監督中藥材配發或中成藥製造,亦即是法例要求的法定提名人或副手,以及配劑員、藥品生產或檢驗人員等,主要輔助中藥師執行其職務及指導其他非專業職系人員;「中藥從業員」屬非專業職級,卻是中藥行業人力架構最龐大的一層,一般受基本培訓或指導便可任職,工作種類多涉及倉務、藥品銷售、包裝或運輸等。
香港中藥師協會副主席魏柏儒指,中藥師發揮功用大,能監督中藥房的運作,保證用藥安全。中藥師亦可指導病人如何安全地用藥、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中藥師亦是中醫的夥伴,可向醫師建議治療上使用的中藥,並審核中醫師開出的處方,故香港必須填補「中藥師」方面的缺失。
上文節錄自第11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5月28日)《中藥市場潛力大 專業框架待加強》。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敬請留意5月28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13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