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自駕車面世前 兩大問題仍需處理
自動駕駛汽車漸成大勢所趨。瑞銀上周發表報告,預期2026年開始,自動駕駛的士需求將開始增加,到2030年全球將共有2,600萬架自動駕駛的士運行,佔所有的士約12%。現時各自駕車公司,包括科技公司和決傳統車廠,紛紛積極佈局。然而,這些公司若要顛覆我們現時馬路的習慣,仍要共同面對其他問題,仍要共同面對以下問題。
技術問題眾多 大眾信心有待建立
不過,對大眾更重要的信任問題應在於自駕車的安全。自駕技術初創公司Voyage的首席技術官齊亞伊(Tarin Ziyaee)希望,Uber的事故可推動自駕車公司公開討論現時科技的局限:「我們需要討論事情的真相,這些自動駕駛系統到底在做什麼及其弱點所在。這些公司對安全問題絕口不提,這需要改變。公眾有權知道來龍去脈。」
Uber一案中,自駕車系統錯誤辨認途人,突顯技術的局限。從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DMV)報告可見,自動駕駛系統無法辨識的不限於人類。Waymo、Aptiv和百度都曾經錯誤辨認交通指示,或在感應器收集數據時已出問題,Cruise和Drive.ai分別試過收集數據不足和不一致。此外,現時自駕車仍犯上不少相對「低級」的錯誤。多間公司都出現定位錯誤,自動駕駛系統無法確定自身位置而失靈;或控制車輛不當,從入彎路線、煞車到切線都不盡完美。最重要的是,自動駕駛系統基本上不懂應付突如其來的事情,例如他人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需要司機接手。
在這一刻自駕車無疑有大量改善之處,不過,敗於IBM超級電腦「深藍」(Deep Blue)的前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柏洛夫(Garry Kasparov)就深信自駕車長遠值得信賴。上周由《華爾街日報》舉辦的「Future of Everything Festival」演講中,他再次強調:「沒有機器可達至100%完美,但將愈來愈安全。」他也曾在訪問中對經濟學家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高雲(Tyler Cowen)說,明白人類對於無人車的恐懼,而這是必然的過程。
以前,我們覺得沒有駕駛員在升降機內是很危險的,結果1945年紐約市發生電梯駕駛員罷工時,人們選擇行樓梯上帝國大廈。
最近一間初創公司正試圖以加強溝通和安全,降低大眾對自駕車的安全疑慮。Drive.ai由Google Brain創辦人及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創立,將於本年7月成為美國德州首間公司在公共道路提供無人駕駛叫車服務。吳恩達指出自動駕駛「司機」的缺陷:「它無法與你眼神接觸,也無法辨認修路工人叫車輛前進的手勢。」因此他們在車身設計下工夫,前後左右各設一塊熒幕,顯示「乘客正上 / 落車」、「正駛到一旁(配以箭嘴)」、「自駕模式關」等訊息,以便其他道路使用者得知自駕車的行動。
但華盛頓大學可持續交通實驗室主管麥堅時(Don MacKenzie)則認為設計有改善之處:「自駕車與司機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溝通的確重要,但若訊息被物件阻擋或光線影響,又怎麼辦?」
倫理責任未明 遑論機器學習
即使自動駕駛會愈來愈安全,甚至比司機更少犯錯,相信沒有人會認為交通故事會自此消失。本年3月,美國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在2016年推出了類似「電車難題」的「道德機器」(Moral Machine)遊戲,研究大眾對於自駕車失控時的道德選擇。負責項目的拉溫(Iyad Rahwan)教授以康德(Emmanuel Kant)和邊沁(Jeremy Bentham)的哲學為靈感,設置二擇一選擇題,每次隨機抽出十多個兩難情景,由玩家在涉及男女、老幼、肥瘦、人與動物、專業人士與罪犯、遵守或違反交通規則者、死亡人數多寡等比較中,選擇自駕車撞死誰。
調查共獲約400萬人次回答。部分結果有明顯差異,例如大多數人會選擇拯救年幼而非長者;約六成人選擇乘客死亡也不要撞向途人。但也有些結果十分接近,例如撞死一個合法過馬路的人,還是撞死兩個非法過馬路的人。拉溫曾指出大眾的雙重標準:「大部分人都站在邊沁那邊,採取效益主義,希望自駕車把總傷害降到最低。但當我問他們是否會買這種車,卻說『絕對不會』。」
但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哲學系教授丹克斯(David Danks)卻指出,「電車難題」是誤用於自駕車,因為自駕車不像人類般,比較要撞向人類、狗隻還是燈柱,而只懂考慮高或低數值。
自駕車所下的決定,早已由人類程式設計師,在設定行人和單車騎士之間的相對數值時,就告訴了它們。那一刻自駕車不像普通人一樣抉擇,只是找出最大的數值而已。
所以,真正做決定的到底是自動駕駛系統還是我們?不是每一間自駕車公司都願意正面回答這個問題。nuTonomy主席艾尼瑪(Karl Iagnemma)在世界經濟論壇中表示,電車難題本來已極之罕見,自駕車會進一步減低它們的可能性;把思想實驗與現實混為一談,只會誤導大眾以為自駕車很危險或不利於某些人,比司機安全的自駕車將被拖延進度。
自駕車競賽才剛鳴槍起步,順利的話,本年內或有第一圈戰果。這一刻Waymo和通用汽車或許在往績和牌面上佔有先機,但在各種問題仍有待解答下,鹿死誰手有待分曉。
上文節錄自第111期《香港01》周報(2018年5月13日)《自駕車競賽 誰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