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韓正長袖善舞擅經濟 主政上海政績斐然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兼掌港澳事務,在中共治理香港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自2003年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成立以來,共有三位組長,分別是曾慶紅、習近平和張德江。前兩者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後者則是當時的全國人大委員長。這樣的先例使得新一任港澳小組組長人選未明朗時,外界普遍傾向於現任人大委員長栗戰書,王滬寧、汪洋、王岐山等常委或重要官員亦被視為可能人選,韓正不在觀察者視野之中。不過,詳盡研判韓正其人,加上香港局勢不比往日,這位「海派」走馬上任港澳協調小組組長,並非全然無迹可尋。撰文:侯振

自1975年文革末期到徐匯區起重安裝隊當倉庫管理員,到2017年卸任上海市委書記離滬,42年間韓正一直在上海深耕,由基層至高位,可稱「一步一腳印」。歷數其擔任職務,遍及黨政各領域。在企業層面,他曾先後擔任上海膠鞋廠和大中華橡膠廠的黨委書記。在橡膠廠工作期間,時任上海市委書記朱鎔基前往抽查,評價「你們還可以,意見有,但是對你們工作還是肯定的」。

仕途一步一腳印

此後韓正赴任共青團上海市委,仕途進入相對穩定的上升期。1997年,他以市政府副秘書長職務兼任上海市委常委,真正步入滬市高層。其時黃菊任上海市委書記,兩人頗有交集,韓正任共青團上海市委書記時,便曾邀請當時的市委書記吳邦國及市長黃菊為年輕人上團課。2006年,韓正迎來其仕途的轉捩點,這一年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該市社保基金違規運營問題落馬,舉國震動。權力真空下,市長韓正臨危受命,出任代理市委書記,穩定住局面,實現平穩過渡,翌年迎來習近平。

從2003年到2012年,韓正共擔任近十年上海市長,歷經陳良宇、習近平、俞正聲三位市委書記,均配合無間。2012年升任市委書記,面對數次公共事件,處置也被認為得當。十九大當選政治局常委、今年「兩會」就任常務副總理,可知中共高層對其能力認可。

這樣一位典型的「海派」官員被委派主管港澳事務,中共最高層看中的或許是其從政40多年的特質。在滬多年,韓正對金融、經濟、工業、教育、社區建設等大都市發展、改革的方方面面十分熟悉,被譽為不務空談的實幹型官員,他亦自陳「解放思想不是喊出來的,是幹出來的」。和同儕相比,因在上海的豐富歷練,他還被認為更具開放思維和國際視野,也更有現代意識和區域整合統籌的眼光。

新任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韓正今年4月在北京接見澳門訪問團,被視為首次以組長身份公開「亮相」。(資料圖片/路透社)

自貿區成重要政績

近十五年在上海主政政績斐然,入常後又被委以重任,足證韓正有其過人之處。上海是中國首個經濟總量超過3萬億元的城市。值得注意的是,從2萬億元躍升至3萬億元,只用了五年時間,這也正是韓正主政的五年。這五年上海的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成效也進一步顯現,湧現 「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頂層設計」。許多科技型企業紮根上海,逐步成長為業界「獨角獸」。基於此,隨着兩批22條海外人才出入境試點政策,加快吸引、聚集、留住人才,上海引進海外人才超過11萬人,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尤其是上海自貿區,自2013年9月底在浦東正式成立後,發展至今將近五年。據統計,五年來自貿區累積新註冊企業5萬戶,外資企業佔20%,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274家,業務涉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2.7萬家境內外企業,實到外資167億美元,相當於自貿區掛牌前20多年總和的兩倍。這一切,發生在不到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去年中共十九大會議期間,時任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有一個清晰的總結:自貿區建設,上海分了三步走,2013年9月掛牌,為1.0版;2015年中央批准深化自貿試驗區方案,是2.0版;2017年5月,中央深改組正式批准全面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是3.0版。上海自貿區分步探索、逐步深化的特徵非常明顯,建立了一個現代化、開放型的市場營商環境。

除了自貿區自身的成績外,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民曾在一次講話中說到自貿區的「四大發明」:「第一是在政府職能轉變方面,從事前審批制變為事中事後監管為主;第二是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和外商准入前國民待遇;第三是貿易便利化改革,主要是貨物貿易便利化,實現了單一視窗的管理模式,使通關成本進一步降低;第四是金融開放方面,最重要的成績是成功嘗試了FT帳戶(自由貿易帳戶)」。這四項主要制度創新,也成為了全國11個自貿區建設的基本框架。

位於上海的中國首家人工智能無人銀行。(視覺中國)

研究香港已久

對於韓正主管香港事務,很多的疑惑在於,韓正似乎跟香港沒有太多的交集,不如其他高層如王岐山那樣了解香港。從公開報道來看,這似乎沒錯,但這樣的判斷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維度。

在上海自貿區各項工作日漸成熟之後,上海正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當地多個管道的資訊顯示,上海建設自由港的初步方案已報送至國家相關部委徵求意見,如果一切順利,全國第一個自由貿易港方案將於今年在上海落地。

2017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撰文「自由港是設在一國(地區)境內關外、貨物資金人員進出自由、絕大多數商品免徵關稅的特定區域,是目前全球開放水準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較典型的自由港」。 顯而可見,香港和新加坡被確定為上海打造自由港的重要參照對象。

由此判斷,雖然表面上韓正跟香港交集甚少,但他研究香港已有一段時間,特別是研究香港的核心產業。許多人以為韓正長期於上海主政,對香港事務未必熟悉,其實是一大誤解。

媒體上為數不多的韓正談香港言論裏,有這麼一段話。上海自貿區成立四周時,韓正接受內地傳媒採訪,特別提到「滬港促進」,兩地並不存在競爭關係。他說,香港是自由港,上海自貿區和香港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關係,「做成了,既利上海,也利香港,更利國家,是三贏」。他比較了滬港兩地的差異:「香港是針對金融業,全開放的,我們自貿區主要還是針對服務企業的,也不是簡單的離岸貿易,只是對企業提供便利化,改革現在不合理的制度,對企業提供更良好、更符合市場經濟需求的服務,所以不存在和香港的競爭,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借鑑香港的做法。」

上海正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資料圖片/路透社)

治港模式 民生為根本

此外,杭州大灣區建設也在醞釀規劃。杭州大灣區以上海、杭州、寧波三個支點,以及嘉興、湖州、紹興、寧波四地,圍繞杭州灣構成城市群,未來將與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中國經濟的兩個關鍵推動點。去年,上海和浙江省委還舉行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座談會。時任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與時任浙江省委書記車俊都有出席座談並講話,可見對其重視程度。

這種抱團發展、錯位競合的城市群發展模式,將是中國未來區域發展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極為考驗官員的統籌調配、區域協同能力。與粵港澳大灣區相比,環杭州灣灣區在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貿易制度層面,自上而下政策實施的阻礙較小,積攢了相對成熟的經驗。

中共十九大報告明確了香港未來發展的五大關鍵字:履責、融入、壯大、共享、展望。在融入部分,習近平表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和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都是重點」。基於此,韓正不失為是最好的選擇。

北京更願意強調合作那一面。派遣韓正主管港澳事務,便是中共意在將上海的發展經驗南下,盡速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的統籌發展,幫助香港從行政治理能力不足、經濟和民生都未達到期望水準等困境中脫出,於日趨兩極化、愈來愈對立的政治局勢之外,走出一種全新的治港模式。

這一探索實際上早在運行,正如有評論指出,「依法治港打擊分裂主義、強化身份認同教育、中環西環工作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高速鐵路、港珠澳跨海大橋等」,這些措施的從無到有,突顯北京的治港思路正持續滲入香港的各領域,悄然從過去的政治治港,轉向經濟治港、實務治港、融合治港。而韓正的到來,顯示中共的治港思路可能更進一步向基層延展,以改善民生,解決港人亟需為切入點,以求反過來推進內地與香港的政治互信,弱其政治特殊而振其經濟互融,逐漸敉平壁壘。

上文刊載自第107期《香港01》周報(2018年4月16日)《海派」韓正 長袖善舞擅經濟》。

相關文章包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