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訪華】以行動反駁「被邊緣化」 中國對朝影響力不減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上周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訪華,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商討朝鮮半島局勢,新華社之後罕見地以3400字長文報道了金正恩此行。金正恩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六年以來,首次外訪即選擇到北京,時機正好趕在朝美首腦會談之前、美國宣布對華貿易戰之後,種種因素加在一起,讓外界充滿各種猜測與想像。不過,此次訪問釋放出的訊號中,有一點各方解讀基本是一致的:金正恩訪華打破了「中朝關係崩潰論」、「中國出局論」以及「朝鮮帶槍投美犧牲中國論」,中國在朝鮮半島上並未被「邊緣化」,依然是誰都繞不開的「穩定器」。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訪華三天,在3月27日乘火車回去。(路透社/KCNA)

過去幾年朝鮮不顧中國反對多次進行核試,令「中朝關係崩潰」、「中朝關係名存實亡」的說法一直在輿論界發酵,甚至在去年11月習近平特使訪問朝鮮遭金正恩拒見時達到頂點。到上月初,伴隨着朝鮮繞開中國單獨決定於美韓分別舉行首腦會晤,「中朝關係崩潰論」進一步演變為「美朝對話犧牲中國利益」、「朝鮮倒向美國將背叛中國」、「中國在此輪朝鮮半島局勢的變動中被迫出局靠邊站」。例如韓聯社在3月7日便表示,朝韓積極對話讓中國在半島問題上的話語權面臨「消失」的危險。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韓磊亦表示,中國會樂於見到上周以來半島問題的進展,但過去中國一直嘗試擔當的「調停者」角色目前改由韓國負責,中國「大多時候被排除在外」,對此可能感到不滿意。

《金融時報》中文網3月9日刊登察哈爾學會研究員王鵬的文章則稱,如果美朝首腦會晤得以舉行,兩國真正實際探討的,很可能是如何在以犧牲中國利益為前提下,單獨媾和。3月12日《金融時報》中文網又刊登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曹辛的文章,稱美朝首腦會晤可能帶來三大問題,一是中國被邊緣化,二是朝鮮會以美制華帶槍投美,三是朝鮮半島加速統一。

既有智庫學者的深入分析,又有國際大媒體諸如《金融時報》的渲染,一度令中國的朝鮮半島政策危機重重,並成為各方輿論熱議的焦點。然而,這些說法都隨着金正恩訪華期間,兩國領導人發表的講話而不攻自破。

對於中朝關係,習近平說要把中朝傳統友誼不斷傳承下去,發展得更好,不應也不會因一時一事而變化。金正恩則稱在新形勢下傳承並發展朝中友誼,是朝方的戰略選擇,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而對於半島局勢,金正恩更表示:「按照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總書記的遺訓,致力於實現半島無核化,是我們始終不變的立場。」又說:「我們希望同中方加強戰略溝通,共同維護協商對話勢頭和半島和平穩定。」

朝鮮最高領袖金正恩訪華,新華社周三(28日)報道指,金正恩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於3月25日至28日訪問中國。(新華社)

北京不動如山不站最前

按照金正恩和習近平對於兩國關係的定位,中朝關係過去數年的裂縫已經迅速彌合。金正恩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前先和中國通報朝鮮對於談判的要求,以及對美韓「採取階段性、同步的」和平措施的期待,固然是出於「借中制美」的企圖,但亦可見朝鮮對於中國地位及作用的認可與尊重,說明中國沒有在半島問題上出局,「朝鮮背叛中國論」不成立。

事實上,各方早就開始承認北京的關鍵作用。特朗普在同意會見金正恩後,親自致電習近平,說:「習主席堅持美國應該同朝鮮開展對話的主張是正確的。美方十分感謝並高度重視中方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重要作用,願繼續密切同中方的溝通協調。」

朝鮮之所以不得不選擇對話,關鍵之一是中國在幕後全面配合制裁。在平昌冬奧會期間,中方的劇本已經穩步上演:朝鮮導彈核彈實驗停止,美韓不再軍演,半島已經出現了「雙暫停」的局面。

中國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決定了其在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中的話語權。而中國與朝日韓等國之間的經貿等聯繫,又使得它們無法徹底擺脫中國的影響力。憑着這個地緣角色,中國就可以不動如山,令與朝鮮半島問題相關的各方無法排除中國的影響力。外界所熱議的「中國被邊緣化」,忽略了中國的地緣角色重要性,因為不論局勢如何,中國仍是這盤棋的一大玩家。

此外,金正恩訪華也不意味着中國一定會強勢回歸主導朝美會談。美朝接下來會如何談、談出何種結果,都是兩國之間最直接的問題,中國可以施以援手,但無法替代美朝,也不可能代替美朝。

金正恩低姿態「給足面子」

透過朝鮮電視台長達35分鐘的金正恩訪華報道,可以看到中國接待金正恩的氣氛相當熱烈,既有歡迎儀式和歡迎晚宴,更有文藝匯演,這在以往金正日訪問中國時是沒有過的。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三位政治局常委同時出席會面,剛剛就任國家副主席的王岐山也有出席。而金正恩在面對這「特殊待遇」時,表現亦十分得體,並不如外界傳言般自大。他在講話措詞大獻殷勤,不單再次祝賀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並聲稱自己首次出訪選擇中國,是因為珍視兩國友誼,還強調兩國友誼「彌足珍貴」,朝鮮「任何情況下」都會堅持與中國做盟友。此外,金正恩在做筆記、敬酒這些小動作上也擺出了低姿態,可謂對華「給足面子」。

金正恩訪華與習近平會面。(片段截圖)

朝鮮方面的報道亦對金正恩與中國領導人的交流落墨不少。朝中社報道稱,金正恩「受到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熱烈歡迎和極具誠意的款待」,還指習近平夫婦招待金正恩夫婦的午宴「特別有家庭氣氛」,雖然朝鮮媒體報道重點放在金正恩身上,但依然可以看出,報道以一種炫耀性的語言,描述金正恩受到中方隆重接待。

中國多年以來都是朝鮮最重要的援助者,朝鮮與中國交好的方針變動不了,而強調中國對朝友好的態度,對穩定朝鮮國內局勢意義重大。金正恩返回朝鮮後,不忘第一時間給習近平發電文致謝,稱「這次會晤將會成為繼承發展朝中兩國友好關係的劃時代的里程碑」。朝鮮日後須仰賴中國之處甚多,故金正恩為訪問「執好手尾」,好方便展開下一步合作。

需正確看待意識形態連結

金正恩的訪問讓「同志」、「傳統友誼」、「兩黨兩國關係」再次成為中朝關係之中反覆出現的詞彙。但中朝關係不再對立的同時,是否意味着中國對朝鮮外交政策會否重回「血盟」狀態?

事實上,中國內部一直都對如何看待朝鮮有激烈爭論。相信「朝鮮屏障論」的人認為,作為中國的近鄰,朝鮮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放棄朝鮮論」者則認為朝鮮隨時可能損害中國利益,不能無限地為朝鮮「兜底」。

但是,需要明確指出的是,過去中朝關係出現的問題不是黨際外交的問題,而是朝鮮的國家利益主張損害了中國利益。中朝黨際交流中斷只是兩國關係惡化的結果。

朝鮮中央電視台播出金正恩訪華紀錄片,金正恩乘火車抵達北京站後,向外揮手。(VCG)

無可否認,黨際外交能夠維護國家利益,尤其是對全球意識形態戰略的正面積極意義。但在對待朝鮮問題上,中國不可能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外交和核問題混淆掛鈎。

從外交層面上看,同樣信奉社會主義的朝鮮是中國必須團結的國家,這點不容置疑。而從核問題的角度看,朝鮮必須棄核,以維持東北亞地區局勢穩定。然而,這兩個層面並不矛盾,中朝恢復黨際交往、重溫傳統友好關係,並不等於中國會縱容朝鮮開發核武。

北京超高規格接待金正恩,是外交層面的懷柔策略。與此同時,中國的嚴厲制裁已經說明,不會縱容朝鮮在核問題上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在這方面中國是認真對待的。

朝鮮國內宣傳未提「無核化」

雖然兩國重申「同志加兄弟」的情誼,此前的陰霾似乎霎那間一掃而空,但也不宜過分樂觀。外界已經注意到中朝兩國對於金正恩此行解讀存在差異。

最值得注意的是「無核化」問題。按中方報道,金正恩承諾按金日成及金正日的意願推進無核化,然而朝鮮的報道卻對此隻字不提,亦沒有提到金正恩表達願與特朗普盡快會面的說法。

朝鮮前領導人金日成曾經在對中國和蘇聯的承諾上出爾反爾。金正日執掌朝鮮期間亦曾宣布棄核,但有否履行承諾,結果人所共知。細觀金正恩過往的行為和表現,他和祖輩、父輩也頗為相似。

雖然就根本而言,朝鮮不可能甩開中國,此次宣言願意棄核,亦非沒有成功的可能,但朝鮮對外有極深的戒心,對於安全保障極度渴求的同時,又不願意相信其他國家的保證,因而迷信核武威力,但出於經濟民生發展需要,又不得不緩和姿態,此種矛盾心態實值得注意。

如何發揮影響力,促使朝鮮認真轉向談判,不會再次撕毀承諾,認真履行未來可能達成的協議,仍然是中國需要面對的問題。中國宣言要建立「社會主義強國」,自然要在外交方面有所作為,處理好同盟關係是大國外交必修課。如今,安撫引導好這個家門口的「小兄弟」,就是中國必須面對的挑戰。

上文節錄自第105期《香港01》周報(2018年4月3日)《以行動反駁「被邊緣化」 中國對朝影響力不減》。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敬請留意4月3日(星期二)出版的第105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