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人顛覆案|再思「殺君馬」的教訓

撰文:陸逸安
出版:更新:

47人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中,區諾軒作為「首要分子」之一,候審期間曾在獄中寫信,形容初選不是公民抗命,而是一場苦難。他引用古諺「殺君馬者道旁兒」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出「道旁兒叫得激一激,卻是枱面人物找數」,而最殘酷的可能是一兩年後「人家連何謂『民主派』也不太關心了」。區諾軒在案中選擇擔任控方證人,這段剖白不僅反映了他的矛盾心境,也折射出香港泛民主派人士曾經面對的政治困境。

自2021年初展開拘捕以來,47人案耗時近四年,至本周二(11月19日)宣判,45名入罪被告的刑期塵埃落定。裁決背後是香港在2019年經歷的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社會騷亂,數十名「泛民主派」人士參與了「35+」計劃,企圖通過控制立法會來癱瘓政府,並藉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迫使特首下台,最終卻承受長期監禁的惡果。這個計劃源於一個不切實際的政治狂想,卻成功裹挾了大量主流政治人物,並被視作高明的政治鬥爭策略。然而,他們不僅未能實現既定目標,反而在行動過程中出現分裂,並遭受法律上的重創。

「攬炒派」曾經幻想特朗普「打救香港」。(張浩維攝/資料圖片)

「攬炒」曾是2019年反修例騷亂中喧囂震天的政治術語,指以激進違法手段造成社會動盪,拖垮政府。在鼓吹者的構想中,「攬炒」並非結果,而是以香港的經濟價值作為威脅,運用所謂的「邊緣策略」迫使特區及中央政府屈服。「攬炒論」與當年的街頭暴力行為密切相關,暴力抗爭愈演愈烈,「攬炒論」的聲浪也愈加高漲。「殺君馬者道旁兒」恰好可以解釋這種亂象。

泛民陣營曾經的兩大政黨——公民黨與民主黨有許多核心人物成為47人案的被告。這兩個政黨曾以專業理性參政著稱,但在反修例風波中卻失去了自己的論述,未能及時阻止年輕人以身試法,反而成為「勇武抗爭」的盲從者,最終在「攬炒」的幻想中迷失方向。而在這一切發生之前,一位民主黨元老曾在報章專欄中提到蔡元培在五四運動營救示威學生後寫下的「殺君馬者道旁兒」,告誡道:「跑快跑野了的馬……不知何時才會醒來。」

社論|「35+」的「攬炒」 只是一場空

從騷亂到47人初選案,泛民主派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區諾軒引用這句古諺來形容47人案,表達了他對成為「馬」的不甘。同案的三名前公民黨成員在向警方錄口供時也表示,公民黨參與初選純粹是因為當時的社會氣氛和民間強烈訴求,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公民黨最終走上了解散的道路,而民主黨雖然仍在掙扎求存,但其政治影響力已大幅減弱。

每位政治參與者都應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在47人案的審判中,許多被告在法庭上表達悔意,法官也接受部分被告以「對法律無知」作為減刑理由。裁決強調了法律的威嚴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除了改變「對法律無知」,這一案件還應促使人們反思政治參與的意義。反修例騷亂迫使中央強力出手改變香港政治生態,47人案成為「由亂入治」的標誌,香港社會也為此交付了昂貴的學費。治亂之後謀興,港人治港的框架發生了變化,但從政者的使命一以貫之,只有堅守改善經濟民生、推動社會發展的「初心」,才能不負大眾的期待。說到底,政治是公共之事,為反而反的人固然作繭自縛,尸位素餐何嘗不是背離了從政的正道?

民主派初選47人案周二(19日)判刑,開庭前法院外有逾200公眾排隊,隊尾排至英華街。(歐嘉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