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論壇|鄭永年憂國企民企失衡 倡雙軌制科研體系

撰文:凌益琛
出版:更新:

8月24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主辦的百川論壇——第三屆中國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產業與現代化:中國與世界」2024研討會,在深圳前海開幕。來自北美、歐洲、非洲、亞洲的學者和企業界專家,從人類社會發展的維度對中國式現代化展開全面而深入的討論,並由產業層面探討現代化的中國實踐與世界經驗。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主辦的百川論壇——第三屆中國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產業與現代化:中國與世界」2024研討會,在深圳前海開幕。(主辦方提供)

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都必然會面臨如何實現民族產業的現代化問題。因此從產業視角分析現代化,尤其是從國別比較視角開展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產業變遷的歷程就是一個世界經濟發展與國際產業變遷的縮影,「產業與現代化」也是一個觀察中國式現代化及其世界意義的重要視角。

「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征程上,民營企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鄭永年,在開幕致辭中從中國的民營企業和產業發展層面闡述他的思考。他表示,民營企業不僅是稅收和GDP的重要貢獻者,更是技術創新、就業和企業數量的主要來源。他進一步指出,當前民營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些挑戰不僅來自外部環境的變化,更源於內部結構的深刻調整。

鄭永年強調,民營經濟對中國稅收、GDP、技術創新、就業和企業數量的貢獻巨大,但當前的「靜悄悄的革命」可能導致國企和民企之間的失衡,影響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中國的國際環境。「還是要提倡國有企業跟民營企業均衡發展,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鄭永年說。

「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征程上,民營企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鄭永年,在開幕致辭中從中國的民營企業和產業發展層面闡述他的思考。(主辦方提供)

如何實現產業的持續發展?鄭永年提出,需要構建一個「雙軌制」的科研體系,一方面加強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改革高校和科研機構,促進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鄭永年呼籲,只有通過全面而深化的改革,才能將理念轉化為實踐,推動產業的整體發展。

當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產業革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本屆論壇為期兩日,共分七個議題:
議題一主要探討了當前的產業政策以及產業革命對新一輪產業發展的影響;
議題二從宏觀層面對當下產業發展進行總體性分析;
議題三響應中央精神,聚焦金融的高質量發展;
議題四、五從國別經驗來學習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發展經驗;
議題六、七則進入微觀視角,從營商環境和企業本身來看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前景。

本次論壇邀請深度參與中國產業現代化實踐的業界代表分享其對產業與現代化的觀察。中廣核(廣東)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劉化飛指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呈現出增長快、投資大、電力市場建設加快等特征,同時也存在限電率抬頭的現象。他表示,截至2024年6月,中國風力發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首度超過煤電的裝機容量。在未來,部分傳統發電機組逐步轉向調峰和多元儲能加快建設,將進一步提升電力系統調節功能,為新能源電力消納提供更大空間。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劉為指出,儲能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價值和作用。由於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與間歇性,儲能將成為雙碳目標提出後能源轉型的重要抓手。劉為認為,從國家層面來看,儲能的戰略定位在不斷地提高。政策面的頂層設計對於儲能產業的發展而言非常重要,地方層面的政策也處於不斷完善的過程。

關於產業政策的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的構建,前瞻產業研究院院長徐文強認為,具有技術優勢的產業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作為新時代、新動力的典範,人工智能的高水平應用使得數據要素產生了大量實際的經濟價值。」徐文強表示,未來中國仍需通過進一步的創新驅動,培育和強化以技術優勢為基礎的競爭力。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副教授Anthony Howell指出,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的區域化經濟發展的案例中,經濟機制的發生和政府政策的實施之間實際上存在著強相關的聯系。尤其是中國工業園區發展策略出現了明顯的溢出效應——不光拉動了企業創新能力、改良了企業結構,同時也實現了國內、國際競爭力「雙引擎」的提升。

從金融的視角看產業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實踐教授、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則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科技創新」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而科技創新亟需金融強有力的支持。「實際利率與匯率是國家金融能力及金融強國的關鍵變量」,肖耿表示,面對當前地緣政治局面,需要創造可控的金融風險,以時間換空間,更好地為新質生產力以及實體經濟提供服務。

香港如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升級轉型?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國際事務學系教授李芝蘭強調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與作用,認為大灣區不僅是一個地理區域,更是促進中國進一步發展、改革的一個重要機制。就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角色與優勢而言,李芝蘭認為,大灣區內的制度差異是獨特優勢,在不同制度的碰撞中可促進改革創新——關鍵是要保持香港的高度對外開放,發揮香港的軟實力,從而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所謂「一引其綱,萬目皆張」,沒有產業的現代化,就沒有經濟的現代化。如何加強產業深度融合、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發展依然是我們下一階段要不斷思考的重要課題。中共二十大提出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將中國發展的世界意義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將在百川論壇品牌下繼續圍繞「中國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主題召開系列研討會,為中國的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