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改革|醫療體系改了什麼、未改什麼?——陳肇始:我沒有遺憾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中央越來越明確要求香港改革,社會各界現正觀望特區政府如何進入改革議程。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香港大學基層醫療健康教研中心總監陳肇始,早前獲邀到訪北京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三屆大會期間接受《香港01》訪問,談及香港醫療體系的優勢和不足時,恰巧八次提到「改革」。她以任內主力推動的「基層醫療」發展為例,直指香港醫療體系需要改革性的舉措,而她已經盡力而為,所以沒有遺憾。

陳肇始早前獲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三屆大會,並以嘉賓身份在「實現全民健康——健康促進與可持續發展」、「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理念融入城市治理的理論與實踐」、「實現全民健康——干預慢病危險因素、促進人群健康和生命力」等分論壇發言。

香港回歸以來,歷任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都是醫生,作為護士的陳肇始在2017年打破了這個侷限。她本身也是公共衛生領域學者,任內主力推動基層醫療、控煙戒煙、非本地培訓醫生免試來港執業等相當棘手的問題實現了突破性發展。不過,她花最多時間和精力去處理的,是持續不斷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而由於第五波疫情相當嚴峻,累計有過萬名確診病患死亡,主流輿論歸咎特區政府在「清零」與「共存」的防疫策略之間猶豫不決。陳肇始在2022年6月30日卸任,返回香港大學醫學院,現任港大基層醫療健康教研中心總監。

「我真的沒有遺憾。」陳肇始早前在北京接受《香港01》專訪,言談間對於香港醫療發展仍有頗有抱負,並且重申任內已經排除萬難推出一些改革性的舉措,如今也樂見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繼續推進,「因為想做的事情都做了,所以我真的沒有遺憾。」——她剛好獲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三屆大會,並以嘉賓身份在「實現全民健康——健康促進與可持續發展」、「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理念融入城市治理的理論與實踐」、「實現全民健康——干預慢病危險因素、促進人群健康和生命力」等分論壇發言。

陳肇始主要分享她作為控煙專家以及推動基層醫療發展的經驗。在控煙方面,香港目前透過增加煙草稅、擴大室外禁煙範圍、禁止煙草廣告等措施,令吸煙率由1982年的23.3%下調至2023年的9.1%。「主要是多管齊下,而且一定要由政府主導。」陳肇始在訪問中相當強調「政府」的「主導」角色。至於基層醫療,陳肇始同樣頗感欣慰,認為由前特首林鄭月娥和她力推的全港18區地區康健中心和《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算是改革性的一步。儘管《藍圖》最後交由新一屆特區政府在2022年年底公佈,但當中充滿二人的影子。

林鄭月娥在任特首期間,夥拍陳肇始推動基層醫療發展。(余俊亮攝)

然而,這一步足足落後了30多年。港英政府最早於1990年發表《人人健康,展望將來》報告書,正式提倡發展基層醫療服務,往後30多年港府陸續出台多份涉及基層醫療的醫療改革報告,但內容零散、進度緩慢。「歷屆政府絕對不是沒有做事,問題在於是不是由政府主導,能不能有一個系統性的、改革性的體系?」陳肇始當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教育碩士論文,就是研究如何令護士課程更加配合基層醫療的發展,所以她深知必須積極調動不同醫療專業(專職醫療)參與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性,否則很難把原本以「治療」、「醫院」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習慣,轉變為以「預防」、「社區」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模式。

陳肇始又認為,地區康健中心就是香港醫療體系改革的突破口,目前主要提供健康推廣、健康風險評估、疾病篩查、慢性疾病管理和社區復康等服務,也會與民政部門聯手加強社區聯繫,普及健康教育。她承認因為宣傳不足導致使用率低,但相信情況會慢慢改善。

談及體系「改革」,總會牽涉利益結構調整,也就難免遭受既得利益群體的反對。事實上,無論是基層醫療的發展緩慢,還是公營醫療的供不應求,甚或在新冠疫情期間遲遲無法動員私營醫療力量分擔抗疫工作,其中一大阻力就是在於俗稱「醫療霸權」的「保護主義」。陳肇始則說,不同板塊各有阻力,「我們控煙,煙草公司就是阻力;我們推母乳餵哺友善政策,奶粉公司就是阻力;我們減鹽減糖,很多公司都是阻力......但那些所謂的利益者或保護主義者,其實都是自己人,大家都應該有個共同目標,就是促進人人健康。

陳肇始擔任食物及衛生局局長期間,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容許持有特定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執業,紓緩本港醫生人手不足。(歐嘉樂攝/資料圖片)

「人人健康」的目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同樣以地區康健中心為例,目前核心團隊由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營養師、藥劑師及社工等組成,但光是培訓護士已經困難重重。陳肇始解釋,以往護士課程很少要求到社區實習,「就算大家有一些醫護知識,但如果學生無法到社區實踐,就無法做好基層醫療服務。」近年,護士管理局已經更新臨床實習要求, 將護士學生參與基層護理服務的獲認可臨床實習總時數提升至30%,但仍有改善空間,管理局承諾將就護士培訓的臨床教育課綱和實習時數等進行全面檢討。

陳肇始認為,其中一個醫療體系改革的方向,就是着手培訓醫護人員的價值觀念:「要令我們下一代醫護人員覺得,從事基層醫療服務和在大醫院工作是一樣好的。」她指出,香港一直以來的醫學教育所灌輸的價值觀並非如此,導致很少醫護人員選擇從事公共衛生服務或家庭醫學工作,而是傾向選擇專科、到大醫院工作、做大教授,「所以我們需要政府主導,讓大家看到更多公共衛生醫學的榜樣,明白參與基層醫療工作也是很值得的。」

無可否認,基層醫療確實邁出重要一步,然而,公私市場失衡和醫護人手不足的老問題,對香港仍是很大挑戰。對於前者,陳肇始任內推出自願醫保計劃,但至今仍被質疑未能惠及最有需要的長期病患人群,而且未有縮小公私服務收費差距以達至市場有效分流。至於後者,陳肇始則延長「退休後重聘計劃」的年齡至65歲,增加醫科生名額至每年590個,以及修訂《醫生註冊條例》以容許持有特定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執業。不過,對於有高等院校提出成立全港第三間醫學院的建議,陳肇始無論在任或卸任都有所保留,最主要擔心師資人手不足——對此,繼任的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反而更為積極——他近日(8月18日)首度表示,香港醫療發展一日千里,但人口不斷老化,所以不能自滿,需要進行多維度變革,包括持續增加本地醫科生學額,並會積極考慮建立第三間醫學院。

博鰲亞洲論壇是28個國家共同發起,集結政、商、學、研的高層對話平台。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始於山東青島舉辦「全球健康論壇」,首屆大會更獲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支持,今年召開的第三屆大會移師北京舉行,並以「健康無處不在——可持續發展的2030時代」為主題,下設21個分論壇,就突發公共衞生危機應對、健康老齡化、人工智能賦能大健康、生物醫藥發展等深入討論,其中一場「創新促進健康——亞洲健康產業論壇:香港視角」,由香港生物科技協會、香港國際生物科技論壇暨展覽(BIOHK)牽頭舉辦。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