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傳統兵器(二):Katar/Kattari/Katara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兵器,在現實中除了具有防身功能外,背後其實還包含著許多文化歷史底蘊,甚至是某一文化的精神象徵。正如武士刀之於古時日本一樣,印度亦有著她們無可代替的傳統兵器——Katar。

Katar(或稱Kattari/Katara)是印度的傳統兵器,在古代印度社會中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傳統的Katar是由獨特的"H"型水平手柄和開鋒的雙刃匕首組合而成。這使刀片位於使用者的指關節之上,而前臂兩旁側被金屬手柄保護。在印度傳統武術卡拉里帕亞特中,屬於進階的Ankathari(金屬兵器練習),其應用手法包括:刺、劈、格、鎖、扔等。

在武術應用方面,由於Katar的刀片跟使用者的手臂處成一直線,所以刺擊時與拳擊的發力相似,能有效地把體重應用在刺擊上,所以適用於破甲之上。有一些Katar為了加強破甲能力,更會加厚刀刃尾部的厚度,造成水滴型的刃尖。除了刺擊外,Katar還可使用反刺、向內側刺、內外砍劈、鑽刺、跳躍抓刺等。而手把兩側延伸的金屬條可以用來擋格,為使用者提供少量防護能力。由於Katar重量輕、體積小,用者必須配合靈活步法,敏捷地躲避對手的攻擊并作出快速打擊。有說法指出,16世紀其中一種的Katar搏擊方式是左右手各持一把Katar,一對一起使用。而現時的卡拉里帕亞特練習中,亦有分成單Katar及雙Katar兩種。

印度貴族的畫像上,經常看到Katar的身影。(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s75OhE)

Katar起源於印度南部,發明時期已無可追溯,但一般認為它至少在14世紀的毗奢耶那伽羅王朝已經出現。在16世紀莫卧兒帝國的兵工廠武器清單中,已經記載著一種類似"Fist Dagger"(拳刃)的兵器,名為"Maustika"。初期Katar中,最著名的一批來自16世紀的坦賈武爾那亞克王國。這個時期的Katar,在刀刃根部經常有一個葉狀或貝殼狀的金屬結構,以保護手背。現今這種Katar被稱為“Hooded Katara”,但是它在17世紀後期便沒落了。

其後,當Katar在印度各地開始普及,Katar便漸成為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就像幕府時期日本的武士刀一樣。在古代的王子和貴族畫像上,經常見到他們把Katar配帶在身上,既可作為文經武略的象徵,又可表現自己的財富和地位。傳說指,擅使Katar的印度戰士和獵人會以Katar獵殺野生老虎,以作為勇敢過人和武勢高強的標誌。

Patar具有完整的護手部份。(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sX1HBj)

Patar的手把結構基本跟Katar一樣。(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r5uzL0)

 

手槍跟Katar「完美」結合。(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r8XZ6m)

從十六世紀開始,Katar通常都以斷掉的劍刃製成。特別是在馬拉地帝國時期(Maratha Empire),透過那時期刀炳上鉚接的痕跡顯示,他們甚至使用舊的進口歐洲刀刃作為Katar的制作原料。在同時期的印度中,甚至出現一種類似Katar的長刃兵器,稱之為"Pata"。Pata是在Katar的結構上加以改造。Pata的劍刃一般比Katar長,介乎10 - 44吋。而且刀刃根部加上金屬護手,保護用者的前臂部分。在蒙兀兒帝國時期,還有一些Katar的設計是在傳統Katar上加上其他元素。其中一個例子是在武器的兩側加上火槍組件,讓其具有近距離射擊功能。

(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Z3IgSbK8x8)


此外,在印度被英國殖民期間,出現了一些專為歐洲兵器收藏市場而製成的Katar。這些Katar在造型上跟傳統Katar有所不同,但不一定具有實際兵器的功能。其中一個較具爭議的例子是"Scissor Katar"。它在外型上看似只有一個刀刃,但實則由兩個或三個刀刃摺疊而成。並可以透過拉動手把的機關,讓摺疊的刀片張開。據說這種設計是為了讓Katar插中敵人後,能以張開的刀刃為對手造成額外的傷害。但有說法認為,刀片被推入對方的身體後其實很難張開,而且在刀片打開的情況下進行砍擊,打擊力都會被葉片根部的鉸鏈吸收掉,導致砍擊傷害大減。

金碧輝煌的Bundi Katar。(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rEoxQa)

及至19世紀,Katar已經漸漸自兵器的舞台步向工藝品的舞台。18 - 19世紀,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本迪專門生產了一批獨特的Katar——不單製作華麗而精緻,更以金箔覆蓋著。這些Katar在1851年在倫敦水晶宮中展出。從那時起,這種武器有時被誤稱為“Bundi Dagger”。
 
最後奉勸一句,武術兵器具有一定危險,讀者們切勿在家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