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拳與詠春|邵氏經典武打電影 回合制交手凸出武技屬性相剋
《洪拳與詠春》(Shaolin Martial Arts),是邵氏公司在1974年推出的一部經典武打電影,由傅聲、劉家輝、梁家仁、戚冠軍等人領銜主演。對比起現時慣用的渲染手法,本片並不是要將洪拳與詠春相互比較,而是要他們通力合作,以各自的特色力抗強敵,途中還有類似於「回合制」的劇情,頗具遊戲味道。
少林武館對八旗武館
跟上世紀的大部份港式武打片相近,本片同樣是以清代的滿漢對立作為故事主軸。
劇情講述替清廷效力的廣州八旗武館,為了打擊漢人勢力,於是找來了練得一身「鐵布衫」的巴剛(梁家仁 飾),以及精擅氣功卸勁的余比(王龍威 飾),去掃平林贊平師傅的少林武館。
倖存出來的四名弟子,遂依照林贊平的吩咐,針對著巴剛和余比的武技特色,轉投相應的武術大師。例如麥漢(唐炎燦 飾)和何振剛(劉家輝 飾),就跟隨「鷹爪王」分習「地趟鷹爪功」及「大力鷹爪功」。可惜的是,巴剛、余比的內家氣功已經達致上乘水平,鷹爪功完全克制不了他倆,反遭到他們殘殺。
於是僅餘的兩人陳保榮(戚冠軍 飾)和李耀(傅聲 飾),則分別拜入了詠春嚴大師及洪拳梁師傅門下,學習寸勁和虎鶴雙形拳。最終他們挾技擊敗了巴剛、余比,並將八旗武館鬧個天翻地覆,為師兄弟報卻大仇,全片完。
回合制升級 屬性相克
正如文首所述,本片在設計上的特色之一,正是有「回合制」的元素。主角方並非在苦練了一番後,就立刻反擊成功。他們要再經歷多一場慘敗,才能真正摸出對方的底蘊。而這點又連系到本片的第二個特色,即不同武術之間的「屬性相克」。
麥漢和何振剛之所以會去學習鷹爪功,是他們認定「地趟鷹爪功」能夠攻擊到「鐵布衫」較為薄弱的下陰,而「大力鷹爪功」則可抓破「氣功」的護身勁。但巴剛卻已將「鐵布衫」練至「縮陽入腹」的境界,當麥漢踢擊其下陰時,收不到效果之餘,反乘勢被他廢了一腿。至於余比的「氣功」亦不再畏抓擊,更能把何振剛的指勁反彈回去。
正是經歷過這次慘敗後,李耀便轉投洪熙官傳人門下,學習虎鶴雙形拳。蓋因此藝兼具虎爪與鶴嘴兩種手型,李耀能先以虎爪攻擊巴剛下陰,待他全力掩護下肢後,再用鶴嘴突襲雙目。而陳保榮所習的詠春寸勁,則因為距離太短,令余比卸無可卸。
姑勿論「縮陽入腹」等技是否可行,武術之間又有沒有「屬性相克」的關係,此種編排無疑會放大不同武術的特長,同時也符合了一般觀眾對該門武術的想像,即虎鶴雙形兼具「剛猛」、「靈巧」兩種風格,詠春拳則擅長埋身短打。
由是者,兩套拳法之間就不是處於競爭關係,而是各擅勝場、各有界限。因此它們要通力合作,方能力抗強敵。相較之下,近年的武打片通常會安排它們先打一場,然後為免開罪雙方習者,賽果大半都為打和;兩位師傅自此惺惺相惜,締結友好。至於本片則「迴避」了這個尷尬的場位,直接以各自的武術風格入手,並將兩者置於平等的位置。對看慣前一種操作方式的現代觀眾來說,這套70年代的老電影,可能反過來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另外,在武打動作方面,劉家班的出品自然無庸置疑。尤其是本片以兩大南拳為主題,劇組處理起來就更見得心應手。例如傅聲所打的虎鶴雙形,基本上都是以現實中的洪拳套路作藍本。而戚冠軍練習寸勁的一幕,亦頗能表現出鍛煉這種勁法的難處。
跟其他經典的邵氏電影一樣,本作近年已經推出了數碼復刻版,亦有行銷歐美地區的英語版,今天的封面圖片便正是取材自英語版海報。若果各位想一睹兩大南拳共同作戰的畫面,記緊萬勿錯過這部《洪拳與詠春》!
重溫李小龍十大經典金句︰【點擊圖片放大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