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當自強

撰文:武備志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男兒當自強》一曲唱得街知巷聞,基本上未到歌詞,只要聽到「凳凳凳凳凳凳凳凳」的前奏,腦內已經聽到了林子祥那把洪厚有力的聲線。究竟是甚麼,讓這首歌成為了中國功夫以至世界華人的代名詞?

《男兒當自強》,相傳原曲為唐朝皇家樂曲《將軍令》,合奏本則見於1814年出版的古譜《弦索十三套》。歌曲內容主要是表現古代將領升帳時的威嚴凝重以及戰場上的緊張感等。近千年以來,《將軍令》演變出多種曲譜及演奏方式,包括四川揚琴及浙江古箏的版本。而流行於廣東一帶的版本,則是屬於蘇南吹打樂。

蘇南吹打樂的《將軍令》以兩支大嗩吶吹作為主體,再配以鑼鼓敲擊,渲染威武雄壯的氣勢,借此震奮軍心。而經近代音樂家周榮壽、周祖馥改篇的流行版本,則在樂曲開始時先加一首曲牌,然後再加上笛、笙、號筒,以及「十面鑼」和「低音大鑼」等樂器。樂隊的音色由此變得更為豐富,也大大增強了感染力。

由於《將軍令》的氣勢雄渾、節奏明快,故經常成為各類戲曲的開場音樂,或在擺陣時作伴奏之用,民間藝人也喜歡吹奏此曲以增加節日氣氛。久而久之,《將軍令》深入民心,影響力遍佈各類文化產品,包括香港武打電影。

自五十年代開始,由關德興、曹達華等人主演的《黃飛鴻》粵語電影系列大受歡迎,累計拍攝超過一百部作品。當中不少場景,都有用上《將軍令》做配樂,例如1956年的《黃飛鴻七獅會金龍》、《黃飛鴻龍舟奪錦》,以及1958年的《黃飛鴻大破馬家莊》等。從此,《將軍令》更加膾炙人口,並跟黃飛鴻、功夫、正氣等文化符號,構成密不可分的關係。

1990年,著名音樂人鮑比達把《將軍令》重新編曲,並由黃霑添上歌詞,最終成就了一代經典——《男兒當自強》。此曲收錄在林子祥於行的專輯《溫馨集》中,並在翌年成為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續集》主題曲,當時電影的副標題亦是叫《男兒當自強》。

李連杰的正氣形象,加上精彩的動作場面,不僅重新抄熱本已沉寂的《黃飛鴻》電影(詳見《香港奇:俠黃飛鴻》),也令《男兒當自強》成為了日後演武的必備音樂。蓋因在電影開首,導演特意為《男兒當自強》安排了極其震撼的一幕:近百人的熱血武者無畏風雨,以雄糾糾的姿態齊聲在海灘上練武。激昂的畫面,再配以《男兒當自強》伴奏,整個場景甚具感染力,讓不少國術習者都產生共鳴。《男兒當自強》,從此變成了中國功夫的代名詞,在華人世界中不斷流傳。

提起《男兒當自強》,曾幾次投稿【武備志】的「斷水流大師兄」也撰文寫過自己對《男兒當自強》的感受,大家有興趣便去看看吧:http://bit.ly/2osEB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