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寶劍|莫邪之父鍛造的戰國名劍 技藝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泉寶劍」到底是什麼?其實它跟鼎鼎大名的干將莫邪有關,更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與干將莫邪齊名的戰國寶劍
龍泉劍,原名為龍淵劍,是戰國時期著名鑄劍師歐冶子及干將奉楚昭王之命鍛造而成的其中一柄名劍。
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吳王闔廬之時,得其勝邪、魚腸、湛盧。
歐冶子是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越國人,乃當時著名鑄劍師。據東漢成書的《越絕書》記載,他曾為越王允常製作了五柄寶劍: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大家耳熟能詳的「干將莫邢」,「莫邪」就是他的女兒,而「干將」就是他的女婿。「干將莫邪」這二把劍就是其女兒和女婿製成的。
龍泉劍的故事同見於《越絕書》之中。
(楚王)於是乃令風胡子之吳,見歐冶子、干將,使之作鐵劍。歐冶子、干將鑿茨山,洩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風胡子對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
楚昭王召見楚國鑄劍師風胡子,請他委託歐冶子及干將為其製作名劍。歐冶子、干將開鑿茨山,排乾溪水,挖取到極好的鐵礦石,鑄成三把寶劍,一把叫龍淵,一把叫泰阿,一把叫工布。而龍淵之所以稱為「龍淵」,是因為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深邃莫測,恍如巨龍盤臥。
龍泉成為國家級非遺工藝
相傳,歐冶子鑄劍的地方則被稱作龍淵,並傳下鑄劍技藝。及至唐代避高祖李淵諱,改龍淵為龍泉,位於今浙江。據清蘇遇龍、沈光厚《龍泉縣志》載︰「近境有劍池湖,湖世傳歐冶子於此鑄劍,其一號龍淵,以此名鄉......後避唐高祖諱改龍淵。」在歐冶子傳說的加持下,龍泉漸漸發展成鑄劍聖地,亦發展出獨特的鍛鍊功藝,龍泉亦成為寶劍的代名詞。
至2006年,「龍泉寶劍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介紹,龍泉寶劍具有「鋒刃銳利、寒光逼人、剛柔並濟、紋飾精緻」四大特色。在鍛造技術上,「選材考究,有『三斤毛鐵半斤鋼』之說,鍛打火候掌握得當,成份均勻,花紋清新;淬火方式也很獨特,研磨十分講究」。
總結而言,「龍泉寶劍」時至今日既可指非遺鍛制技藝,亦可以指古代寶劍,也可能是淅江劍廠生產的金屬劍產品。
【包括香港在內,現時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的武術愛好者,嘗試重塑大槍技法。他們的不少技法,便是取材自《手臂錄》。點擊圖片,觀看香港八極拳協會盧韋斯師傅的示範】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