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澳門拳手友賽受傷身亡 搏擊頭盔真的可以防止悲劇發生嗎?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近日澳門拳壇發生不幸悲劇,一名泰拳運動員友賽其間受傷送院,9日後不治身亡。雖然事後不少人質疑悲劇因「沒有佩戴頭盔」而起,但其實這只是頭盔給人的「安全假象」。

澳門拳手友賽受傷送院 留醫9日終告不治

事件發生於本月4日,34歲死者與28歲姓楊拳手為朋友關係,兩人均有多年拳擊經驗。當日下午,兩人相約在氹仔某拳館進行友誼比賽,場內有安排合資格的教練作拳證;比賽前,雙方協議只佩戴牙套、拳套及腳套,而不佩戴頭套作賽。

+3

網上流傳比賽片段,片中可見兩名拳手雖然佩戴腳套,但片中不見二人出腳攻擊,相信該回合實行拳擊規例。場邊有人圍觀並舉機拍攝。比試數分鐘後,死者中拳後跌坐地上,拳證馬上叫停比賽。其後,死者在擂台下休息期間突然暈倒,在場人士隨即報警並將事主送院搶救。

經仁伯爵綜合醫院醫生診斷,發現死者右腦有血腫及嚴重腦出血,在接受腦部手術後轉往深切治療部留醫。楊男經訊問後承認雙方在未有足夠個人防護裝備下作賽,最終引致死者受重傷。澳門司警根據調查所得,以嚴重傷害身體完整性罪將楊男移交檢察院處理。而事主在留醫9日後,於13日下午4時50分經搶救無效證實死亡;死因將待法醫檢驗。

事件在澳門引起廣泛討論,有網民質疑質疑悲劇因「沒有佩戴頭盔」而起,但其實這只是頭盔給人的「安全假象」,學術界並沒有確實研究顯示頭盔能有效防止腦震盪傷害。

搏擊頭盔的安全假象?

一般搏擊頭盔構造大致相同,多以橡膠、人造皮、皮革製成,並加入高壓棉等護墊,而護頭與護耳二合為一,頭頂中空供透氣之用。在職業MMA比賽中多數不使用頭盔,只在業餘比賽或練習時使用。很多人會誤以為頭盔能夠為拳手提供強大防護力,避免一切打擊傷害。其實頭盔主要作用只是為了防止擦傷、割傷,或是避免頭鎚撞傷,並不能有效減輕打擊衝力,防止腦震盪出現。

AIBA(國際拳擊總會)研究顯示,選手在佩戴頭盔時,裁判因頭部受傷而終結比賽的頻率反而更高。研究推斷頭盔令頭部直徑和面積增加,導致頭部遭打擊時的旋轉力增加,更易造成腦部打擊反應。另外,眼睛周邊的填充物會限制拳擊手視線,妨礙拳手發揮。研究還指出,頭盔會為拳手帶來「錯誤的安全感」,令他們比不戴頭盔時作出更多高風險動作。

+2

自從1984年洛衫磯奧運起,拳擊選手均需穿戴頭盔作賽,不過在2016年里約奧運中則取消男子拳手戴頭盔作賽。

不過近年亦有個別研究指出,頭盔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打擊衝力,但由於很難連結它跟腦部傷害的直接關聯。因此,關於頭盔的科學研究至今仍然沒有定論。

另外有一些練習專用的頭盔,會在下顎或鼻前加入護墊,為了保障面部不會於練習時受傷,這種頭盔的凸出部份可以阻擋對手的拳擊,能使選手更有效進行練習。此外,全面式頭盔會在面部前方加上透明硬性塑膠面罩,以減低初學者的心理壓力,或供面部(眼鼻)有傷者作對打練習時用。不過,以上頭盔都不能有效減低腦震盪傷害。

總括而言,近日澳門拳手友賽受傷身亡跟「沒有佩戴頭盔」之間的關係未必如大家想像般緊密。因為頭盔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擦傷、割傷、撞傷,即使佩戴頭盔作賽亦對於防備腦震盪效用不大。

至於「私下約賽是否合法」、「拳賽拳證的公平性」、「涉事拳館應否負責」等問題,則有待進一步討論。

武圖App2

【柔道男神楊勇緯(按圖放大)】

+5

【ONE冠軍賽女拳手Rika Ishige 亦於校園欺凌中成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