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兵器.布棍|隨時隨地應用的隱藏兵器 原來西方古典劍技也有?
在電影《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中,甄子丹飾演的納蘭元述以一棍布棍,跟黃飛鴻的四門棍法打得火花四射。試想像,如果一塊布或一件衫真的可以聚勁成棍,那麼我們身上幾乎就等於多了樣武器,堪稱最佳的「隱藏道具」。
究竟現實中是否存在布棍?又有什麼以衣服或布匹作武器的例子呢?
延伸閱讀
史實、電影與小說中的布棍
從歷史脈絡上講,布棍的確難以稽考,也應該沒有什麼淵源可言。現時唯一流傳有關布棍的文字資料,據聞是由前中央國術館教官陸林所留下的「板凳拳」歌訣,當中有一句:
板凳勇猛勢無比,兵器叢中敢稱雄,軟硬家伙均不懼,就怕遭遇濕布龍
所谓濕布龍,即浸過水的濕布帶,而「板凳拳」則顧名思義是以板凳施展的武藝。整句的意思,就是哪怕強如板凳,遇上布棍一樣吃虧。這究竟是真正的武術技法分析,還是純粹將兩樣家常用品並列,以此突顯出武術的兼容性,就不得而知。
說到布棍的具體呈現,自然不得不提徐克執導、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系列。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當數文首所提到甄子丹與李連杰的一幕對決。按照片中設計,布棍既能像軟鞭般抽擊甩打,亦能像硬棍般掄棍橫掃反打,還可以擊穿水泥牆。這顯然是誇飾的成份居多。就算撇開威力過強的問題,一條如此長的布匹,既難揮舞又難攜帶,實在與布棍的原意大相徑庭。
相較之下,在《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中,以長衫形成的「布棍」則更為合理。戲中李連杰脫下長衫當作兵器,使用類似軟兵的手法,或鞭打對手,或纏卷對方手中兵器,或甩出地上碎石打擊遠處敵人。雖然始終是誇飾手法,但相比起甄子丹所使的,確實更為合理。因為沾濕衣物,或是在衣物中包裹重物,的確可以做到打擊、纏卷、甩出石子的效果。
就連金庸作品《碧血劍》第二回〈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中,安大娘在對付胡老三時,亦把衣服沾濕,當作兵器使用。觀乎其布棍的使用手法,似乎亦近於軟鞭的功能。
安大娘緩出了手,靈機一動,把買來給袁承志做衣服的一匹布從籃中取了出來,迎風抖開,拋入身後的小溪,跟著撿起三塊石子向大漢打去⋯⋯安大娘拿起浸濕的布匹⋯⋯一匹布已向大漢迎面打去。她的內力雖還不足以當真「束濕成棍」,把一匹布當作棍子使,但長布浸水。揮出來卻也頗有力道。
金庸《碧血劍》第二回〈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
西方以衣物為武器的例子
中世紀,在西洋劍技中便有以斗篷作為兵器的例子。在Camillo Agrippa 在1553年出版的書籍《Trattato Di Scientia d'Arme : con un Dialogo di Filosofia》中,就有介紹斗篷(披風)。在當時被拿作西洋劍的輔助武器使用,起初可能是無意間發現,後來才扶正成為正式的西洋劍劍招。除撩撥彈開敵劍或封鎖敵劍以外,還可以用於攻擊之用。
斗篷主要是捉住肩口部分,將斗篷纏在手腕部位。早期劍士會將斗篷纏得比較緊,後來就捲得稍微寬鬆點,像是掛窗簾般垂在身體前方,作為遮蔽敵方視線的障眼道具。一般防守用法會以斗篷撥開對方攻擊,甚至把持敵劍。
而攻擊方面則有拋斗篷的招式。當時斗篷的質地遠較今天的厚實,重量亦相對較重。假如斗篷掛在西洋劍上,除非順利將斗篷甩掉,否則對方的西洋劍基本等於無法使用。據說斗篷拋得好的話,斗篷就有可能纏住對方的手腕或刀劍,讓對方你法甩開。此外,亦可拋向對方面部,趁機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