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對決|美軍士兵自製紙皮盔甲對打 部件齊全重現日本武士甲冑
有言道「男人的快樂可以十分簡單」。近日,網上瘋傳一段紙皮騎士武士大對決影片,片中兩名美軍士兵穿上自製的紙皮盔甲及兵器,活像武士間的決鬥。
有見片中士兵的紙皮日本武士甲胄製作得唯妙唯肖,小編決定順勢簡單介紹一下日本甲冑的構造。
▍美軍營內士兵上演中二紙皮盔甲 對決
近日,網上瘋傳一段紙皮騎士武士大對決影片。片中場景擬為美軍軍營內,兩名美軍士兵穿上自製的紙皮盔甲及兵器,進行單對單的「決鬥」。
一方士兵扮演日本武士,頭盔上置有角狀立物,肩旁兩側配有兩大塊袖甲,胸前一副胴甲,腰下設有三塊草摺,小腿還有「裝甲」保護。整套鎧甲雖然以紙皮製成,但部件相當完整,合起來活像一副典型的日本武士甲冑。更不用說士兵手上還拿着一把巨型刀鐔的武士刀。
另一名士兵裝備也毫不遜色,頭盔上翌立兩根直立的巨角,上身盔甲採取貼身設計,大腿置有兩塊「臑當」般的裝甲,有盾牌及鏈錘作戰,十分入型入格。
根據上載者Pedro Gonzalez 所言,「人們總是問我,軍人在空閑日子都在做什麼?我接着解釋說,我利用那段時間把大學讀完了,而其他人則去健身、睡覺或者隨便做一些雜事。你問是什麼雜事?好吧,這裏舉個例子......對了,還在拿工資呢。」
顯然軍人生活除了枯燥乏味的操練以外,還是有其輕鬆的一面。
影片引來網民熱烈討論,有網民笑指「男人間的快樂就是如此簡單」、「現實版For Honor」,亦有網民同情「士兵任務關乎生死,能輕鬆時當然要盡情輕鬆」,還有網民驚訝「原來軍營也可以用手機」、「那不是槍靶紙嗎」。
有見片中士兵的紙皮日本武士甲胄製作得唯妙唯肖,小編決定順勢簡單介紹一下日本甲冑的構造。
▍淺談日本甲冑的構造
彌生時代以後,日本各勢力爭鬥不斷,從此甲冑隨着時代而不斷演變,從古代的短甲、掛甲、綿甲冑,進化到中世武家政權時所用的大鎧、胴丸鎧、腹卷、腹當,及至演變成近世的當世具足。
當世具足其實就是「現代甲冑」的意思,應是從過去的胴丸發展而成。當世具足除了頭盔、胴甲、袖甲「三物」外,還有籠手、佩楯、臑當「三具」的小具足,加上用來收納三物三具的櫃(箱子),才可稱為一整套甲冑。
以下簡單介紹當世具足的基本形式。
(1)三物——胴甲
胴甲是甲冑最主要的部份,為覆蓋胴身、保護胸腹背的部位。當世具足的胴甲大致可分成「小札式」和「板式」兩種。
小札式胴甲利用小札板可活動的特性來開闔穿着,而板式胴甲則利用鉸鏈開闔,以鐵板或革板數量分成「一枚胴」至「六枚胴」等形式。這種設計可以直接抽出鉸鏈的芯,將胴甲分解收藏,便於收納在具足櫃內。
(2)三物——頭盔
當世具足所使用的頭盔以「星兜」與「筋兜」為主,還有拆疊式的簡易型頭盔「疊兜」。
星兜是以鉚釘固定多片鐵板而成,而鉚釘突出於缽體表面的頭盔。古人將突出的鉚釘比擬為天上星辰,故稱為「星」。
筋兜是用鉚釘將矧板固定於缽體外側,再將矧板的一端反折,形成所謂的「筋」,是種不顯示出星而僅強調筋構造的頭盔。它較光滑的表面有助卸開砍劈兵器的衝擊力。
此外,頭盔上亦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立物」,設置於不同部位的「前立」、「脇立」、「頭立」、「後立」等。比較著名的大立物有德川家康的大水牛、上杉景勝的大日輪、伊達政宗的大半月等,還有豐臣秀吉的馬藺後立、德川家康的羊齒前立等。
(3)三物——袖甲
袖甲從鎧甲的肩膊往下覆蓋到上臂部,早期大鎧的袖甲是一大片的小札板,相當於抵禦弓箭的盾牌。當世具足的袖甲主要以「當世袖」為主,是種追求包覆性而稍微向內側彎曲的小型袖甲。為了避免袖甲因手臂動作而上翻,出現了以鞐或釦將當世具足固定在籠手上的設計。
(4)三具——籠手
籠手,即是保護整個手臂直到手背的小具足。籠手的構造由上而下依序是繫有籠手繩索的「冠板」,上、下腕有以鐵板或皮革製成的「座盤」,中間手肘處有「肘金」,還有手背處的「手甲」。
近世的小具足基本上均直接繼承了中世形態,以「篠籠手」及「筒籠手」為主。前者將上臂和手腕的座盤縱向剖開、以細長板材「篠」製作而成,後者以數片板材箍成筒狀而成。另外,跟袖甲形成一體的「毘沙門籠手」亦因性能優異而備受青睞。
(5)三具——佩楯
佩楯是用來保護大腿的小具足之一,最初是因應鎌倉時代以後步戰成為主流,甲冑為提升機動性而變短,為保護暴露的大腿而設。近世佩楯的基本構造是從中分成左右兩半,在布帛上縫上小札、鎖環、座盤等作為防護。裝備者以繩子圍在腰際,讓佩楯自然垂在大腿處。
(6)三具——臑當
臑當是用來保護小腿的裝備。江戶時代的臑當大部份都是上下結式,以2條分別稱為「上緒」及「下緒」的繩子打結來穿着臑當。這時期以篠臑當及筒臑當為主流。篠臑當以數片大篠製成,輕便而富機動性。筒臑當是以鐵板或皮革製成。
參考資料:
《日本甲冑圖鑑》,三浦一郎著,王書銘譯。
你知道日本弓道中的「射法八節」嗎?點擊圖片觀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