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手握劍】完全違反生理結構的握劍方式 難以揮劈卻可用於突襲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在動漫、電影之中,經常都會出現一些反手持劍的角色,例如《星戰》系列的Ahsoka、盲俠座頭市等。非主流的戰鬥方式讓他們深受觀眾喜愛,連帶「反手持劍」這項特徵也成為了帥氣的代名詞。
在真實的兵器世界,反手持劍的招式並非沒有,但的確比較少見。其用法亦不會像電影般左右揮砍,理由很簡單:因為反手揮劍實在不太好用……

延伸閱讀

【Star Wars 絕地:組織殞落】為何雙頭光劍比雙頭劍更「合理」?

【盲俠座頭市】勝新太郎的代名詞 《海賊王》裡的「藤虎」

難以發揮長度優勢

作為人類文明最常用的兵器之一,劍的形制千變萬化,沒有一套嚴格的規範方式。最基本來講,劍是一種中距離的開刃兵器,其長度至少要跟臂展相約。當以一般的正手握法(Forward Grip)持劍時,劍身是處於手臂之前,故此劍身能夠疊加上臂展的距離,發揮長度優勢。而反手握法(Reverse Grip)則將劍身置於手臂之後,無論是使用甚麼招式,距離都會大大縮短,違反用劍的原則。

有人可能會認為,可以用反手握法革開對方的來劍後,再俯前抹劍。然而這個動作亦等同將身軀主動送向對方,假如他的劍刃沒有拋離失衡,他只要稍稍退步我便會自行撞上他的劍尖。相反,如果我是採取正手握法,格擋之後無需埋身,只要調動手臂及腳步就可以進行反擊。

【以下圖片取材自YouTube上的著名古典兵器專家Skallagrim的示範片段

+2

有另一種想法,就是在格擋後改以劍尖插擊對手,這樣就無需撲前身軀,也能利用劍身保持距離。這種做法有一定道理,在下文亦會提到類似的真實技法。但要留意的是,這並非是個一氣呵成的動作。因為若果要順利做出插擊,手肘需要與前臂及後臂處於同一方向(類似於Hammer Fist)。然而反手格擋的動作,本身就會經常拋起手肘及拗臂。難以發力之餘,劍尖亦不會向準對手。因此我要先校正手臂及劍尖的角度,才能再作插擊。除了耗費時間,亦很容易扭傷。此外,某些格擋的動作亦相當危險,例如當對手從下而上削擊時,我就算能夠觸碰到他的劍身,依然很容易會被削中手指或前臂。

反之,正手握法確保了劍尖是向著對手的方向,就算要修正角度亦輕鬆得多,手臂亦能保持自然的水平狀態。

+3

生理限制發揮

這裡亦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就是人體的生理結構確實是不適合採用反手握法。以最常用的「米」字型攻擊線路為例,當我以正手握法揮劍時,基本上六條線路都能兼顧到(「右下至左上」比較別扭)。但若果我採取反手握法,「左上至右下」以及「上至下」的路線,就會嚴重超出限制,「左至右」及「右上至左下」亦只能僅僅過關。「下至上」雖然可以勉強發力,但劍柄的重心卻會反過來砸向自己,造成失衡。

相對有用的路線乃「左下至右上」、「右至左」及「右下至左上」,其中「右下至左上」可以加上身體的擺動來增強發力,手肘角度亦最為自然,屬於比較合理的技術。這位武者就相當純熟地,以武士刀循「右下至左上」的路線成功斬開海綿棒:

按此觀看完整講解及示範】

另一方面,手掌及手腕的結構亦會對握法造成影響。簡單來講,拇指是最具力量的手指,當我們以正手握劍時,拇指可與食指、中指形成一個強力的虎口,不論對揮劍或格擋都大有幫助。相反,反手持劍就缺乏了這重握力,因為最後將力量傳送到刀身的手指,全屬較為力弱的部份,於是很容易就會有脫手的感覺。

至於手腕的設計,亦只容許了由上而下的活動。當兩劍相交時,如果我採用正手握法,很自然就能產生一種向前、向下的抗力。而反手握法卻會讓對方的來劍,順應著手腕向下的慣性,輕鬆突破防衛。

真正的反手握劍技術

那麼歷史上是否存在真正實用的反手握劍技法呢?答案是有。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向後插擊。從上文可見,反手握劍的最大問題之一,是攻擊目標經常與劍身經常處於不同方向。而向後插擊就正是反手握劍下,罕有一個攻擊目標與劍尖相對應的動作,操作起來相對容易。

剛才以武士刀反手斬開海綿棒的武者,則講解了另一個應當查有實據的用法,就是在跪坐時突然拔刀攻擊。正如前面所述,「右下至左上」乃反手握劍最為合理的揮擊路線。古代日本武士如果帶刀跪座,刀通常會放在地上近手邊的位置。這個時候反手拔刀就比正手拔刀更為快捷,隱蔽性更強。

至於歐洲的武術典籍,亦載有一些反手握劍的動作,其中一種做法就是反手擲劍。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劍士想擾亂敵人或者阻截追兵,擲劍可能是個不俗的選擇。不同於重心在前端的飛斧,如果以正手擲劍,幾乎等同將劍鋒直接擲向地面。但若果改用反手的方式,就能夠像標槍一般,在飛向對手的同時保持劍尖指向前端,在一定距離下具備穿透力。

另一種歐洲劍術出現過的招式,就是以類似鑿石的原理,用反手握住劍柄末端的圓球(Pommel),然後將劍尖貫穿對手。具體的做法是,當雙方進入交戰距離後,我的前手繼續保持正手握劍,像固定器般確保劍尖是穩定指向對手,後手則改以反手握住圓球,然後施力插擊。

不同於開首提到那種反手格擋再插擊的方式,這種做法其實是在正手握劍的基礎上,再結合兩者的特色。因此我的前手一早就自然地將劍尖指向對手,無須再作修正,而後臂的反手則只需負責推前,同樣不會拗動。不過這種插擊的距離比刺擊為短,故此要確保雙方的劍交叉後,方可使用。其中一種戰術是,先引誘對手攻向下方,露出空門後我以這種握法將劍尖刺向對手。這樣比起一般雙手交叉的換架姿勢,會來得更有效率。

另外為了令後手的力量可以完全貫向劍尖,通常會在擺出上位的劍架後才使出這招。有時甚至會利用對方的上位架式作為平台,穩住劍身後再作插擊:

有讀者提供了這種握法的另一個技術,就是我先向上佯刺,令對手舉劍露出空門,然後往前踏步,把劍從上而下、向後轉一個圈,後手同時換成反手握住劍柄末端,推前刺向對手。這個招式的優勝之處,是我可以在佯攻之後繼續往前刺。如果是一般的刺劍,我要先收手再踏步向前刺,變相給予了對手時間。但透過轉圈及後手前推,我就可以立即踏步攻擊,對手亦很難預測我的劍路:

綜合上面幾個實用的技法,可以明顯見到,反手握劍的確不能夠作為一種主要的握法長期應用。它只能夠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乘機用上。事實上,除了最後兩種招式外,其他三個用法都是帶有偷襲的成份。至於後兩種用法,則是在正手握法的基礎上進行。假若對方已經與自己形成對峙狀態,那肯定是以正手握法為先。

當然,如果你只是一心求帥氣,那反手握劍肯定是無傷大雅啦!

延伸閱讀

【The King國王亨利五世】從主角一場對決 看當中對甲劍技的重現

【印度直劍Khanda】印度神明的法器 劍柄伸出尾巴所為何事

【二刀流】非宮本武藏專用 連中世紀歐洲劍士也會用(刺劍匕首)

【正義之劍】中世紀另類行刑長劍 如何變成正義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