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滴子】中國古代最神秘暗器 電影作品加工成今日認知
香港資深編劇梁立人先生於7月11日離世,梁立人在亞視年代的名作《大內群英》深入民心,雖然在更早之前已有關於雍正弒父奪位的影視創作,但是因為電視媒介相對普及,《大內群英》讓雍正故事更為廣傳。當中尤其雍正與他所設特務機構,和與傳說最神秘暗器血滴子的關係,更成為人們茶餘飯後佳話。
這次便為大家介紹這款傳說中的暗器:血滴子。
延伸閱讀
【ATV】大俠霍元甲:亞洲電視永恆象徵 黃元申梁小龍演精武傳奇
【ATV】TVB武俠頻道重播甄子丹《精武門》 重溫葉問前的宇宙最強
神秘血滴子與野史中的雍正
血滴子之所以神秘,是因為它並不見於歷史記載,而只流傳於清末民初的小說中。暗器的描述看似天荒夜談,但又繪形繪聲,名氣之大滿足很多人獵奇心態。血滴子最先見於《胤禛外傳》、《呂四娘演義》、《雍正劍俠圖》(童林傳)、《清史演義》等小說中。
野史相傳雍正(胤禛)弒父奪位,為了鎮壓反對勢力,於是設特務機構「粘杆處」,而又有說這個機構又名為「血滴子」,因為機構中人都以「血滴子」為暗器取人首級。有說這件暗器便是雍正首下大將年羮堯發明,而據《茅山奇談錄》則為茅山道人泉青所發明,為雍正用計偷為己用。雍正年間又大興文字獄,相傳「呂留良案」中,漢族文人呂留良因文字獄遭禍,其女呂四娘為父報仇,精研武藝,最終憑血滴子取雍正首級。
血滴子的形狀眾說紛紜,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一種笠形或鐘形罩子,頂端繫有索鏈,罩子的開口外緣環布著一圈鯊鰭形鋼刀,使用時一手抓住索鏈,一手將血滴子拋向敵人,血滴子會像飛盤一樣不斷旋轉,套在敵人頭上,操作者則利用索鏈控制方向與收回,便可把對方首級割下。
以上有關血滴子的描述,都是近代影視創作人員根據晚清小說和民間傳說而創作,影響我們後人的認知。
有關血滴子的電影
七十年代便有幾套關於血滴子的電影,再加上電視劇《大內群英》渲染,令大家對血滴子充滿好奇,亦形成我們現在的認知。例如1975年由陳觀泰等人主演的《血滴子》 ,講述了清雍正皇帝為剷除異己,命令御前侍衛辛康研製神秘武器,可在暗地殺人。辛康通過街邊雜耍抖空竹、轉盤子,得到靈感研製出血滴子,這種武器能在百步之外,取人首級。所謂一物治一物,結尾主角馬騰也因雨傘,悟出了用鐵傘破解血滴子的方法,並在《清宮大刺殺》(1978)中發揚光大。
1976年,由王羽自導自演的《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則把清宮權鬥搬到到了江湖上。獨臂拳王俞天龍,不甘清庭暴政,大戰清庭鷹犬封神無忌。電影中,血滴子的外形略有改變,頂部改成了紅色,與清朝官員帶的帽子相似。另外使用者封神無忌是一個瞎子和尚,本片中還出現了一些新的破解血滴子的方法。
九十年代打後,例如1993年《東方三俠》和2012年劉偉強執導的《血滴子》,電影中血滴子大致設計都是沿用七十年代前人思路(當然還有《整蠱專家》中惡攪的忌廉血滴子),這暗器造成如飛盤一樣,只要套在別人頭上一按機關,便可取下首級,而在2012年版電影中,雍正靠這暗器成立「皇家十二勇士團」,並以「血滴子」為代號。
延伸閱讀
現實血滴子? 算了吧
早年《國家地理頻道》曾製作專輯談中國的十大暗器,節目中將血滴子排在第一位。還訪問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研究員王曉春(音譯),他認為250多年前清朝的科技,是絕對有能力造出這種暗器。但是,節目亦訪問了民間研究者和武術研究者,用他們結合文獻的研究成果,造出了一個一比一的血滴子來實驗。
但正如節目中提及,可造到血滴子和能否有效運用血滴子是兩個問題。節目製作中邀請了武術指導楊肯,嘗試以拋擲和打筋斗凌空把血滴子套上敵人頭部兩種動作做測試。 雖然測試的動作設計認為在有熟練的訓練下,使用者若有很強的臂力和有絕佳準確度,血滴子殺敵是有可能。
但從當時影片可見,是在對方是假人不動的情況下,示範者試好幾次才能勉強成功一次,若以這標準來說,筆者對這暗器效用抱有極大質疑。
其實,在中國古代已有繩鏢這種可拋擲和回收的武器,筆者認為這或者是血滴子原型。而繩鏢的鏢形相對血滴子在重量上卻有明顯差距,只有大約300多克重量。亦因為不是太重,用者才能靈活施力,運用繩的摔勁做出擲拋遠擊、縮短近擊等動作。
要運用繩鏢,對用者有極高武藝要求,都是要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能使用。這類需長時間訓練才能有效運用的暗器,讓訓練成本大大上升,再者刺客其實用刀好像更實際。不過,很多人因為刺客只會執行重要任務,不會胡亂派出,是英中精英,單單這點就已讓後人為其添上無窮神秘面紗。
相關文章
【實用文系列】八極拳盧韋斯師傅:大槍武藝基礎三式 扎、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