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群英會】Kirk Douglas離世 演活經典角鬥士Spartacus
美國著名演員Kirk Douglas於美國時間2月5日離逝(1916-2020),享年103歲,這位活躍於荷里活半個世紀的天皇巨星,經典作品無數,1996年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而 Douglas最為香港人所熟悉的是於1960年放映的《風雲群英會》(Spartacus)。當中Douglas飾演歷史上著名的色雷斯角鬥士Spartacus,被視為影壇經典。羅馬時代的角鬥士,雖然身份屬奴隸,但卻是一流戰士,這次從這套經典電影作品,為大家介紹角鬥士和他們的角鬥比賽。
《風雲群英會》(英語:Spartacus,台譯《萬夫莫敵》)是一套1960年於美國放映的傳記片電影,Stanley Kubrick執導,Kirk Douglas監製和主演。電影以Spartacus的故事為藍本,Kirk Douglas在片中飾演一名不堪被欺壓虐待的奴隸,勇敢站出來率領其他奴隸反抗羅馬帝國。作為當年大製作,劇組專誠向意大利博物館借出5000套軍服和7噸鎧甲,187名特技人員都接受了角斗培訓,據說有10500人參與了本片拍攝。(1)該片獲得奧斯卡四個獎項、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2008年美國電影學會AFI百年各類型電影十大佳片:史詩類第5位。
羅馬史最大規模角鬥士叛亂
Spartacus(希臘語:約前120-前71)為色雷斯人(位於今巴爾幹半島北部),據載他曾服役於羅馬軍隊,後來因逃兵罪淪為奴隸,亦有說他為羅馬軍所抓獲而淪為俘虜,但因饒勇善戰,獲派Capua巴蒂塔斯家族的角鬥士訓練場,接受訓練成為角鬥士。公元前73年,Spartacus和一群角鬥士密謀出逃,他與高盧人Crixus、Gannicus、Castus一起領導了反抗羅馬共和國統治的斯巴達克斯起義(The War of Spartacus/又名 Third Servile War),這場起義間接讓羅馬帝國開始立法改善奴隸生活及權利。而有關斯Spartacus的文獻,除了與此次戰爭相關的之外鮮有人提及。
角鬥士(Gladiator/拉丁語:gladiatōrēs),指的是古羅馬競技場上的鬥士,名稱來源自於古羅馬軍團慣用的劍,是古羅馬一種身份特殊奴隸,通常都是戰俘或其他犯了過錯的奴隸,地位低微,但有說羅馬一些有身份的貴族,有時會落場參與角鬥士比鬥。他們的職責是在競技場上扮演角色,互相殊死搏鬥,為人們提供野蠻的娛樂。由於訓練一個角鬥士所費不菲,可說是屬專業人員,雖然身份低微,但又是娛樂大眾的明星,出名的角鬥士是路人皆知,人氣極高。根據現有記錄,角鬥場的比賽,觀眾和主辦組織可以決定每個角鬥士的生死,但由於角鬥士是專業人士,主人大多不捨得他們白白犧牲,大多能夠存活。而且如果角鬥士間打了一場精彩的對決,獲得觀眾肯定,更會要求讓他能活着離開角鬥場。
角鬥士戰鬥講規矩
一般來說,每場角鬥一般分為三個評估階段 。 第一階段是 「初步接觸」,兩名角鬥士必須靈活地移動雙腳前進、充分揮動武器完成攻擊;第二階段則從其中一名角鬥士受傷或者處於下風時開始 , 這時主要看角鬥士如何後退,拉開自己與對手之間的距離。到了第三階段,角鬥士會扔開自己手上的盾,開始進行徒手搏鬥。這些動作可以概括出角鬥的目的並不是殺死對手,反而如古羅馬詩人所說的,是為了不流血地勝出,在三個階段都表現突出的角鬥士就會被選為優勝者。古羅馬角鬥士在角鬥場上其實很有規矩, 這些古代角鬥士們必須遵守一整套嚴格的角鬥比賽規則 ,而不是野蠻暴力或不擇手段地要將對手置於死地,現在考古發現的角鬥士遺骸,大多只有較細的傷口,腦後傷十分少見,絕大多數傷口都表現出非常好的癒合跡象,看來只要能夠離開角鬥場,便可獲很好的治療。
而角鬥士大多會扮演羅馬帝國曾遇過的敵人或一些虛擬角色,按角色配搭出不同的戰術和裝備搭配,例如追擊角鬥士(Secutor)會使用類似高盧士兵的重裝甲,配以短劍、匕首等,而網鬥士(Retiarius)所扮演的虛擬角色,則會以三叉戟和漁網作為武器。他們當中一些兵器戰術,據說有可能影響到中世紀歐洲武士戰術。
伸延閱讀:
【水行俠】神兵三叉戟 現實並非尊貴武器?
由於角鬥士在歷史上充滿魅力和藝術創作空間,後來更成為不少影視創作題材。著名的除了《風雲群英會》外,還有《帝國驕雄》和《龐貝》等,都是當中有關角鬥士,而較為出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