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韓國研發「扣血式」搏擊比賽 能否重現舊式比賽光輝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格鬥遊戲大家就玩得多,但大家有否曾經想像過把「血量條」化為現實?早前韓國一個跆拳道比賽一脫奧運搏擊形式,「依力度扣血,扣哂即輸」!究竟當中是甚麼回事呢?它能否「重振」跆拳道武術一面呢?

 

▍扣血式比賽 猶如格鬥遊戲

+6

日前,網上傳出一段跆拳道比賽影片。片中比賽活像格鬥遊戲,採取「扣血式」比賽:選手有各自的「血量條」,然後會依打擊力度去「扣血」,血量歸零等同KO。

網民反應兩極,好壞參半。支持者認為比賽終於擺脫「腳劍擊」的水平,重現武術跆拳道表現。反對者認為比賽「換湯不換藥」,只是不同表現方式的「奧運跆拳」,不復當年跆拳道般精彩。

本文先介紹這比賽的內容,並討論一下它能否「重振」跆拳道武術一面。

 

▍原來是韓國跆拳道協會比賽

2020 POWER TAEKWONDO KTA PREMIUM LEAGUE 上演了如「格鬥遊戲」般的跆拳道比賽。(圖片擷取自:Facebook)

其實片中比賽名為「2020 POWER TAEKWONDO KTA PREMIUM LEAGUE」,是韓國跆拳道協會(簡稱KTA)舉辦的試驗性搏擊比賽。所採取賽制跟國技院(簡稱KKW)及世界跆拳道聯盟(簡稱WT)不同。
 

想了解電子護具歷史和爭議,可參看:《【奧運跆拳道】電子護具爭議:以跆拳道為例》
 

在此先略略說一下三個組織之間的差別。
 

韓國跆拳道協會標誌。(網上圖片)

韓國跆拳道協會是全球最早的跆拳道組織,成立於1961年。它舊稱為「唐手道協會」,換言之它初期是唐手道為主,當中包含了九大館中的武德會。後來韓國政府整合國內武術組織,希望打造屬於韓國的獨特武術時,「唐手協會」轉化為「韓國跆拳道協會」。時至今日,它主要負責韓國國內的跆拳道發展工作。
 

韓國國技院的外貌及標誌。(網上圖片)

國技院主要處理國際間WT跆拳道武術系統的九大事務,包括世盟品/段證晉升審評、教練培訓研修、技術研究、表演團培育、向世界普及和交流跆拳道、舉辦武藝大會(Hanmadang)及活動、宣傳及文化振興、建立國際形象等。在此處需要特別留意的是,國技院所推廣的是代表韓國的國技——戰後韓國九大武館(青濤館、武德館、智道館、松武館、彰武館、講德院、正道館、吾道館、韓武館等)整合出的「跆拳道」,而不是我們一般所見的運動跆拳道。換言之,國技院的其中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推廣完整武術層面的跆拳道。
 

世界跆拳道聯盟的新(下)舊(上)標誌。(圖片擷取自:http://bit.ly/38dFCmA)

最後,最廣為人知的世界跆拳道聯盟則是世界跆拳道管理機構,亦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其中之一,負責安排跆拳道運動(即奧林匹克跆拳道)的國際性賽事。

雖則三者專責功能、發展方向各有不同,卻又不時在發展上互相交集,形成一種頗為「複雜」的局面。有機會下次再深入說說。現在先回到由韓國跆協研發的「扣血式比賽」當中。

 

▍「扣血式比賽」的計分方法

雖然乍看之下比賽猶如「格鬥遊戲」,但大體上乃改良自WT系統,轉換了比賽的表現方式。

+2

WT 搏擊比賽採用「分數累積制」,主要由電子護具自動計分,以腳擊中電子護甲及電子頭盔會自動上分,拳擊及額外分數則由邊裁手動給分。

影片中的比賽則採用「分數扣減制」,以半手動計分系統運行。每位選手各自有100點「血量」,血量扣減至零即為落敗。每當擊中對方時,電子護具負責量度中段踢擊力度(7-40),然後再由場邊裁判決定是否給分,最後轉換成所扣「血量」。
 

比較特別的是,除了基本按力度「扣血」外,還會按照特定情況添加額外傷害。例如以旋轉腳法擊中的話,會額外增加20點傷害;若攻擊令裁判讀秒的話,則會額外增加20點傷害。此外,選手犯規不再被直接扣分,而是變成對方10秒內分數雙倍。

即是說,在對方犯規後,我方以旋轉腳法踢中對方護甲,並導致裁判讀秒,便有機會以一腳分出勝負![(25(力度)x 2(犯規)+20(旋轉)+30(讀秒) =100]

以下是分數列表:

滿體力 100點
踢擊頭部 - 扣20點
踢擊護甲 - 按力度扣點
拳擊護甲 - 扣7點
旋轉腳法 - 額外扣20點
裁判讀秒 - 額外扣30點
消極/犯規 - 10秒內對方打擊分數雙倍

從這比賽可見,KTA 嘗試對跆拳道搏擊方式作出改造,似乎想發展出跟WT跆拳不同的搏擊表現。可是,賽後大眾反應兩極,好壞參半。以下跟大家討論一下。

 

▍跆拳搏擊表現該如何革新

自WT跆拳道成為奧運項目後,一直有習者抱怨「奧運跆拳道不知所謂」、「變成娘娘腔搏擊」、「輕觸得分不切實際」等等,簡言之就是懷緬昔日跆拳道「剛猛激烈」的光輝。因此一直有意見要求改革跆拳道搏擊,開創另一種風格的比賽。

那麼「扣血式」比賽是否跆拳道的「新希望」呢?
 

在討論之前,筆者認為坊間之所以對WT跆拳道「不滿」及「懷緬過去」,其實是源於觀眾與WT取向上出現偏差所致。那些觀眾以觀賞性(實用性)為主要考量,嚮往「舊式跆拳道」以力度傷害為主的打法,享受擊倒出現。而世跆則以安全及公平為主要考量,希望奧運中的跆拳比賽更快、更好看,同時又更少受傷。

兩者向著不同目標進發,亦無可避免地因選擇而作出取捨,出現各自的不足。
 

「舊式跆拳道」雖然力度十足,表現可觀,但採取全人手給分,賽事的公正性一直備受質疑。「新式跆拳道」採用電子護具系統,雖然公平度上升,但踢擊準繩要求上升,而且力度需求力度下降,使跆拳打法容易趨於統一,令賽事變得單調及沉悶。

以「扣血式比賽」而言,其實它只能算是WT跆拳的改進版,把「踢擊力度高低」加入分數當中,並把「加分」變成「扣分」而已。「血量」跟抗打截然不同,先不論每個人的抗打能力、體能水平各異,人體自身不同部位的抗力能力亦各有不同,根本無法忠實反映打擊造成的傷害。以現時科技水平,暫時無法完全量化傷害,更莫說非得分部位的傷害無法計算,跟全接觸仍然有很遠距離。
 

基本上,「扣血式比賽」仍然沒法處理WT跆拳的固有困局:公平跟武術觀感的矛盾。 

若單純追求武術觀感的話,可以去除「得分制」,像拳擊或踢拳般採取「回合十分制」,以綜合表現(進攻性、力度、準繩、抗打、防守)讓裁判主觀地判斷勝負。但從公平角度而言,卻又很難說得過去。

說到底,若以「公平」為準則去評價「扣血式比賽」的話,它把「力度」加入評分當中,確實有進步的地方。但若是以「武術觀感」為準則的話,它仍然無法跟「非得分制」搏擊運動比擬。

以武術發展而言,「公平」跟「武術觀感」之間,大家又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