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博】全民習武系列:共融學習二十七個國家小學生打小念頭
「日字沖拳!攤、拳、收!」在一個標準籃球場內,大約三十名小學生根據周定宇師傅指示口訣,人人紮起二字拑羊馬,齊齊吆喝,氣勢如虹。
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一所約700人的直資小學,開校十一年,學生遍佈五大洲,二十七個國家。不分膚色、不分國籍,每一個學生由小一至小六,每學年都學習該年指定的體育運動,當中小四體育課學習詠春,齊齊學打小念頭,讓小念頭的一招一式,除了成為同學們強身健體的功夫外,亦成為同學在學習經歷中的集體回憶!從拳禮、招式名稱,到學校如舞獅等其他國術運動,認識中國文化!
文、攝:賴家俊
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在引入指定運動訓練時,均細心考慮到不同年齡層學童的實質需要,亦希望在籃球、足球和排球等較普及常見運動外,讓學生認識更多新事物。例如初小會著重培訓跳繩和游泳等在發育時有助發育的運動,而為了培育學生有更好平衡力和強化核心肌群,學生小四階段會全體學習詠春,透過紮馬和打小念頭,強化有關肌力,並從中學習中國文化。
「我們學校把"林文燦/LMC"三字變成三個辦學目標,希望培養學生語言(Language)、品德(Moral)和自理能力(Control),而武術運動也能夠發展後者兩項。」校長文詩詠表示。
文校長數年前在一個演講場合,認識了三屆國際武術冠軍、2011年香港十大傑青周定宇師傅,為師傅對詠春造詢和青少年工作經驗所打動,因此邀請周師傅來校教導全體小四同學詠春拳。
不負校長所望,周師傅以有趣的口訣讓學生記熟功夫口訣和動作,並能回家時與家長分享所學。例如以「攤開手問人攞錢、然後收入去」這兩句讓小學生感到有趣的口訣,記住攤手和收拳的動作,並從旁糾正姿勢,讓同學愉快學習。而學習武術時的拳禮、招式動作,對不同國籍的同學來說都是新事物,也讓外籍同學學習了中國的禮儀文化,和一些中國武術獨有的招式名字發音。
起初引入詠春課程時,校方會安排全級百多人出外向公眾表演,幾屆以後開始提拔一些更熱衷學習詠春的同學,以小組形成外出表演。
「成功感是推動學習重要元素之一,能讓其他人欣賞自己強項,給以鼓勵,讓同學認識只以能力,不以行業、國籍來評定成功,每個同學只要䀆力做到最好,既鼓勵學習,亦推動和諧共融。」副校長畢錦龍表示。
讓家長瞭解學生學習目的
校方為了鼓勵同學參與各項運動,亦避免家長對武術學習的誤解,在幾方面均下了功夫。
家長方面,校方在第二輪面試時已告訢家長學校的教學理念,有何主題訓練,背後的目的是怎麼,定期透過會議與家長接觸,歡迎家長參加學校早會等,讓家長明白學生學怎麼,因此未曾遇過「怪獸家長」阻礙學生學習。
教學團體方面,包括活動助理在內,校方有十多位體育老師負責全校體育活動,老師間課後亦會自發推動同事間體育活動,讓校園師生間都有體育學習氛圍。老師們面對不太有興趣的同學,亦會教導他們勇於接觸新事物,讓他們明白練武好處,增加樂趣。
最後,是順應學生學習潮流。畢副校表示,現在不可能用多年前小學那種強制式學習方法,應該因事制宜,順潮流加入新教學元素。現在青少年喜歡玩電玩,因為電玩有過關斬將,不斷升級的滿足感元素。校方因而在小四學詠春,小五學雙節棍,讓學生由徒手拳法,進階到學習兵器,寄意他們人生歷程可以一關一關闖過,只要做得好,便可挑戰下一關。
文校長表示,上一代小朋友玩玩具,這一代小朋友卻玩電玩。小五引入雙節棍,讓小朋友在這個實物上發揮創意,發展反應能力,例如每次收棍或打花時,不同小朋友都可按老師要求下,加點自己創意。
不過,學校教授武術也如成年人學武一樣面對土地問題,校方只有一個標準籃球場給學生舉辦體育活動,幸好小朋友身型較小,若果是成年人,三十人恐怕不夠空間使用。
地方雖少,但徜徉在和煦日光下,全班同學一同流著汗水,愉快地享受著他們的體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