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練武雜談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按理經過這一天之後,天氣會逐漸回暖,準備迎接春天的來臨。
針對著這個重要日子,古人歷來下了很多特別的習俗、養生法門,乃至文藝創作等。例如今天封面圖的詩句,便是取自宋代詩人陸遊的《春晴泛舟》。而【武備志】則會嘗試介紹一些與之相關的武術知識,希望大家在天氣驟變的時候,也能保持鍛煉、身體健康。
春雷乍響
所謂「蟄」,是指入冬後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由於此時天氣回暖、雷鳴聲響,把牠們從沉睡中驚醒,故曰「驚蟄」。元代理學家吳澄便有言:
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另一方面,驚蟄其實亦是草木生長、春天來臨的標誌。因此對古代的農業社會來說,驚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而作為冬天後的第一個氣候轉折,它亦警示了人們要開始對生活習慣,作出相應的調整,這就是《黃帝內經‧素問》裡所載的道理。
護肝為先 龍形蟄伏
按《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簡單言之,即是經歷了冬天的三個月休養後,我們應當晚睡早起、減少作息時間,並且多做運動,令體內的「陽氣」得以展發。而從五臟六腑的角度來講,春天在五行屬木,與肝氣相通。所以春天應以補肝益脾的食物為主,例如豆腐、木耳、苦瓜等。
那麼在武術鍛煉上,又有甚麼可供配合之處呢?正如【武備志】過去多次提到,許多中國武術流派都跟傳統思想互為表裡,因此不少技法俱帶有調和內氣、鍛煉五臟的功能。形意拳中的「崩拳」,便為經典例子之一。
孫祿堂便曾在其《形意拳學》中寫道:
崩拳者(屬木),一氣之伸縮,兩手往來之理也,式如連珠箭。在腹內則屬肝,在拳中即為崩。其拳順則肝氣舒,其拳謬則肝氣傷……此拳善能平氣舒肝,長精神,強筋骨,壯腦力,故學者當細研究也
至於在文化意義上,「木」位居東位,與四大神獸中的「青龍」相通。所以龍形拳術其實亦同樣適合在春天演練,例如龍形摩橋、少林五形拳等。其中少林五形拳的龍形以「煉神」為核心,正好與春天的精神境界不謀而合:
(黃耀球師傅為【武備志】示範的龍形摩橋)
(五形拳分有南北兩套版本,在多個流派中都有傳承。片中示範的該為南少林五形拳)
各位若果想在驚蟄時節,保持身心健康,不妨多練崩拳、多打龍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