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棍】雙節棍總會創辦人劉萬梁推棍術競技化
雙節棍自李小龍在電影中亮相以來,成為那一代大小龍迷爭相學習兵器,熱潮更未有因李小龍的殞落而衰退。多年後,一個小伙子在看《精武門》時見李小龍在虹口道場大戰一幕,給他揮灑自如,動作利落的雙節棍棍法所吸引,遂萌生學習雙節棍興趣。他並沒有把這門技藝當作一時興起的玩玩而矣,卻是苦心鑽研一練二十年,十年來更將這門兵器在香港發揚光大!他是香港雙節棍總會創辦人兼總教練:劉萬梁。
據說,李小龍的雙節棍術,是在美國向他的學生,有「菲律賓棍王」之稱的伊魯山度(Dan Inosanto)所學,而在香港卻從沒有武館正式專教雙節棍術,劉萬梁是如何習得這門兵器術?
「最初接觸雙節棍是在回鄉探親的期間,從親戚手中初次接觸雙節棍,回家想自己製作,卻又無從入手。後來看了李小龍的電影,更加著迷,於是用盡所有方法,查書、看VCD等,有幸我的因師崔成安先生早於四十年前,曾為出版社畫過一些雙節棍棍法的圖解書,於是便按圖索驥,加上自己不斷摸索,不斷改良自己的技術。」
問及自學的過程面對很大的困難嗎?劉萬梁表示,自學雖然走了不少冤枉路,但因為不斷實踐和不斷從錯誤中學習改良,令自己不斷突破,反而令他更有經驗去教導學生,更能體會學習這門兵器時有何心得和阻礙,如何可以教他們打得更精準,更易明白當中技巧。
雙節棍與傳統短兵器不同處
「雙節棍與傳統短兵器比較有何特點?」小記問。
「傳統短兵器比較少會換手,多數拿刀拿棍只會一直用同一隻手握著。而雙節棍可以透過換手和配合步法,而令攻守更靈活。此外,透過不同握法,可以做到正手握技擊、反手握抽擊,還可以做到撩、挑、格、擋、打、劈等更靈活打法。而運用槓桿原理,雙節棍可比一般短兵更易打出更大力量和短勁。在古代,類似雙節棍的流星錘若配合在騎馬使用,可以透過馬匹衝次的衝力,令兵器有更大破壞力。」
對於初學者,劉萬梁建議最重要有安全意識,先用海綿棍以防弄傷自己和其他人。先練好慣用手,再練另一手,循序漸進,再學站姿,配合單手棍法,進而學雙手棍法,或技擊動作。
套路與武術
多年來劉萬梁經常與他一眾學生,參與雙節棍花式表演活動。他是怎樣看武術與套路的關係?
「對我而言,武術和套路兩者不應分太開看,而要綜合來看。你將它當兵器打時,要打到兵器核心精神,攻防不能缺乏;將它當作舞台表演時,要打出美感力量速度。在表演時,方位力量功底不可少,但作為武術推廣,也要透過表演讓人注意這門兵器,吸引他們學習。兩者應該並存,不同時候打出不同味道。」
劉萬梁的學生,年齡層由小朋友到長者都有。他表示,雙節棍活動是一門老少咸宜的活動,可以訓練全身關節活動,尤其對長者而言,適當關節運動有助行氣活血,減少五十肩、心肌梗塞或腦衰退等疾病。而且雙節棍變化多,對長者而言具新鮮感,可吸引他們多做運動。而不論老少,只要耐心教導,細心觀察他們學習,糾正他們技巧,讓他們有進步,學生才有滿足,有興趣繼續學下去。
記得睇片,等劉萬梁師傅教你怎樣選一支好的雙節棍!
爭取將雙節棍成為國際運動項目
無前人可從,劉萬梁十年來一步步的推廣雙節棍棍術,由創立總會開辦武館,再將棍術系統化,讓學員在八級八段的系統中循序漸進不斷進步。可是,雙節棍在香港仍然在法律上有灰色地帶,法規仍然追不上時代變化,使他與任職紀律部隊的學員多年來不斷交流意見,希望可以不斷改進,向國際層面推廣。
「幸好現時有不少學校和社區積極支持。我於2016年與一間中學合作,舉辦了一場500名師生同堂打雙節棍,並入選健力士世界記錄。這記錄亦獲特區政府認可為回歸20周年重要事件之一,可見政府也認可這運動發展。」
「未來希望將雙節棍推向國際運動一種,現在世界有很多雙節棍流派,而主要組織除了有香港雙節棍總會,還有武漢中國雙節聯盟和荷蘭世界雙節棍聯盟,幾個組織間都有交流。香港已有校隊和代表隊,稍後會成立佛山和杭州分會,未來以設立越南、台灣和韓國分會為目標,大家遵守國際間有共識的分級考試制度,讓雙節棍作為運動項目獲國際更多認可!目標是向入選奧運項目邁進!」
【小知識】
劉萬梁表示,根據非正式記載,雙節棍由其鼻祖連枷算起已有三、四千年歷史。在古埃及時代法老王的權杖,其雛型便是農民用於打穀麥的連枷。而在中國,根據《墨子》所載墨子從農民於農田打谷的連枷得到靈感,將它改良為用於守城所用的連枷,當敵人用雲梯爬上城池時,守城兵以連枷把對方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