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2018武術】耿曉靈放下教鞭再次參賽 親率後進共赴亞運
香港武術代表隊共派出8名運動員(4男4女)出戰4天後的雅加達亞運會,當中大師姐耿曉靈更是因為這次亞運,放下教練身分親身參賽。到底是甚麼促使她放下教鞭,重回賽場呢?(封面圖片:賴家俊攝)
武術項目自1990年起便成為亞運比賽項目,而香港代表隊歷年來更在其中獲獎無數。正如亞運會武術比賽團領隊鍾伯光教授所言,今屆武術隊的目標是「三面獎牌,一面金牌」。香港武術隊在歷史上曾經得到過兩面金牌,第一面是武術「天后」吳小清在1998曼谷亞運中奪得,第二面便是由武術「大師姐」耿曉靈在2010廣州亞運中取得。
事隔8年,這位34歲的「大師姐」再次為香港披甲上陣,第三次代表香港出戰亞運。原本她在2015年「世界武術錦標賽」奪金後,便從比賽場上退下來,轉以教練身分帶領後輩。而令她今次重新上陣,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發揮傑青精神,貢獻社會,在精神上領導、幫助年青隊員,教導她們消除緊張,讓他們有更好的發揮。」
經歷高峰低谷 從教練角度得著許多
對一名武術運動員而言,34歲可能在體能上已經不再是最佳的狀態,但耿曉靈認為自己在精神、動作表現力上卻仍不斷進步。「比賽高峰期的話,2010年的時候是我的最高峰期。通過10、12、13年以後,雖然身體上未必是最佳狀態,但精神上經驗上卻令我踏上另一高峰。」而當談到武術生涯最難過的時期,「最低谷是在國內的時候,但來到香港以後,我感覺到參加每一個比賽都是全力以赴,都是比較舒服順利,在精神上比較享受比賽的過程。」
教練和運動員職責上截然不同,一方是「教」,一方是練。到底「大師姐」在轉化成教練的過程有甚麼感受呢?
「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有些不適應,因為平常是師姐弟妹的身份一起訓練,所以感覺有點不好意思。」後來她發現自己擁有其他教練所沒有的特質,更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就慢慢適應了,和他們一起交流,但是用另外一種大姐姐的方式進入到教練的角色。」在這一兩年跟他們待在一起,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帶他們外訓的時候,也跟一些老教練學到一些教學方法和加上自己的經驗,慢慢創造出自己的教學方式。
先慢慢跟他們成為好朋友,後來讓他們更貼心貼切地跟你一同交流,可以知道他們更多的心理或平常狀態。
「大師姐」從教練這個崗位上,更發現到香港武術運動員有別於內地運動員的獨特之處。她指內地運動員的訓練模式一般都比較「模式化」,一定是跟著教練的節奏走的,面對著教練需要尊重服從。而香港的運動員則比較多元化,他們既尊重教練的意見,亦會有自己的看法還會跟教練溝通,令在練習上會有很多的創新。「他們有很多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在衣服上、動作上會有很多創新意見然後再跟你溝通。溝通過後,我們互相都會有更多的靈感,讓他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經歷過「教」和「練」後,耿曉靈深深體驗過兩種身分的感受:昔日在場上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或是作為教練指導隊員。雖然「大師姐」今次亞運會亦會親身上陣,但對現在的她而言,還是比較喜歡當「教練」。「希望可以把自己多年來的經驗能跟他們分享,更準確地給他們作一些引導,讓他們能更快拿得到好成績,為香港增光。」
對於今次重投運動員身分第三次參加亞運,「大師姐」除了想在精神上支援年青運動員外,亦是希望能夠藉著「最後機會」挑戰自己、發揮運動員精神。她指現在跟2015世界錦標賽相比,自己在心態上更加成熟,在各方面的看法都有不同,對比賽的要求亦有不同。「年青時會以拿成績為目標。今次則感到非常享受挑戰自己,可以發揮運動精神。今次的對手就是我自己,希望發揮到自己多年的經驗和技術水平。」去到最後「大師姐」更透露,在這次亞運會後,便應該不會再參加比賽了。
雅加達2018亞洲運會
香港武術代表隊名單
領隊:鍾伯光
套路教練:林杭貴
散手教練:張立功
套路運動員:
許得恩 (男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劉紫康 (男子刀術棍術全能)
梁倬熙 (男子南拳南棍全能)
莫宛螢 (女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袁家鎣 (女子南拳南刀全能)
耿曉靈 (女子長拳)
沈曉榆 (女子槍術劍術全能)
散手運動員:
林聞謹 (男子5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