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編週記】看似簡單但複雜得過分的「X招為限 切磋一場」
大家好,我是編輯J。最近重溫不同港漫作品時(順帶一提,《中華英雄》真不愧是經典中的經典),發覺武俠作品裡經常會出現一種比拚方式,就是兩大高手以X招為限,就地切磋一場。這種短促的戰鬥顯然難分生死,但卻迫使雙方必須在傾刻間奇謀盡出、鬥智鬥力。而在這個過程中,讀者亦可以看清他們的武功水平乃至心術品性,可謂令整部作品生色不少。
不過編輯J卻有個疑問:究竟他們是怎樣計X招?是指各自出X招,還是雙方來回X招?另外,虛招、閃躲又算不算一招?連續技又該怎樣計算?如果是降服技的話,那是從摔倒的第一下計起,還是由加壓那刻開始計……
「X招之內便取你性命!」
首先應當承認的是,某些以「X招」為單位的武功或名號,的確是具備著多少可信度。例如李尋歡的「小李飛刀 例不虛發」就很易容易處理,因為他用的是投擲式暗器,出招與否一目了然。而以他自傲的性格,亦不會在出刀前耍任何「花招」。
至於坊間常言的「大戰三百回合」也非全屬無稽,蓋因這句話本是用來形容古代騎兵。例如在《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中,張飛便是騎著馬跟馬超大戰了一整夜。可以想像他們之間的「回合制」,其實就是指雙方衝刺互擊的一刻。所以「大戰三百回合」一語縱有誇飾之處,但「回合」的界線卻總算清晰易懂。
所以問題主要是出在擂台比武,各位可以看看楊過的「示範」:
楊過和小龍女跟金輪國師約好以十招為限,結果楊過一下子就數了二十招出來。他明顯是要搗亂,但卻多少點明了本文的主題:究竟如何計一招?
虛招 連技 降服技……
以拳擊為例,其中一個最經典(亦是非常基本)的打法,就是先以兩記刺拳測試距離,再以直拳進行攻擊。那麼前幾下不算作攻擊的刺拳,又能否計一招呢?如果算的話,那其實這裡已經至少出現了三招,「X招為限」的規則很快就會過,對主動進攻一方來說反而較為不利:
(1-2刺拳、直拳組合,是拳擊裡最常見的打法之一。但如果是採取「X招為限」的規則,相信慢慢就會被邊緣化)
所以為了不讓比賽趨於保守,就應當只計具有明顯攻擊意圖的招數,虛招、格擋、閃躲等一概不算。然而問題依然存在,因為某些技術的攻守面向其實很難定義,例如Oblique Kick便是用來阻截對手推進,但只要位置捕捉得準確,同樣可以令對手的膝蓋嚴重受傷,那它究竟是算作一招?還是只屬一下防守招式?
(Oblique Kick是UFC冠軍Jon Jones的成名絕技之一,他的Oblique Kick不僅可以阻截對手,還能嚴重傷害對方的膝蓋。所以曾經引起過討論,是否應該禁止在MMA比賽中使用Oblique Kick)
事實上,有不少武術或比賽規則,確實是難以用「一招一式」的概念去理解。以巴西柔術為例,究竟是從摔倒那刻開始計?還是將轉mount等動作都算作一招?要知道在這類纏鬥型的武術中,每一個降服技都需要進行舖排,而且攻防雙方都會不斷抗衡對方。簡單來說,他們其實都是在持續地「出招」。如果真以「X招為限」去制定比賽規則的話,那根本就與巴西柔術的本質背道而馳。
幻想比現實更麻煩
有趣的是,正當編輯J以為本文的結論都是一如既往,即「幻想不能套用在現實」時,我卻發現這回的情況是罕有地倒轉。在現代的搏擊運動中,我們尚且可以利用慢鏡及大量比賽數據,剖釋每個運動員的動作,以此判定他們是否出了「一招」(當然這樣就要耗費龐大工夫,不見得賽事會零舍精彩)。
但在武俠世界裡,首先就沒有這等技術呀(除非作品背景設定在現代或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動作招式,比真實的搏擊運動還要複雜十倍啊!他們可以隔空出掌、御劍飛行、使用精神攻擊……隨時你在前面接掌,項背就已經同時中劍。在這樣一個危險的世界裡,一招的效果可以放到近萬招之大,一個套路可以有接近過千種變化。要替這班武林至尊清晰定義好「一招」,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偏偏他們又好像毫不介意,繼續在沒有商議好的情況下,便以「X招為限」就地切磋一場……編輯J除了欽佩他們的武功與胸懷外,就再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