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槳/櫂】 琉球古武術的經典兵器
今天是端午節,其中一個活動必然是爬龍舟,而爬龍舟就一定要用上船槳。
提起船槳,大家又會否想起巖流島上的宮本武藏?事實上,船槳的確是琉球古武術一樣經典兵器,至今依然有不少習者。
它就是【武備志】在端午節的主角:櫂。
鱶舟兵器
櫂(エーク,粵音:驟,羅馬音:Eku,英文可叫作Oar),原本是琉球國的行船工具之一。琉球國由琉球群島所組成,三面環海的特殊地理位置,讓它自古就是非常重要的貿易中轉站,而平民則大多以捕魚為業,例如以潛水方式捕獲海產的「海人」。
琉球漁民或海人使用的船隻名曰「鱶舟」,是一種類近於舢舨的小型帆船,而櫂便是鱶舟的撐船工具(也就是船槳)。
過去很多武器都是從農具改做而來,那漁夫們把櫂作為武器亦十分合理。但當然這些古武器通常都有起緣故事伴隨,按《Okinawan Kobudo: The History, Tools, and Techniques of the Ancient Martial Art》所說:
櫂術創自一個叫作Akachu (赤人)的漁民,他來自津堅島。之所以叫「赤人」,是因為他的膚色曬得很黑。
Chikin Shosoku 親方(親方是琉球國的一個位階,為琉球士族中的最高稱號)因在首里鎮爭奪權力而被判處死刑,因為他是一名棍術大師而受到了極大的尊重。結果他並未有被處決,反而被流放到津堅島。
他在津堅島遇到了「赤人」,並教了他棍術。而「赤人」天資聰敏,最後更超越了自己的老師,更創了一套使用櫂的型用來對抗刀、槍和短棍。他更把櫂兩邊削利,加強切割的能力。
現時,琉球古武道振興會、又吉武道、劉衛流等流派都有繼續練習及推廣櫂術。
套路與使用
除了像雙頭棍使用外,有一招技術按上述的書所說非常實用,名叫Sunakake( 砂掛け、砂カチ),就是撒沙的意思。大概是指用櫂把地上的砂撒各敵人,影響對方視力再攻擊。
另一套著名的型,就是「津堅赤人之櫂手」,正是紀念來自津堅的赤人而有的名字:
值得留意的是,因為正如上文所說櫂的兩邊被削利,所以在擊打對方後,會有一個向後「拖」的動作,以割傷對方。
請見片段 7:21
流行文化
最有名的當然是宮本武藏以「船槳」打敗佐佐木小次郎,雖然這故事眾說紛紜,狹雜了事實和幻想,但確實宮本武藏用船槳已經深入民心。例如出名惡搞的《戰國basara》中的宮本武藏就直接用船槳:
除了他以外,在《忍者外傳(Ninja Gaiden) 》中,只要把平平無奇的木劍升至最高級,就能得到一把強力武器「天衣無縫」,就是一塊很大的船槳:
參考資料:《Okinawan Kobudo: The History, Tools, and Techniques of the Ancient Martial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