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ate Combat】職業的全接觸競技空手道聯賽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當一些人不滿現時的某搏擊比賽規則,而這些規則和限制並不能輕易解決或改變,新的比賽就會應運而生。或許是MMA的急速發展反過來有所影響,又或許是大家希望「回到本心」,近年出現的新比賽,大多都向著「增加搏擊性」、「更激烈」、「更少限制」等等方向出發(當然也希望更好看)。最近引起話題的 Karate Combat 正是其中一個這樣的新比賽組織。

空手道經歷多年演變後,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競技方式及比賽。而在2016年6月1日,以WKF(World Karate Federation,世界空手道聯盟)為首的競技空手道(Sport Karate)更被國際奧委會納入為2020年東京奧運比賽項目之一。足見空手道至今仍充滿活力,其影響力亦與日俱增。可是,至今為止仍沒有以競技空手道(Sport Karate)為主的全接觸職業聯賽出現。因此,Karate Combat便應時而生。

 

Karate Combat 是甚麼?

Karate Combat是一個全新空手道職業聯賽組織。賽事會巡迴全球各地舉行,並在比賽畫面中創新加入選手即時生物數據及即時搏擊數據,透過數碼及移動網絡平台直播至世界各地。該賽事將採用全接觸方式。賽例邀請到多位武術專家參與制定,當中包括歐洲首位晉身UFC名人堂的Bas Rutten、前UFC重量級冠軍Chuck Liddell、匈牙利空手道世界冠軍Ádám Kovács等。

5屆世界空手道冠軍Rafael Aghayev。(圖片擷取自:Karate Combat網頁)

Karate Combat更召集到100多位來自30個國家的頂級空手道選手加入聯賽,當中包括:5屆世界空手道冠軍Rafael Aghayev、現時WKF-84公斤世界排名第2的Aykhan Mamayev、現時WKF-84公斤世界排名第7 的Zabihollah Poorshab、前歐洲空手道冠軍Davy Dona、前Bellator選手Josh Quayhagen、前泛美空手道冠軍Dionicio Gustave等。

Karate Combat的季前活動「Genesis(創世紀)」已在4月初於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當日賽事已於YouTube及Karate.com上公布,讀者們有興趣可以自行查看。Karate Combat第一場公開直播活動 「Karate Combat: Inception(啟示)」將於4月26日在美國邁阿密海灘上演,隨後將在杜拜舉行美國與伊朗運動員的對決。

 

Karate Combat的技術與規則:

大部份在WKF空手道比賽允許的技術都可以在Karate Combat使用,但亦要略略解釋一下當中的細則。

Karate Combat特有的鍋型賽場。(圖片擷取自:Karate Combat賽例)

賽事採取3分鐘,3回合制,回合間休息1分鐘。Karate Combat與WKF空手道競賽方式截然不同,它採取全接觸式、非得點制的競賽方式,在特制的空手道「坑」中進行。換言之,比賽不會在擊中後暫停,而是連貫地作出搏擊動作,而且打擊亦不需要留力或「點到即止」。比賽採取像拳擊、MMA的「回合10分制」,即裁判按選手每回合的技術表現、主動性、效果來給分。

比賽沒有肘擊膝擊,拳方面可以有直拳、勾拳、背拳、錘拳,甚至可以有「背刀打ち」(即以手掌拇指那邊的掌沿打擊),但是沒有上勾拳。

在踢技方面限制相對較少,甚至允許踢擊小腿,但不可以踢別人大腿(即膝部至髖部的範圍)。會允許攻擊小腿,大概是想保留一些空手道中足掃的摔技。

比賽允許摔技,如足掃、腰技、抱摔、單腿摔等,但不可以用雙手刈。當一方倒地時,站立一方有5秒可以作出攻擊,但只可以用手攻擊倒地者。若雙方選手同時倒地,裁判將暫停比賽,讓雙方選手重新站起作賽。據說,這是因為賽會想把比賽集中在站立打擊技上,以展示更多空手道打擊技術。

此外,比賽允許選手以"Clinching"作為進攻手段,如纏抱後緊接打擊技或摔技。但以妨礙、限制對手行動的纏抱則被視作犯規。

 

Karate Combat給人的感覺如何:

高端、現代感、數據化的Karate Combat,感覺有點像Unified Weapons Master,而不是走Metamoris或Combat Jiu Jitsu 的簡潔風,又不像巖流島那樣走古風,也不如武跆王那樣直接走到鐵籠。

Karate Combat的比賓布局充滿現化感。(圖片擷取自:Karate Combat網頁)
從觀賽時,觀眾可以選擇打開選手的即時數據介面。(圖片擷取自:Karate Combat網頁)

從觀賽畫面上,觀眾可以選擇打開選手的即時數據介面。圖右標示的是選手的心跳及施力數據,圖左標示的是選手的打擊數據,如命中次數、上一拳的拳速、最快拳速等。這些數據詳盡得很,令人不禁起雞皮疙瘩,有種打電玩的感覺。但轉念一想,觀眾知道這些數據又有甚麼用呢?這會不會反而令觀眾難以集中觀賽。

 

直播比賽時的超廣角鏡頭。(圖片擷取自:Karate Combat網頁)

另外不得不提,是Karate Combat「獨特」的鏡頭運用。Karate Combat刻意採用電影般的多角度鏡頭,有近鏡,有特寫,甚至有現場觀眾視覺,完全不像比賽錄影,反而更似是電影的打鬥鏡頭。或者這些鏡頭會帶令人感到相當新鮮,但從欣賞搏擊運動的角度而言,這些鏡頭有些時候讓觀眾難以看到拳手動作,反令觀眾失焦。

在技術應用上,Karate Combat現在之所以充滿WKF「空手道」味道,完全是因為參賽的選手都來自於「奧運空手道」的背景。在賽例下,其實打法上具有很大發揮空間,甚至可以完全採取「空手道」以外的打法。在Joshua Quayhagen 對 Muslum Basturk一戰中,便明顯看出MMA運動員與單純競技空手道運動員在搏擊習慣上重大的差異。Basturk明顯習慣了WKF打擊後暫停的方式,於是被Quayhagen的連續反擊打得不知所措。因此,當未來繼續發展,其他搏擊運動員加入,或許會出現與現在截然不同的主流打法。

還有一點就是,到底Karate Combat的定位是甚麼呢?因為單論「全接觸」的話,比Karate Combat更「全接觸」的空手道比賽比比皆是,如極真、空道、Kempo Karate等等。它是純粹想發展一個職業競技空手道的平台?把競技空手道中「一擊必殺」的前設去除,發展成一種「全接觸式」的競技空手道?把競技空手道的運動員漸漸培養至其他搏擊運動中?還是在展示「空手道」的搏擊能力,以反擊那些批評競技空手道欠缺搏擊能力的聲音?這些問題大概會在4月的正式比賽後,會有更清晰的答案。

 

題外話:Bitcoin? Domain Name?

賽場中大大的比特幣標誌,非常搶眼。(來自:網絡圖片)

或者大家會相當好奇,為甚麼賽場中會有大大的「B」字標誌。其實這是Bitcoin(比特幣)的標誌。因為 Bitcoin 旗下的非營利組織 "Bitproj.org"是Karate Combat的主要贊助商。它看上了空手道運動的吸引力,希望借此把 Bitcoin推廣至武術群眾中。

價值不菲的網域名稱。(來自:網上擷圖)

此外,Karate Combat的官方網站不是"karatecombat.com",而是"karate.com"。全球唯一的"Karate"的網域名稱(Domain Name)竟然被Karate Combat得到了。這個以"Karate"為名的網域名稱相信一定價值不菲。稍經調查後,發現原來"Karate.com"在2013年時已經價值高達50萬美元,即近40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