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從功夫時代、踢王決、武跆王、PRO-TKD看職業化可能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圖左為PRO-Taekwondo,圖右為RFC武跆王。(圖片來自:Pro-taekwondo.com及武界體育Facebook)

近年,中台兩岸都各自開辦了不同的職業跆拳道比賽,為一眾跆拳道運動員提供一個盡情發揮的空間,用最直接的方法鼓勵跆拳道界,讓選手與教練不用再擔心未來。到底它們跟奧運跆拳道有甚麼不同呢?到底跆拳道職業賽還有其他可能嗎?

本文想針對的是跆拳道作為職業搏擊運動的可能,而非職業化的WT/ITF的比賽方式。

 

簡介現存的職業跆拳道比賽:

現時的職業跆拳道比賽大多是建基於兩大跆拳道體系(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而來,但大多仍以得分制為主。

 

以WT形式改良:功夫時代、踢王決、武跆王

「功夫時代」職業跆拳道爭霸賽。(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FEOLrb)

「功夫時代」職業跆拳道爭霸賽在2016年於中國成立,是全球首個跆拳道職業比賽,至今曾先後在成都、佛山、寧波、鄭州等地舉行職業賽事。它的賽事以搏擊賽為主,分成單人賽、雙人賽、混雙賽,中間夾雜表演而成。

搏擊賽採取擊中得分制,累積分數話者為勝。「功夫時代」跟奧運跆拳的最大分別在於:成人運動員不用配戴頭盔作賽。

 

「踢王決」的服裝相當有「功夫」味。(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oH7M4l)

「踢王決」是跟中國原創搏擊賽事昆侖決在2017年4月共同推出的世界跆拳道職業聯賽,首場比寶於4月7日在北京舉行。它的比賽種類有:個人賽、團體賽、極限競技賽、品勢賽(個人、雙人、團體)等。

運動員會穿著「踢王決」的服裝而非WT跆拳道道袍作賽,外型帶有中國文化色彩。「踢王決」的搏擊得分制明顯改良自WT搏擊規例,為鼓勵搏擊的觀賞性,賽會提高了旋轉踢法的得分(由加1分變成加2分),亦提高了罰則扣分(由扣1分變成扣3分或5分),若被對方擊中並遭裁判讀秒亦能加2分(WT讀秒不會加分)。

「踢王決」跟奧運跆拳的最大分別在於:成人運動員不用配戴護甲、頭盔作賽,亦不能使用正拳打擊。

 

(圖片來自:武界體育Facebook)
(圖片來自:武界體育Facebook)

「武跆王」是臺灣首個職業跆拳道賽事,在2月3日的RFC綜合格鬥冠軍賽中舉行了「武跆王」職業跆拳道示範賽,並將在今年7月8日正式舉辦RFC「武跆王」職業跆拳道大中華區爭霸賽。

「武跆王」運動員身穿紅藍道袍,只配戴牙膠、露指拳套、護脛、護襠作賽,搏擊賽亦是採取擊中得分制。

 

以ITF形式改良:PRO TKD、PRO Taekwondo

關於PRO TKD、PRO Taekwondo比較凌亂,目前只能從YouTube找到相關的片段。但可見兩者採取近似ITF的競賽方式作賽。

 

在1998年的PRO-TKD中,運動員不穿戴任何身體護具作賽,拳擊只可打擊軀幹部位。但從影片可見,賽事仍是以擊中得分制進行。

 

PRO Taekwondo自2007年起於歐洲發展,其後在歐美等地舉辦多次比賽。直至目前為止,在南美仍有定期舉辦賽事。運動員會戴上拳套、護脛、腳套作賽,允許拳擊頭部。得分是按照每一下命中的招式而給予,共分成1-5分。(詳細賽例可參看:PRO-Taekwondo官網 )

 

職業跆拳道比賽真的那麼好看嗎?

跆拳道發展至今,不時都會有意見指出「舊時的跆拳道比現在好看多了」、「今日的跆拳道比賽非常單調」等等。對於職業跆拳道比賽的出現,不少人認為這是跆拳道的「希望」,重新令跆拳道比賽變得矚目。

職業跆拳道比賽真的那麼好看嗎?

在賽事表現性方面,或者因為得分有所調整,加上獎金鼓勵,確實讓運動員更勇於作出高難度動作去取得分數。但想深一層,這些「職業」跆拳道比賽還不是仍採取著昔日的方向去發展?

 

踢擊實效性:

540度跳躍後旋踢在正常比賽中根本很難擊中對手⋯⋯這場比賽或許有內幕⋯⋯(影片擷取自:YouTube

高難度的踢擊雖然奪目,但與搏擊應用始終背道而馳。若跆拳道要以搏擊運動出發,要展示跆拳道的武術技術,有需要把表演腳法和搏擊腳法明確分開,而不是單單為了令比賽更好看便鼓勵高難度動作。

當批評WT踢拳道踢擊(尤其頭部)力量不足,欠缺實際威力時,卻又認為那些不切實際的高難度動作比較刺激好看,實在自相矛盾。更遑論那些頻繁倒地所導致的實效問題。

 

判分制的弊處:

縱然一些職業比賽減少了運動員的護具裝備,希望更能展示踢擊的力度,讓比賽變得更加刺激。但是,去到最後,這些職業比賽還是選擇以踢擊種類來按次給分,而非採用拳擊、泰拳、Kickboxing、MMA的回合優勢制(即10-9打分制)。

在看職業跆拳道比賽的時候,大家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就像在看採用電子甲前(舊甲)的跆拳道比賽一樣。從WT的電子計分,變回像以前人手給分的情況,令得分的準則重新回到模糊主觀的年代。

或者人手給分的好處是:令一般觀眾能夠更易理解分數,易於計算勝負等。但在搏擊技術應用上,可能會做成反面的影響。例如有打過「舊甲」比賽的跆拳道習者都應該體驗過,明明擋住了踢擊,或者踢擊根本不命中得分部位,卻因為聲響或氣勢而失掉分數。因此在「舊甲」比賽時,運動員都傾向「減少擋格」,並更主動起腳,因為踢擊不用完全命中亦可得分。

 

而在另一方面,一些踢擊技術的效果較難靠「視覺」、「聽覺」判斷,在人手給分時會較常被省略掉。例如前踢、前勾踢、刺出的側踢,因為以腳底、腳跟部位難以發出聲響,在「聲音」主導的人手給分下,很難取得分數。

在電子計分下,不同腳法命中的力度亦可以反映出來,並公平地取得分數。假若單純覺得WT踢擊力度不足的話,而又要堅持採用「計分制」的話,只要調高得分力度需求便可。若要加強跆拳道的搏擊層面的話,為何不採用「回合優勢制」呢?

 

技術限制:

在WT系列的職業跆拳道賽中,出現禁止拳擊的規例,令賽事單純以踢擊主導。以全面武術而言,或者大家會認為有所倒退。但就著職業賽的角度而言,或者未嘗不可。就如摔跤會專注在摔投技、壓制技,巴西柔術專注在地面技術、關節技、絞技等。

那麼現時的職業跆拳道有可能包容其他腳部技術嗎?使這些比賽脫離跆拳道的基本模式,成為真正以腳技為主的比賽。例如能否在比賽中加入膝擊、低掃,甚至是一定程度的近身抓抱。當然,這是以跆拳道職業比賽需維持獨特性,與有別於WT、ITF、Kickboxing等搏擊運動而說的。

 

結語

總括而言,職業跆拳道比賽的出現對一眾跆拳道習者而言,無擬是一般強大的推動力。與此同時,其實這亦某程度反映出人們對WT、ITF跆拳道搏擊體系的一些意見,甚至是大眾對跆拳道的觀感定位。

但其實職業跆拳道比賽一事,與眾多傳統武術的處境一樣,代表著武術在現代社會的情況。未來,武備志將會撰文書寫WT跆拳道一直以來的搏擊規例轉變,以說明規例對比賽表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