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武俠小說常言的「丹田」 究竟是怎麼回事?
幾乎所有武俠作品,都會提到「氣沉丹田」。然而,究意何謂丹田,丹田與武術修煉之間的關係又是甚麼,歷來卻沒有一個統一說法。今天【武備志】便嘗試以手頭上的資料,跟大家淺釋下丹田這回事。
▍丹田不止一個
丹田,顧名思義乃修丹的場所,故此丹田自然與道教文化密不可分。現時大部分人論及的丹田,都是指肚臍下三寸的小腹位置,正好對應中醫記載的氣海穴,乃外氣與體內「真氣」交匯之處。
其實,依照道教傳統學說,這只屬於「練精化氣」的下丹田,還有處在膻中、負責「練氣化神」的中丹田,以及位於眉心、主管「練神還虛」的上丹田。若然修行者能夠把三個丹田連成一線,使體內「真氣」上達腦髓,那就可以超脫成仙。
這種對丹田的細緻劃分,不獨見於道教典藉,在佛家學說裡亦有相似做法。古時少林東院的氣功大師淳濟和尚,就認為真正的丹田在肚臍下面一寸,皮肉內五分。而南院的貞緒則指出丹田穴應在肚臍下面三寸,皮下三分。但西院的德禪大師又認為是肚臍下的地區……
丹田對修行者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點擊圖片觀看資料】
武術中的丹田
問題是:究竟這個幾無定案的丹田,在武術修行中承擔著甚麼樣的角色?
正如【武備志】多次提到過,很多中國武術流派都借鑑了中醫、道教文化等國學知識(詳見《國術與國學》一文),這點去到明清內家拳體系興起後,就尤為明顯。對內家拳法的習者來說,拳術獨可以修身健體及防身自衛,甚至能夠修煉成真,與道家哲理相通。這正是心意拳以至形意拳一脈所提倡的核心思想,即「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三層道理,可與拳術中的「明勁」、「暗勁」、「化勁」三步功夫互為表裡。由是者,丹田就同樣成為了武者必修的課題。
事實上,丹田在武術中的道理並不抽象複雜,以前文提到的「上中下」三個丹田為例。若果以一般生理學考察的話,可以見到每個丹田都對應著一個具體的身體部位,即上丹田為頸椎、中丹田為胸腔、下丹田為盤骨及腰椎。孫祿堂在其《形意拳學》中便寫道:「腰為根節(在外為腰,在內為丹田是也);脊背為中節(在外為脊背,在內為心是也);頭為稍節(在外為頭,在內為泥丸是也)」。泥丸即為頸椎及頭顱之間接駁的凹位。
由此可見,即便撇開抽象晦澀的道教辭彙,丹田本身就是非常重的發力點,任何搏擊動作都須要經過丹田的傳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所謂的「上中下」三丹田合一,其實可以理解成脊椎的調動,使盤骨、胸腔、頸椎能夠連成一線,讓身軀正直,兼具拉肋之效(傳統武術中的「伸筋拔骨」之意)。
以這種物理的方法研究丹田,或可以剖開傳統語言的迷霧,為當下的習武者帶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