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刀 Krabi Krabong】泰國傳統兵器武術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gWwkWd)

菲律賓魔仗或者席拉大家或者聽過,但其實毗鄰的泰國亦有獨特的傳統兵器武術,那就是Krabi-Krabong。Krabi-Krabong是泰國的兵器武術。它與東南亞其他武術體系息息相關,如馬來西亞的席拉、緬甸的賓謝及柬埔寨的Kbach Kun Boran。據說已故泰王蒲美蓬·阿杜德(拉瑪九世)的皇家保鏢兵團都熟練Krabi-Krabong。

"Krabi-Krabong"一字是由兩種主要兵器名字組合而成:"Krabi"是指泰國彎刀,"Krabong"是指長棒。應用時,兵器一般雙手並用,並配合踢擊、關節技、鎖技、投技等使用。Krabi-Krabong的兵器包括有:Krabi(泰國刀)、Krabong(長棒)、Daab Song Mue(雙刀)、Lo(盾牌)、Phlong(短棍)、Ngaq(長柄刀)、Mai Sok San(雙柺)等。

 

印支半島古時群雄各據,王國紛立,各國征戰頻繁,因此發展出一種特殊的武術系統。Krabi-Krabong發展自古代暹羅,是暹羅戰士在戰場上的作戰技巧。據說,它經常與古泰拳一起使用。暹羅戰士持兵器時,便以Krabi-Krabong禦敵,當失去兵器後,便轉以古泰拳搏鬥。有說在初時,主要是由馭象者及皇家士兵鍛鍊Krabi-Krabong。以便馭象者在大象背上以兵器打擊地上的對手。而皇家士兵則以此護衛大象的腿部,避免其從側面和後方受到攻擊。在15世紀火藥普及後,大象背上轉為裝備火砲,令馭象者作戰用途大減,甚至不用再修習Krabi-Krabong。但自大城王國起,這種武術通常由曾擔任象騎者的家族傳習。

經過泰緬戰爭(1765-1767年)後,泰國散失了大部分關於古武術的歷史記錄,令今人難以追溯其實際起源。但經過考古人員及傳統武術家的努力,透過傳統的舞蹈和壁畫漸漸一窺它的原貌。從泰國的考古發現及傳統舞蹈中,證實大量兵器曾在古代泰國中使用。其中一些兵器在今天的泰國武術中,已經不復存在,如Kris(匕首)、Hawk(長矛)、Trisul(三叉戟)、Vajra(雙頭錘子)等。有說法指,這是因為受到古印度武術的影響,所以衍生出戰舞的表現形式。

 

此外,在泰國的僧侶,跟南亞和東南亞的其他國家一樣,亦具有地方教師的作用。年輕的男孩被送到寺廟,學習佛教佛學、語言到占星種種知識。一座在阿瑜陀耶的佛寺中,那裡的僧侶甚至向他們的學生傳授武術。這些和尚據說是來自泰國北部蘭納王國。現代佛教劍術學院(Buddhaisawan Sword Fighting Institute)由Sumai Mesamana領導,直到他在1998年去世。他的兒子Pramote Mesamana在6歲開始接受Krabi Krabong訓練。根據年輕的Mesamana所述,該門技藝自從大城王國時代(1351年 - 1767年) 以來,便在他們家族中父子相傳。

時至今日,Krabi-Krabong已經演變成一種武術運動。美國兵器研究團體Dog Brothers的創立人之一的Arlan Sanford,便在泰國著名的Buddaiswan學藝,獲得Arjan(老師)資格。以下是他的教學示範:

 

另外Krabi-Krabong 亦發展出一種運動競技方式,甚至在2015年的World Martial Arts Council Games中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