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展示腦機接口最新進展 猴子學會用意念打字 盲人重光有望
在遲到半個多小時之後,馬斯克(Elon Musk)在今日(12月1日)的 Neuralink Show & Tell 演示活動中展示了腦機接口的最新進展。
在腦機接口領域,馬斯克創辦的Neuralink一直走在前列。早在 2019 年,馬斯克就宣稱,「猴子已經可以通過植入腦機接口,僅用大腦控制計算機。」2020 年 8 月,Neuralink 展示了在豬腦中在植入腦機接口設備。2021 年 4 月,Neuralink 在猴子大腦中成功植入腦機接口,並演示了玩乒乓球電子遊戲等操作。
今日(2022年12月1日),Neuralink 舉行了 Show & Tell 演示活動,向世人展示了腦機接口的最新進展。馬斯克走上舞台,一分鐘也沒耽誤,先陳述了 Neuralink 公司的目標,致力於為大腦製作一個通用的 I/O 接口,以幫助身體虛弱的人。
馬斯克表示,從原型到生產非常困難,面臨很多挑戰。Neuralink 一直在努力啟動人體試驗,並且已向 FDA 提交了開始人體試驗所需的所有文件。馬斯克估計,第一個 Neuralink 設備可能會在 5-6 個月內進入人腦。
在正式演示開始之前,馬斯克強調, Neuralink 尊重動物受試者,並且腦機接口設備植入動物體內之前已經進行了廣泛的基準測試。
繼去年 Pager 之後,另一隻受試的猴子出現了,牠叫 Sake,展示了意念打字能力。Sake 打出了今天 Neuralink 活動的標語「welcome to show and tell」。
隨後,馬斯克又展示了 Sake 打出的其他字句「can i please have snacks」(可以給我一點零食嗎?)
工作人員讓 Sake 選擇吃什麼,牠主動選擇了「葡萄」。最後,Sake 得到了牠的葡萄。
目前兩隻猴子 Pager 和 Sake 都已經成功植入了 Neuralink 的升級設備。馬斯克表示,可升級性非常重要,就像蘋果從 iPhone 1 升級到 iPhone 14 一樣,Neuralink 也肯定會從首款量產設備開始持續地升級換代。
至於應用,馬斯克認為 Neuralink 的腦機接口設備將通過彌合計算機與人腦之間的鴻溝,進而幫助腦損傷患者。他相信,公司未來將成功解決很多腦損傷和脊柱損傷問題。
神經連接植入物和手術機器人
之後是 Neuralink 的一位研究者的演講。他從三個方面展開,介紹了高帶寬通用接口的三大支柱,分別為安全性、可擴展性和對大腦區域的訪問。
接着,該研究者介紹了 Neuralink 植入物:N1,該植入物大約有四分之一硬幣那麼大。牠有 1024 個通道,可以用來記錄和刺激信號。
除此以外,Neuralink 的手術機器人 (R1 機器人) 也在大會上亮相,牠將幫助 Neuralink 將設備植入大腦。
會上,Neuralink 在屏幕中還播放了這樣一段視頻:他們在模擬病人 Alpha 身上進行了 R1 機器人的演示實驗。
目前,Neuralink 在奧斯汀有一間雙人手術室 (OR)。該公司計劃在未來建立自己的診所。
Neuralink N1 植入物細節
在腦機接口設備演示之後,Neuralink 的研究人員分享了一系列 N1 植入物相關的細節。首先是神經連接軟件,Neuralink 一直致力於提升光標速度和準確率,包括與 N1 配套使用的鼠標和鍵盤接口。
Neuralink 一直在改進 N1 植入物的充電系統。新充電器將使用帶有 6.78 MHz 驅動電路的鋁製電池底座,可以將電池壽命延長一倍。Neuralink 還為 N1 實現無線充電。
目前,Neuralink 正在開發具有雙向近場通信的第三代充電器。
關於 N1 植入物的開發,牠包含了一個微處理器。Neuralink 進行了測試,並創建了一個新系統使得能夠在 N1 植入物中快速測試新硬件,大大加快開發速度。Neuralink 還開發自己的系統來嚴格測試植入物的設計。
此外,Neuralink的R1機器人(R1robot)將幫助神經外科醫生植入N1晶片,並在未來執行更多手術,同時也會使 N1 植入手術變得更加實惠。
在介紹 Neuralink 下一代應用時,該公司研究者解釋了 Neuralink 恢復視力的潛在能力。Neuralink 將 N1 植入了兩隻猴子的視覺皮層,以記錄他們視野的感受野。
Neuralink 表示其目標是為那些在黑暗中生活了幾十年的人重現光明。
參考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eDYmXTYi4
https://www.teslarati.com/elon-musk-neuralink-show-and-tell-fall-2022-updates/
延伸閱讀:數據傳輸突破每秒千兆位元 同時傳輸1000萬部8K影片資源沒難度
【本文轉自「機器之心」,微信公眾號:almosthuman2014】